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跳出两难求两全:捕捉教育契机

时间:2024-05-08

王本陆

【摘 要】教育契机即有利于教育发生或问题解决的良好条件、环境。在化解教育两难困境时,积极捕捉教育契机是一个关键策略,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捕捉教育契机,需要敏锐洞察、把握先机;需要不拘常规、巧妙构思;需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关键词】教育两难情境 教育契机 教育伦理决策 案例分析

人们常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化危为机,万事大吉。面对教育两难困境,许多普通教育工作者常常手足无措,而有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则能巧妙地把教育两难困境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独特情境,最终取得令人惊奇的教育效果。这说明,山重水复疑无路,两难困境含转机;能否敏锐地把握稍纵即逝的某些机会,甚至主动创造出摆脱困境的教育契机,这是解决教育两难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更是管理者领导艺术和教育者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以积极心态应对两难困局,努力危中觅机,尽力化危为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破解教育两难困境的重要策略。

一、身边的教育两难案例

在基础教育界,教师的教育艺术是个热门话题,流传着大量脍炙人口的鲜活案例。尤其在班级管理和学困生教育等方面,教师发挥主体创造性,捕捉和创造教育契机,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促进问题完美解决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有人甚至据此总结出相关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模型。这说明,教育实践的确是充满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动态情境,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决策、果断行动,从而求得最佳教育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普通班的神奇變化

2022年6月26日,燕都市今年的高考成绩正式公布了。这一天,三晖中学的王老师收到了许多同学的报喜短信。王老师是一位初中地理教师,这些报喜短信都是她六年前开始带的201902班同学发来的。其中,小琳同学高考总分695,远超北大清华在燕都市的招生分数线,她在短信中真诚地感谢王老师,说初中三年的学习经历非常美好。看着不断翻新的信息,王老师思绪万千,与201902班同学三年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了眼前。

王老师工作的三晖中学是燕都市最有名的初中。学校规模较大,每个年级有500余人,通常采用能力分层方式编成十多个教学班。2016年秋天,刚走上工作岗位三年的王老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所带班是一个普通班,即201902班。刚开始,部分学生家长不满意学校安排一位非主科(语数英)的年轻教师当班主任,提出换人,不过没有如愿。王老师顶着压力,用心工作,班级面貌很快有了改变。尤其是在当年10月举行的学校秋季运动会上,201902班第一次集体亮相就夺得年级团体总分冠军,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此后,班上各项工作渐入佳境,王老师也因真诚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肯定。

在201902班团结进步的过程中,小琳同学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全班的学习标兵。小琳勤勉自律,学习积极性很高,做事认真负责,经常协助老师完成一些工作,对待同学友善热情,总是无私地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更令人鼓舞的是,在2017年1月全区组织的初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中,小琳力压群芳,九科总分在全校500多名同学中排名第一。一个普通班的同学竟然在全区统考中获得了全校最高分,这在三晖中学历史上可谓破天荒的事情,在全校引起了很大轰动。自然,此事更是极大地激励了201902班的所有同学,大家更加坚信,只要刻苦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此后,全班学习气氛高涨,在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不俗成绩,王老师更因为201902班的惊艳表现获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

2017年3月24日(周五)下午放学后,王老师按照常规去教室检查同学们的值日情况。进入教室后,王老师发现同学们值日做得很认真,教室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经意间,王老师察觉到值日小组似乎少了一人,就问值日小组长怎么回事。值日小组长不好意思地告诉王老师,小琳下午有两节选修课,不在本班教室上课,估计是忘记做值日的事情了。2017年3月27日(周一)早上,王老师把小琳叫到办公室,询问了上周五没做值日的事情。小琳说,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选修课刚好是语文老师兼开的课,她是语文课代表,上完课后又帮老师做了点事情,就忘记做值日这件事,直接回家了。

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王老师陷入了沉思。怎么处理小琳没做值日这个事呢?一方面,按照班规,值日小组成员没有参加值日劳动,将罚单人做值日一次。小琳既然缺席了周五的值日劳动,理应罚做值日。另一方面,小琳平时对班级建设贡献很大,这次又是帮老师做事情才忘了值日,属于无心之过,似乎不应苛责。经过反复权衡,王老师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处置方案。

2017年3月27日中午午休前,王老师来到了201902班教室,对全班同学说:“下面花5分钟时间,给大家讲个事情。小琳同学上周五因为帮其他老师处理一些事情,没有参加做值日。按照我们的班规,今天下午将由小琳同学单独做值日。不过,我有个呼吁,就是招募4位志愿者来协助小琳同学。小琳同学平时经常帮助大家,可谓有求必应;今天小琳同学遇到了困难,哪些同学愿意主动站出来帮助她?”王老师话音刚落,小焦同学就站了起来:“王老师,我和小琳住一个小区,是经常一起上学放学的好朋友,我愿陪她做值日。”接着,有点腼腆的小石同学说话了:“王老师,我是周五值日的小组长,我当时忘记提醒小琳,今天愿意和小琳一起完成值日。”在小焦、小石发言后,又有一些同学踊跃表示,乐意协助小琳完成值日工作。同学们的积极支持,让小琳很感动,也让王老师非常欣慰。最后,由王老师拍板,选出了4位志愿者,与小琳一道完成了这次独特的值日活动。

这次特殊的值日活动像一剂催化剂,把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使201902班真正凝结成为了团结奋进的大集体。在后续的两年多时光里,小琳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学习标兵的作用,带领全班同学不断进步;201902班依然延续着惊艳的表现,最终获得了燕都市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

抚今追昔,王老师感慨万千,为自己当年的真诚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而欣喜不已。(本案例由作者根据经验素材自编而成)

班主任需要管理班级各种事务,需要与众多学生和家长打交道,难免不时遇到一些棘手问题。例如,家长的不信任、不支持、不理解,班级的突发事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争执纠纷,等等。只有审慎判断,把握契机,才能化险为夷,皆大欢喜。案例中王老师的带班经历,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她在敏锐把握教育时机方面的出色表现,值得深入探讨。

二、关于教育契机的基本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契机、时机、机遇等是近义词,其含义是在特定时间内出现的有利条件或环境。对于活动主体(或决策主体)而言,契机或时机是有助于达成主体意图的正向力量或积极条件。例如,人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表明此时的天气、地形和人心向背有利于我,换言之,此时此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行动具有优渥便利性。这种于我有利的条件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只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发挥作用,如果及时把握机会,就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态势。夜雾锁江,这是草船借箭的天时地利,把握住这一机会,诸葛亮一举解决了孙刘联军箭矢匮乏的难题;而待到雾散天明之时,如果再施草船借箭之计,就是自寻死路了。由此可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契机不是一个恒量,而是有条件限制的变量,具有一定偶然性、情境性和时效性。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很可能一举扭转乾坤;而一旦时过境迁,就会徒劳无功。

教育契机是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促进问题解决的有利条件或情境,从类型上区分,大体有自然契机和人为契机两大形态。所谓自然契机,就是在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或教育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有利于教育事件发生或容易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和环境因素。例如,学校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往往会乘坐舒适快捷的高铁出行,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这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再比如,学校有许多常规的教育活动,如运动会、新年联欢会等,这为每个班级、每位同学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往往是班主任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适宜时机。所谓人为契机,并不是客观上存在的有利条件,而是通过主体行动改变某些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或心理条件,最终创造出来有利于事态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变化的环境。多年前有个广为流传的“借分还分”的故事,颇能说明人为契机的特点。故事的大意是:一位学困生在月考中成绩不理想,害怕被家长责罚,就请老师借几分给他。老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提出条件,这次借的分数,下次要5倍偿还。这位同学通过借分渡过难关后,为了偿还所借分数,便开始发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步入了学优生行列。分析这个故事,可以找出人为契机的几个要点:第一,人为契机一般发生在多主体互动場景中;第二,一方试图打破常规是导火线;第三,打破常规的愿望或思路得到响应并被教育者优化重构;第四,各方合力促进事态发生积极变化。人为契机离不开特定的导火线,而利用导火线重构问题解决的优化方案则是关键所在。在教育实践中,人为契机的创设和把握,属于教育机智范畴,是高超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

就教育两难情境而言,如果是长期存在的矛盾冲突(如家校矛盾),其顺利解决往往非一日之功,在事态演变过程中,通常存在各种可以利用的自然契机。如果是突发性事件的临机处置,则很难等待自然契机的来临,这就需要教育者审时度势,巧妙引导,努力创造人为契机,从而促进事态朝有利方向发展。

三、敏锐捕捉契机,积极化解危机

人们常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潜在机会多多,但要及时抓住机会并不容易。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种种矛盾冲突甚至两难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捕捉教育契机呢?下面试结合文中案例,就此做些讨论。

《普通班的神奇变化》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教育两难情境,它包含了多个层面的教育伦理矛盾冲突。其中,比较完整的矛盾冲突事件有两个:一是部分家长对王老师带班资质的质疑问题,这是一个在较长时间内(若干月)存在的矛盾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持续了较长时间;二是小琳同学缺做值日事件,这是一个突发性矛盾冲突,需要及时临机处置。在处理这两个不同类别的矛盾冲突时,王老师均有效地捕捉到了教育契机,比较完美地解决了矛盾冲突。在破解家长质疑难题时,王老师利用了校运会这一自然契机来全面展现自己的带班成绩和水平,最终赢得了家长信任;在处置小琳同学缺做值日事件时,王老师通过设计招募志愿者这一巧招,人为创造了教育契机,把平淡无奇的纪律执行过程转化成了感动全班的友爱教育过程,促进了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下面我们再结合这两次矛盾冲突解决的过程,讨论一下王老师捕捉教育契机的技巧或要点。

第一,敏锐洞察,把握先机。在教育实践中,许多问题的彻底解决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周期,需要等待某个扭转乾坤的契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敏锐洞察事态变化及其趋势,预判先机,提前准备,就容易掌握主动权,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案例中,王老师刚接手201902班班主任时,遇到了部分家长的质疑。面对家长质疑的压力,王老师用心开展班级建设,开学伊始就积极备战学校秋季运动会,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201902班在校运会上一鸣惊人,王老师也因此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顺利渡过了危机期。复盘王老师化解家长质疑的过程,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一是矛盾处处存在,要敢于坦然面对。大多数老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都可能遭遇到部分家长的不信任或嫌弃,就此而论,王老师的境遇也属于常态。家长们所质疑的工作资历和学科身份,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只能坦然面对。二是积极主动,寻求改变。王老师没有为不被信任的负面情绪所困扰,而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全面开展班级建设,这就使问题解决有了良好开端。三是洞察事态,预判先机。证明自己以获得家长支持,这是班主任必然经受的考验。但是,班主任怎样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呢?一般来说,在学校内,除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外,学校层面组织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新年联欢会等大型活动,无疑是集中展示班级形象和综合实力的最佳舞台,是班主任为自己正名的自然契机。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王老师便未雨绸缪,集中精力提前备战秋季运动会,这才有了校运会的大获全胜,一举扭转了不利局面。早做准备就意味着占据先机,这是化危为机的催化剂。

第二,不拘常规,巧妙构思。教育两难问题尤其是突发性的矛盾冲突很难自然而然地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对策,通常需要教育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创造机会,从而打开局面,破解难题。在案例中,王老师处理小琳无心之过的方案设计,可谓不拘常规、巧妙构思,顺势创造了一个好的教育契机。小琳作为201902班的学习标兵,不论是日常行为还是学业表现,对班级建设都有关键影响。因而,如何处置小琳缺做值日的无心之过,是对王老师班级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大体有几个常规的备选方案:一是宽恕过失不追究,二是按班规自然处理,三是严厉警示儆全班。比较起来,方案三是最下策,虽能彰显班规的严肃性,但会给人小题大做、不近人情、有失公允之感;方案一是次下策,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包庇尖子生、处事不公;方案二是中策,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没有瑕疵。王老师的处理方案,以中规中矩的方案二为基础,创造性地增加了招募志愿者这个环节,就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教育契机便应时而生。招募志愿者协助小琳做值日的设计,其巧妙之处有三:一是焦点切换,即把关注焦点由责任要求转换成了同学友爱。小琳缺做值日事出有因,其性质是无心之过,在责任要求方面很难做出好文章来;而招募志愿者帮助小琳一起做值日,则聚焦于感恩、互助、关爱等人格美德,能充分调动同学参与,促进同学关系和谐,因而富有教育意义。二是情感激发,王老师充分利用了小琳人缘好、威望高的条件,基于同学们崇拜、感恩小琳的心理,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感激之情和關爱朋友的机会,因而不少同学踊跃表态,乐于做志愿者。假如小琳人缘很差、威望不高的话,招募志愿者的举措就很可能陷入尴尬境地。三是自由选择,即做志愿者不是强制,而是基于个人意愿的自主决策,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更容易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巧妙的设计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对问题性质、人群心理、人际关系、情感状态的综合评估而进行的优化决策。这是精益求精工作作风的体现,也是勇于创新精神风貌的表征。

第三,勇于担当,积极有为。解决教育两难问题,需要教育者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促进事态变化,不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求得理想结果。在案例中,不论是化解长期难题,还是处置突发事件,王老师都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实干精神。201902班是一个普通班,却能在运动成绩、学业成绩方面不断取得佳绩,精神风貌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最终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荣誉,谱写出普通班的传奇故事,这离不开王老师的乐于奉献、勇于担当。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教育契机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偶然因素,它必须以平常扎扎实实的工作付出为基础。在案例中,201902班在校运会取得的佳绩,主要不是临场发挥出色,更多是运动会前一直坚持运动训练、积极备战所带来的结果。招募志愿者协助小琳做值日活动能取得成功,表面看是临场巧招,但从深层看,需依赖于班级良好的团结友爱氛围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是长期开展班级建设才可能出现的局面。因而,捕捉教育契机,并不是排斥常规的扎实教育工作,而是在特定条件下,促进平常积累的教育力量集中爆发,画龙点睛,从而促进事态发生质变的过程。

总之,教育伦理两难问题的破解,是一个高难度的教育探索过程,更是教育者自我修炼的过程。秉持道德良心、涵养道德智慧,这是修炼内功;而把握合理分寸、捕捉教育契机,这是修炼外功;内功为本、外功为用,相辅相成,就能扶危济困、平安顺遂。行文至此,这个教育两难问题专栏将暂告完结。真诚感谢朋友们三年来的相伴相随,真诚祈望各位教师朋友真正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林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