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探微

时间:2024-05-08

薛宝雄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要根据课程有规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促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活动之间的有效融合,确保数学知识运用价值和作用的发挥。

一、组织课堂操作活动的意义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国家越发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获得数学思维的锻炼。通过构建数学思维,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这门学科中涉及的内容和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能够推动学生顺利开展数学学习,把握数学的本质特征。教师可通过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数学认知水平能有所提高,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组织策略

1.明确活动设计原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中,涉及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因此教师要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筛选,强化对活动内容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研究,设计活动方案。首先,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整合、归纳、分析,进一步评估活动的条件,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根据活动的执行方案,考虑具体的时间、材料以及场地等多方面因素。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其次,要明确把握具体的活动目标。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做到明确、清晰地把握和规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动的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要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执教苏教版四下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相关内容为例,上课伊始,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左图,并进行解说:“昨天下午我有事,乘车从A地途经C地前往B地(请看大屏幕),在课件中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在引入情境后,教师通过一系列引导,进入操作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3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选三根围成三角形。汇报交流结果阶段,生1:“我们小组用3厘米、5厘米、6厘米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生2:“我们组用5厘米、6厘米、10厘米也能围,但用3厘米、5厘米、10厘米围不成三角形。”师:“大家发现什么?”生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追问:“是不是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呢?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列举所有情况就能准确判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合作探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经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本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又将学生的目光拉回课前乘车图,师:“回到课开始的关于‘老师去B地的生活情境,现在谁能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老师从B地返回A地,选择直走的这条路为什么更近呢?”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点,在活动方案中,增加一部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所学的目标具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促进数学知识认知的建立。

2.运用多种手段推动实践操作活动

教师在组织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增强实践操作活动的执行效率。

首先,可运用媒体创设活动情境。在具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进行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展示,提高整个活动内容的生动性,从感官的角度,带给学生一定的刺激,这样有助于实践操作活动的开展,起到助力和推动的作用。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内角和”相关内容的探究活动为例,教师通过课前制作的微课动画,进行三角形剪切、拼接过程的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三角形的内角概念。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进一步建立,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视频操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在练习部分,教师还设置了一定的留白,指引学生上台参与板演操作,使课程不会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视频的直观感知,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开发。

其次,建立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活动而言,其中涉及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活动材料以及场地的现实条件基础上,通过生活材料的准备,构建良好的环境。也可以组织游戏、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学生面对数学的实践操作活动,就具有更强的好奇心以及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推动操作活动的进行,不断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借助实践操作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现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认知。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就要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提高活动的设计质量和水平,确保其对学生具有更高的契合度。

以苏教版三上“千克和克”与认识克相关内容的活动的组织为例,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以克为计量单位的较轻物品,借助课前准备的小型电子秤、小袋食品等物品引导学生开展实际的称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身边的物品进行细心地观察体验,再融入实践操作活动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建立量的表象,从而逐步生成量感。数学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客观条件以及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所开展的整合性分析,对实践操作活动进行综合规划,充分接轨学生的生活,提高活动设计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充分借助实践活动,并将其优势发挥出来,通过现实生活和教材知识内容之间的有效融合,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