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转型:因何、何为与如何

时间:2024-05-08

朱文辉 石建欣 冀蒙

【摘 要】“双减”背景下授受式的教学方式、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总结式的教学评价等问题,使得教学处于转型的重要节点。“双减”政策的精神实质是减量提质,既保证学生作业量的减少,又呼吁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教学方式以人为本,作业布置合情合理,教学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等全新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准化作业分层,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智慧性教学测验,促使学生复盘巩固,成为“双减”背景下教学转型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双减”政策 教学转型 教学方式 作业设计 教学评价

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方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1]用“双减”新要求来引领师生共同发展,探索提升教学品质、丰富教学形式的有效措施,成为教学转型当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双减”政策之下实施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一、因何转型:“双减”背景下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分析

“双减”政策要求教学应坚守教育实质、遵循教育规律、重建教育环境,以此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构建高质量的教学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重点处理好教师教学、作业设计与教学评价三方面内容。

(一)授受式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方式长期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其主要特征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三中心”。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阻碍其情感的升华与积极性的提升。最终造成教师教学与学生探究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导致授受式教学局面的出现。授受式教学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适应“双减”所提出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授受式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教师自上而下的“填鸭式”宣讲已经严重滞后于当下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意见》指出“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2]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既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生减负的重要手段,又要强调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来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从而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减负工作的推进扫清障碍。“双减”政策的提出将推动教师将教学认知转化为更加具体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师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统一化作业设计: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由

作业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环节,是普及知识、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设计优质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作业设计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作业内容上,教师经常让学生进行习题的简单累加,实施“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过长,从而加重学习负担;在作业类型上,教师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造成形式的枯燥与单一,最终形成各种重复性作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难度上,教师经常让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完成难度一致的作业,忽视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的差距。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缺少必要的沟通,没能把不同学科的作业内容进行串联,从而造成作业割裂,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普遍降低。

“双减”要求学校应加强对作业的管理,促使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合理统筹,不断调控作业的整体结构,确保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标。《意见》中对作业的功能也做出了更加科学的定位,明确作业应发挥其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的作用。通过作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整个教师队伍的工作状况、了解教和学的匹配程度,因此,教师应努力吃透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是教学转型过程中十分迫切的一环,应坚持从学生出发,不断设计保障学生共性要求的基础性作业体系,再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完善与调整。

(三)统一性教学评价:固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也起到一定的测量与反馈作用。我国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的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考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已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其次,教师的评价过程不完整。教师往往直接参照各项具体指标为学生评定分数,缺乏依据学生特点来进行评价的过程,使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水平与努力方向。最后,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经常在学期末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只通过一次测验就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终极判定,过于注重成绩的提高与否,导致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日益凸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被日益淡化。

《意见》中指出应“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思想也应不断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应使评价与现行的课堂教学相融合。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把握,更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评价来帮助学生不断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發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应摈弃唯分数论,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灵活发展。

二、何为转型:“双减”背景下教学变革的本质解析

“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不断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减轻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力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时,不能只注重“减”还要关注“增”,保证教学的增效、提质。学校应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抓好“三个提高”: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教学评价水平,“从而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教学策略,让教学转型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4]

(一)个性化:实现教学方式以人为本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使师生长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忽视了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不同看法,使学生逐渐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造发现的热情,并形成了服从教师安排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大量想法雷同的学生涌现。

在推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摈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方式”。[5]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调查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多种教学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又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应根据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应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积累丰富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让教学方法服务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处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发现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二)合理化:满足作业布置发展需求

作业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质的作业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而又超越标准的广域与多元的作业形式。优质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毅力,并培养其元认知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意识。传统作业在内容、类型、难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于注重基础知识而忽略形式的多样化、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且缺乏及时性评价,导致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下所提倡的作业更加着眼于兴趣、差异与选择,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参与的时间与空间,不规定统一的作业“标准”与“内容”。《意见》也指出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因此,在作业内容上,教师应将作业设置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打击型”作业;在作业类型上,教师应对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价值定位,避免作业形式的“一刀切”,通过探索新型的合作式、项目式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作业难度上,设置分层、弹性作业等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的作业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基础发展,确保学生会选、可选,不断关注学生思维梯度与学习方式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发挥不同学科的应有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三)多元化:促进教学评价提质增效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缺乏合理的评价指标,导致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没能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规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缺乏时效性,往往因评价时间而影响学生对本阶段学习内容判断的准确性,导致缺乏精准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缺乏全面性,经常只基于学生一次终极性测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阻碍了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双减”政策提倡教师应摒弃总结性教学评价模式,采用诊断性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来保证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挖掘要“深”:在评价指标上,应结合学生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成绩的旧有思想,将评价置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中;在评价主体中,应摒弃“以教师为主”的原则,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或与学生进行沟通来了解学生具体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理解要“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对所布置的作业进行反馈,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此确保作业质量;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采用更加灵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跟踪与关注,不仅关注学生的错误是否得到改正,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得到全面的优化。

三、如何转型:“双减”背景下教学变革的路径探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目标与应试需求相结合。因此,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搭建起学生自身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教学的“减量提质”。

(一)授人以渔:启发式教学引导

“双减”政策的颁布对教学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保证主导地位,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较为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积极性为核心,促使其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指导思想”,[6]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啟发式教学的目标是不断形成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革教学程序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先学后教”,让学生作为试误者进行先行的自主学习,然后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得出答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启发式教学摒弃原有授受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将其所具有的旧经验与新知识进行合理融合。最后,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师通过课堂上的积极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与发现性,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最终形成独自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二)自主选择:精准化作业分层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到作业的内容、类型、难度等不同方面的具体情况,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数量的作业;针对不同内容的知识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促使教师不断优化作业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分层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教师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来设计作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通过分层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差异,也能够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在作业内容上进行分层。作业内容的难易应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进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巩固类作业为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其次,在作业类型上进行分层。完成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影响,当前所提倡的分层作业形式主要包括合作式作业、商量式作业、项目式作业等几种形式。采用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性格特点的作业形式将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再次,在作业难度上进行分层。应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使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学生制定可选择的范围。通过精准化的作业分层,教师可以帮助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打牢基础并建立信心;帮助中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并得到满足;帮助优秀学生显露才能并充分挖掘其潜能。

(三)复盘巩固:智慧性教学测验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将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生存样态。为解决这一问题,促使教师在评价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积累新知识,我们主张对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教师应破除“唯分数”的评价标准,坚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不同方面给予客观评价。如大力应用差异性、分项性、实践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双减”政策下推进教学改革的促进性力量。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评价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教师不断尝试多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来促进教学转型。首先,差异性评价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在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够根据实际现象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形成差异的原因。如教师根据学生测试后的得分情况对学生所采用的答题技巧与策略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实现对个体的认知、技能等各方面更细致的评估。其次,分项性教学评价能够全面把握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围绕学习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等不同方面进行整体的思考与评价,有助于保证教师评价过程的全面性”。[7]最后,实践性教学评价能够主动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采用更多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对学生极易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开发出相应的趣味软件,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自身还不熟悉的内容进行多次练习,以适应当下教学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2][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   .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

[4]温孝明,徐月琴.  转变校本教研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转型[J]. 基础教育参考,2019(1):29-30.

[5]侯晓燕. 个性化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实践探索[J].  学周刊,2021(20):137-138.

[6]陳颖.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2021(19):61-62.

[7]汤明清.“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与使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2):34-37.

(责任编辑:刘贞辉 宋晓颖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