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巧设计,以练促学

时间:2024-05-08

陈雪虹

一、激发学习兴趣,巧用“趣味性”练习

课堂练习不应该是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去写、去算,我们可以适当地对练习加以创新,根据课程内容,巧妙设计新颖的练习形式,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机械单调的课堂练习变为充满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从中获取、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生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很难让他们40分钟静下心来学习,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有趣的小游戏作为练习。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名为“数字大爆炸”的小游戏。游戏进行方式为,在0到100范围内,由学生A写下数字并给出数字所在的范围提示,其他学生根据提示猜数字,如果没猜中,就由学生A不断缩小范围,直至猜中。在游戏中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感知。

采用不同呈现方式的练习设计,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主动学习效果远远大于被动学习的效果,有趣、有意义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提高课堂效率。

二、尊重学生差异,开发“多层次”练习

一份优秀的练习必须是在满足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关注教学重难点,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编排设计的。练习要尽可能做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身的充分发展。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有层次、有深度。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分层练习设计。

1. 一星级层次。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在分数中分母表示( )。

A.分数单位                                         B.取了幾份

C.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D.分了几份

设计这两道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分子、分母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2. 二星级层次。

河南暴雨造成洪涝灾害,玲玲拿出了自己储钱罐中硬币的[78]用于捐款,明明也拿出了自己储钱罐中硬币的[78]用于捐款,谁捐款的钱多呢?( )。

A.玲玲 B.明明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设计这道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单位“1”的概念是否真正掌握。

3.三星级层次。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米的( )。

A.[12] B.[13] C.[23]

与这道题相类似的是: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长多少米?学生需要真正掌握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才能理解这道题中的单位“1”是3米长的绳子,2是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应该是单位“1”的[12]。而“每份长多少米”则是考查除法的意义,这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4. 四星级层次。

如图,甲、乙两根木棒被挡住了一部分,并且露出的部分长度相等,露出部分占木棒的长度如右图所示,甲和乙相比较( )。

A.甲比较长 B.乙比较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这道题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对学生量感水平的考查,学生需要将甲、乙两根木棒被挡住的部分想象、补充出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通过多次课堂实践,笔者发现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一星级和二星级层次的问题,60%左右的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三星级层次的问题,而四星级层次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之下有20%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够完成。不同星级层次的练习设置,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快速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发展学生思维,设计“变式性”练习

优秀的练习设计要求量少而精,每一道题的设计都应该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在练一题、管一类,把一道题目进行反复地变化,进行“一题多变”。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变化,将其变化成多个与原题相近却又有所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学会举一反三,拓宽解题思路,通过多题的对比,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练习中,学生往往会比较难找到单位“1”,或是数量及其对应的分率。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练习中的单位“1”或者数量关系进行改变,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对分数运算的算理与算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 “纵变”,加深学生对单位“1”与对应分率的理解。

原题:松树有60棵,柏树是松树的[14],柏树有几棵?变式一:松树有60棵,柏树比松树多[14],柏树有几棵?变式二:松树有60棵,柏树比松树少[14],柏树有几棵?变式三:松树有60棵,松树是柏树的[14],柏树有几棵?变式四:松树有60棵,松树比柏树多[14],柏树有几棵?变式五:松树有60棵,松树比柏树少[14],柏树有几棵?

2. “横变”,提高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

原题:有松树和柏树共60棵,其中松树是柏树的[12],柏树、松树各有几棵?变式一:有松树和柏树共60棵,其中松树比柏树的[14]多5棵,柏树、松树各有几棵?变式二:松树比柏树少12棵,其中松树是柏树的[34],柏树、松树各有几棵?

从“纵变”“横变”两个方面进行练习设计,在对比练习中,加深学生对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完成了从具体向抽象的过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