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途径分析

时间:2024-05-08

黄雅芳

“儿童哲学”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思想,其提倡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尊重儿童的天性,组织开展满足儿童实际需要、强化儿童学习感受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引进儿童哲学思想,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源,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儿童的日常生活与认知水平,分析儿童的兴趣爱好与意愿倾向,优化设计以儿童哲学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教学活动,以此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目标。

一、关于“儿童哲学”的理念

“儿童哲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其主要目的是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引导儿童的思想、思考,影响儿童的行为方式与言行举止。它注重体验哲学与现实问题的讨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获取交流与讨论感受。随着儿童哲学理念的发展与推广,它逐渐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可以发现,这一理念符合目前我国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途径

1. 结合儿童生活,搭建熟悉情境。

基于“儿童哲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要把握儿童哲学的核心理念——以儿童视角为教学核心,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儿童视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导入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教学元素。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将儿童生活经历与课程知识内容联系到一起,通过引进生活场景构建儿童熟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现实问题,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从而获取课程知识内容,实现儿童哲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規则”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规则存在的意义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懂得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都要自觉遵守规则,努力把思想转化为行为”。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经历,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事先拍摄好的《小明的周一生活》的小视频。在视频中,小明每天早上6:30起床,7:30到学校,上午10:30按照学校规定做午间操与眼保健操,12:00午休,14:00按时上课,17:00到家写作业。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小明为什么要7:30到学校呢?晚一点可以吗?为什么?”

“小明为什么回家要写作业呢?写不写作业有什么区别呢?”

熟悉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联想,让学生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通过思考问题明确“规则”的重要性,明确“遵守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儿童哲学”的教学理念,比如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儿童视角问题”的思考中获取道理等。

2. 结合儿童认知水平,启发儿童道德思维。

基于“儿童哲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班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形式,比如:亲子交流、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现状。儿童认知水平包含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问题解决能力、感知觉能力、推理能力等。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班级小学生的感知觉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儿童的感知视角,提出相应思考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儿童思考”活动。

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出行”这一主题进行设计,结合三年级学生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班级学生出行方式主要为“家长驾车出行”“自行车出行”“动车、火车出行”等。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导入问题:“你们平时出行都是使用哪种交通工具呢?”“在市内出行更多的是什么?”“远程游行选择的出行方式是什么?”通过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回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交流与讨论中,体现本节课讨论活动的“儿童哲学”理念。

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切入点的“儿童哲学”教学法,能够将儿童的生活经历与认知情况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再次强化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 做到寓教于乐,分享故事思想。

基于“儿童哲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主题内容,引进不同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思考,受到道理的启发,从而分享故事中的内涵与情感价值,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课程教学目标为:“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不同的感受和选择”“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朋友之间友好沟通”。之后,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仍然充满童趣的情况,教师可以引进“小丸子与她的朋友们”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小丸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接受小玉帮助,同时小丸子、小玉在“洋葱头”家中发生火灾之后帮助他的故事。在讲解故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请思考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互相是好朋友吗?”“小玉是如何帮助小丸子的,小玉与小丸子的性格一致吗?”“她们为什么要帮助‘洋葱头’呢?”等问题。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听故事,感受故事中小丸子、小玉、“洋葱头”之间的珍贵友谊,认识到“包容不同性格”的相处之道,更好地理解本节课课程主题,形成良好的友谊观念。

在引入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保证故事不能够脱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且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与经历引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

综上所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哲学”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目标驱动教学法、故事引导法相结合,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观念,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