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娜丽
【编者按】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的项目之一。“跨学科”的学习理念改变了以往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深入影响了当前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性整合,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并最终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本期专辑,我们一起共探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路径,共寻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跨学科学习与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都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综合性学习,以项目统整多学科知识,构建课程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实现问题与任务驱动,建设学习共同体,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
目前小学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存在以下一些弊病:教材占比较高、学习对象单一、活动形式单调、评价方式简单。那么,师生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教与学,达成《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去实践达成:将“学习共同体”融入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做好家、校、社的衔接和融合,开发综合性学习项目、探究综合性学习方式、建立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
一、搭建平台,创建跨学科学习共同体
《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所以,搭建家、校、社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共同体是有效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准备。正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预言:“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而且为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要相互学习和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市民等也都要相互学习和提高。”所以,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试图改变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单兵作战、单独完成学习任务的局面,通过学生合作、师生合作或者亲子合作、家校合作、社校合作等开展活动;要充分利用好生生、师生、家校以及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组建好学习共同体,调动一切教育力量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服务。
二、开发项目,深度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活动
为了深度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推进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真实与开放的学习情境、“大概念”的学习逻辑、高阶的学习思维、可视化的学习成果,能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使学生在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方面也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立足课程、教材资源、学校资源,开发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学校项目。
强化落实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从开发多样性资源入手,开发好学校“三大项目”,即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课堂“主项目”、融合学科开发“分项目”、协同学校活动开发“辅项目”。
(1)做好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课堂“主项目”。
课堂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将资料分析、组织策划、合作探究、信息搜集等各项能力训练融入具体的教学中,以任务清单的方式明确目标,组建相应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探究任务。
第一,按照课程目标落实好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活动。如统编版教材共编排了四次综合性学习。为深入开展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以任务式的清单给到学生,引导他们去搜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各类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表格类信息等。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把资料加以归类,指导学生有效构建自己的项目体系,然后再根据计划有序开展各项任务,并逐一落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开发,整合文本中的资源,结合实际开发一些适合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也许学生确实了解或者亲身参观过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但这次要他们以一篇应用文写出来,可能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写作前,教师设计一次“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可能就不一样了。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一份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结合的介绍手册。这样既落实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升目标,又促进了他们在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和体会,对接下来的写作是一次很好的材料梳理和素材准备。
(2)融合学科开发综合性学习“分项目”。
学科融合指的是基于学科的差异性,将学科之间的边界打破,通过学科的互相渗透,促进交叉教学活动的实施。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应该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用浸染式融合方式,明确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发学科资源综合性学习项目。如在教学完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后,笔者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走进京剧、了解京剧,笔者把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京剧脸谱》和粤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走近戏曲》进行融合,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探秘京剧”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京剧充满了学习的热情,班级里掀起了京剧研学的热潮,还成立了京剧脸谱研究、京剧文化研究、京剧行当研究、京剧表演研究等研学小分队,对京剧脸谱、表演、行當、历史文化以及京剧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学,并收获颇丰。基于学科融合的背景,教师在开发融合学科综合性项目式活动时,要注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促进语文与多学科之间的科学融合,丰富综合性学习活动项目。
(3)协同学校活动开发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辅项目”。
小学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教学活动,校园生活中还有着丰富的少先队活动、班级中队活动以及各学科活动,这些活动中蕴含着语文综合实践资源。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原生态”的资源纳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科学认识其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教学中,我们主动积极地对待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对于语文学科的助力作用,将各种活动中有价值的因素融入语文教学系统中。如在读书活动月中,我们就组织一次“好书伴我行”的主题性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读一本好书、做书签、好书推荐交流会和做好书推荐思维导图等项目,丰富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总之,校园里的每次活动都能成为我們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殊活动。
2.搭建家校、社校平台,开发家校、社校跨学科综合性学习项目。
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除了利用好教材资源、学校资源,还可以让学生从知识世界回归生活世界,通过联动家庭、社区资源,发动家长、社区助学者,设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学习项目。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感悟。例如,笔者带六年级学生在2021年11月举行了一次“大鹏寻根地质探索”的研学活动: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为学生揭开地质学奥秘,启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探寻大鹏古城,沿历史轨迹,寻鹏城根基。研学活动之前笔者就布置了任务、发放了学习单,研学回来后,学生结合所了解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绘制了大鹏古城和大鹏地质博物馆的地图;写了大鹏古城历史名人以及历史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就是丰富多彩的社校综合性学习项目。
三、优化学习方式,全程关注跨学科综合性活动过程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到底该如何实施呢?以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为例,笔者进行了具体的计划。
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实施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依据不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总目标,做好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为活动主题确定目标。教师不仅要制订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还要对教材学习、学生活动、学习评价做一个统筹的安排,为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统筹安排,为学生提供活动菜单。主题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同时兼顾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使设计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操作性。
二是充分展开合作探究。在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项目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多步推进。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建合作探究型的学习小组,然后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讨论综合性学习的小组活动方案并制订计划。如笔者在疫情期间进行《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线上课时,引导学生组建了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巧妙地利用了网络平台,成功地开展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三是搭建平台进行成果交流。在实施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果,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如开设班级一角或者文化墙,张贴展示学生的手抄报、思维导图、故事创编、调查报告等纸质的作品;还可以搭建现场展示的大舞台,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习到的各种才艺,如“展示自制月饼”“展示自写春联”“我给大家包粽子”“合作编小诗集”“诗歌朗诵会”“制作成长纪念册”……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研究实践能力、合作发展意识,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达的个性认识、价值体现、智慧创新,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深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助力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四是重视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在结束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整个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提升学生的认识,如开展个人总结反思、小组总结反思、班级总结反思等形式。在同龄人一起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并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外,总结反思的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关心、进取、竞争等意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和被领导能力、反思总结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完善评价体系,激发持续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力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应建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的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让“诊断、激励、调控、导向”这些评价要素合力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建构好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制作相应的评价量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使之持续保持,实现学生的发展。
1.注重形成性评价,调动综合性学习动力。
综合性学习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完成任务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在综合性学习开展的不同阶段,教师都要给予持续的关注。既然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设计好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等各式量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寻找认同感,从而习得知识技能,觉悟自身变化和进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力。
2.优化终结性评价,体验学习成就感。
综合性学习结束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进行全面评价。为了达到评价的广度和深入,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等评价方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合、多元评价共存的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全方位评价;可以设计独特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量表,通过量表指标,让学生看到自我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3.建构评价体系,促进协同发展。
学习评价要以“关注发展,以评导学”为指导思想,根据每次学习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确定不同的评价重点,评价与指导同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做好建立评价指标框架、确立评价标准、制定评分准则等工作基础上,构建学科知识、跨学科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形成性评价和阶梯成长式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总之,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构建开发综合性学习项目、探究综合性学习方式、建立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的三维一体新模式,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坂田校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