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曹爱卫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要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同时强调,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应当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能反映学生真实运用语言情境的状况。那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增强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呢?本专辑的这几篇文章做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可供借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要求”里,把原先“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领域整合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领域。其中,“表达与交流”涵盖原先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但因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尚未修订,所以教科书仍是以“口语交际”的体系和内容来编排的。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里明确指出,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见,《课程标准》非常倡导教学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致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没有变,教学理念在更新。那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领域的理念开展统编版“口语交际”的教学,就成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这一难题的破解,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供参考。
建议一:厘清课标要求,梳理教材类型
《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和开展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中关于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年段要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以及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依据。厘清课标要求,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
(一)厘清课标要求
研读《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年段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维度来观照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内涵与要求。
1.学习心理。第一学段就倡导要“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第二学段提出“增强表达的自信心”“乐于与他人沟通”;第三学段虽然没有对自信心提出明确要求,但显然是要具备表达的自信心,且要“乐于表达”。
2.学习态度。第一学段是“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是“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第三学段是“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3.能力要求。(1)听的能力,从第一学段的“认真听”,到第二学段的“学会认真倾听”,再到第三学段的“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三个学段是螺旋上升的。(2)说的能力,三个学段也是螺旋上升的。第一学段只需“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要求“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三学段则要求“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3)交流能力,从第一学段“积极参与讨论”,到第二学段“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再到第三学段“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要求在逐步提高。
(二)梳理教材类型
再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编排。小学语文教科书共编排了47次口语交际,除了六年级下册只安排了3次,其他每册教材都安排了4次。这47次口语交际,单篇看,相对独立;整体看,自成体系,体现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组熊宁宁老师所言:“口语交际的编写思路是‘构建口语交际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选择符合目标的交际话题—在交际话题之下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根据话题和情境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其中,关于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这47次口语交际可根据交际主体参与的形式,分为三种类型:独白型、对话型、表演型。三种口语交际类型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再对照《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进行梳理,三种类型口语交际具体要求分别是:独白型口语交际——第一学段能复述(故事)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见闻;第二学段能讲述见闻,说出感受和想法;第三学段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对话型口语交际——总体要求小学生与别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演型口语交际——有别于真实的日常口语交际,它除了承担口語交际的任务,还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当然,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能力的增强,交际形式往往不只有一种,而是多种穿插进行,使学生不致生厌。
建议二:根据不同类型,创设真实情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提出,教学实施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面向学生真实生活,解决真实生活问题,服务真实生活需求。
(一)情境创设的常用方式
明确教材内容后,就要考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创设真实交际情境。交际情境的设计强调真实自然,引导学生设想“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强调交际主体“我”的在场,不提倡模拟童话等非现实情境。
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还原演示真实情境,即在课堂中让学生还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言语描绘创设情境,即教师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描述,召唤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媒体复现真实情境,即教师利用影像、录音机、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复现学生日常生活和经验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到当时的生活现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等等。
(二)不同类型情境创设的方式
独白型口语交际,对于言语描绘创设情境、媒体复现真实情境等方式比较合适。因为独白型口语交际并不是目中无人地自言自语,而是必须通过语音、神态等时刻与听众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交流,以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需要让学生在“类真实的情境”中加以练习,掌握交际技能,这样,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才不会怯场,才不会语无伦次、手足无措。如四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学生不仅要熟悉故事内容,把故事情节讲得一波三折,还要通过语言塑造出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讲述,让听众入迷。教学时,可通过媒体复现某学生讲故事片段,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吸引到自己,为什么吸引(没吸引)到自己。在交流过程中,先明确本课的交际要点“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讲述更生动”,然后再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听。
对话型口语交际,对于还原演示真实情境、言语描绘创设情境、媒体复现真实情境等方式都适用。因为对话型口语交际,交际过程具有互动性,话题可以针对一个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围绕主题进行变换,因而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如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教材提供了三个情境内容:告诉妈妈更想学画画(请求);告诉老师迟到的原因(解释);看到同学忘关水龙头想说什么(提醒)。教学时,就需把这三个情境内容创设成教学情境,而还原演示真实情境的方式既经济又有效。当然,也可用言语描绘创设情境、媒体复现真实情境等方式。
表演型口语交际,兼具独白型和对话型特点,它也是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采取适用的情境创设方式,在此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三)走向真实生活的情境创设
当然,交际情境的创设,还要强调从课堂真实走向生活真实。教材里的口语交际是教材编写者根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遵循口语交际的教学规律来编排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交际情境也是具有“教学味”的,而口语交际真正的实践场域是现实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学生的交际情境是复杂的、多元的、随机的,并不是按照教材提供的情境顺序发生的。
如因防疫需要,班级某学生被隔离了,教师就可组织其他学生用电话、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向该生表示慰问。该生回来上学后,还可以请该生对同学的友爱之举表示感谢等。再如,真实发生在课堂的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某些问题的讨论等,都是真实生活的交际情境。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交际情境,为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这样的情景创设,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需求、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建议三:提供交際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有了良好的交际情境创设,并不等于口语交际教学的顺畅和有效。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体验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以任务为驱动,倡导“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要让口语交际达成《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还需根据任务,设计丰富的、开放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现以我区孙霞飞老师的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就教材提供的交际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一)解读教材
教材先提供了四幅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图。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图一侧重公共礼仪——一位青年进门时为后面的人扶住门;图二侧重公共环境——及时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图三侧重公共秩序——上公交车时插队;图四侧重旅游文明——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在树木上攀爬拍照。接着教材布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交际策略:一是先在小组中交流身边令人温暖的“小事”或不文明的“小事”,并谈论看法;二是汇总小组意见,和其他小组交流。
(二)提供交际任务
1.课前任务设计。让学生完成预习单(见下表)。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预习单
2.课中任务设计。(1)聚焦“为后面的人拉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生活中经历过的相似事情,谈谈这类事情带给自己的方便之处;聚焦“公交车乱插队”,谈谈针对这种行为,自己有什么好的建议。(2)汇总小组同学意见,在班级发表小组观点。(3)结合预习单,就自己观察、发现、搜集的身边的小事,走进学校广播电台《观成说事儿》栏目。这三个任务,前两个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在交流暖心事和不文明行为时,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小组意见汇总,形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流,为下一步的交流做好充分的方法指导。最后一个任务,是前两个任务的综合体现,就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的“小事”,说清楚事情,说明白看法。
3.课后任务设计。做生活中的观察员,去听、去看、去感受,去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想办法让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能被听见。
(三)设计学习活动
交际任务的达成,还需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展开,尤其是核心板块的任务,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如何一步步去完成任务。如本课的教学任务二:汇总小组同学意见。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落实这一任务,就要把学习活动分步骤展开:(1)“记”——用符号、关键词等记录每个人的意见;(2)“选”——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记录(记录每个人不一样的意见,相同的直接合并);(3)“连”——把所有人的想法连起来说一说(有价值的信息选出来以后连起来说一说)。最后请学生用上“记”“选”“连”,尝试汇总意见。学生掌握了“记”“选”“连”的汇总方法,在反馈交流环节时,就容易实现“学生说—学生追问—教师问—学生接着说”的全班多回合交流。
当然,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到评价,很多教师会默认为学期结束对学生的学业做出的终结性评价。事实上,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才是更及时、更有效的。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要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让同学、家长、其他任课教师等都参与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实现口语交际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