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蓄势·赋能·革新:三年级小练笔的教学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4-05-08

陈群利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小练笔的练习大幅度增加,在教材的各处都可见到小练笔的练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统编版教材小练笔的编排特点,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实现读写融合呢?本专辑的这两篇文章对此做了探讨,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小练笔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翻开统编版三年级教材,发现其课后习题出现了不少新意迭出的小练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编写意图,灵活运用小练笔实现读写融合呢?笔者就此做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链接生活,蓄势待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有关习作的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只有关注生活,联系生活,才会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一) 察“言”观“色”,拓宽视野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统编版三年级教材表达的训练要素是由观察记录向观察想象提升,观察贯穿于小练笔的始终。因此,教师要将观察活动前置,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生活积累。

1. 采取多种方法,激发观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活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

比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课后小练笔聚焦“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在教学时,笔者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笔者先请学生把各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大家一起看一看、摸一摸、切一切、闻一闻、尝一尝,观察不同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通过细致的观察,寻找它们的美。最后再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去观察。观察兴趣与练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培养观察力能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和欲望。

2.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观察活动。选入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课文都是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后写成的,是学生很好的范文。

比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课后第2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事物在同一地点也会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由此,学生习得了在不同的时段对某种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课堂上,笔者还播放视频,展示含羞草被触碰后的反应、向日葵一天的变化,加深学生的印象。据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观察日出、秋叶的变化、豆芽的生长过程等活动,并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这样的观察,确保学生表达的生动、贴切。

(二)绘“生”绘“色”,积累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形式积累小练笔的素材,将观察所得可视化、具象化。

1. 表格呈现——用文字清楚记录。观察后,应及时记录。表格式记录,能显示条理的清楚和观察的全面。

比如,学完《搭船的鸟》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一种动物,抓住该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并在“观察记录单”(见表1)上记录观察所得。同样,如果观察植物或一处场景,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

又如,学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美丽的景色。笔者给学生下发了“我的发现”观察表(见表2),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重点记录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观察成果,为练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自然笔记”——走进自然大课堂。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观察生活情境,观察人们的穿着、活动、表情,并用图画再现情境,也可以加入“画配话”元素。

笔者曾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学着“给植物朋友制作名片”。笔者还让学生记录春暖花开、夏雷骤雨、落英缤纷、漫天飘雪,感受大自然的更迭;记录昆虫动物习性及草木生长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实践活动,所以鲜活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练笔热情;也由于这样的素材是全面的、丰富的,充盈了学生写话的内容,所以深受学生的喜欢。

二、读写一体,赋能表达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阅读,而阅读又是练笔的基础。随文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它让读与写相互融合、共生共长。

(一)扣准语文要素,明确表达密码

教材对小练笔的设置都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地。一方面,小练笔与课文内容和写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小练笔又与单元习作训练目标趋于一致。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课后小练笔提供了海底的四张照片,指向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单元习作的难点已经在小练笔中被分解指导、练习了。可见,统编版小学 语文教材构建从文本内容理解到小练笔,再到单元习作的层阶梯度,体现了以读导写、读写一体、分散突破的訓练策略。

(二)勾连前后文本,品味语言秘妙

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最好媒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并感悟其情感内涵,由此搭建文本与练笔的桥梁,让学生习得方法,迁移运用。

比如,《荷花》一文课后的小练笔是: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既要想画面,又要思考写法。关注“才”“全”“还是”等字词,感受荷花“初绽”“绽放”“含苞”三种姿态的不同;关注“两三片”“嫩黄色”“饱胀”“破裂”等词语,明白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用多种手法描写事物;学习“有的……有的……有的……”,把荷花的样子分门别类地写清楚。笔者告知学生可把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的内容作为练笔素材,同时引导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植物。这样,学生就动心动情地写出了“眼中景,心中情”。

(三)重视迁移运用,梯度提升表达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文质兼美,它们或结构精巧,或表现手法独特。在教学时,教师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经典句段等进行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掌握了表达方法。

1. 仿写——关注语言,学会遣词造句。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从仿句起步,融会贯通地进行仿句练笔,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比如,《花钟》一文第一自然段对于花开放的时间和形态的描写,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独特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特点,并在朗读品析中感受花钟的奇妙。该文课后小练笔是“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课文出示了三幅图:牡丹花、向日葵、蝴蝶兰。这样的写话练习,既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让他们在迁移运用中习得方法。学生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描述了不同的花开放时的不同形态。在朗读交流时,学生还会通过朗读节奏的变化,丰富画面的美感。

2. 创作——聚焦范例,倡导个性表达。“仿”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创”,在“仿”中求“活”,在“仿”中求“新”,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将生活经历充分融入练笔中,有感而发,这样情感才会真实,写作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的课后练笔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笔者在教学时,聚焦课文范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多样的句式、有序的观察来描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从中感受童话之趣、语言之美、自然之境。受此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描写了自己喜欢的那条路,如普通的小区路、清新的公园路、宽阔的大马路、乡间的小路、乡村的水泥路……只要能有序地表达,突显景物特点,表达真实情感,就是创新的表达。

小练笔始于模仿,贵在创新,倡导独立和个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挖掘了文本潜在的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所释放的活力,所彰显的魅力。

三、革新评价,有章可循

小练笔强调的是在阅读课上随文而练,在评价上要体现即时性、快捷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地进行评价,这对学生言语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对照评价标准,改中有得

对小练笔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内容、语言、方法等方面拟定评价标准,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这种多维评价活动中,不但评价主体变成了多元,评价角度也可从内容扩大到结构、语言、标点、修辞等方面。这样,一次写话,就可以获得多个方面能力的提高。

比如,《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课后小练笔是: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笔者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对写好的小练笔进行评价:(1)用上总分手法;(2)用上表示声音的词,写清楚;(3)写出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学生先对照要求自评,再通过小组互评,进行思维的碰撞。在此基础上,学着修改。像這样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的评价模式,实现了语言的增量。

(二)赏析美文妙语,美中有得

笔者注重优秀小练笔的展示,展示的形式或是学生之间互读,或是张贴展示,或是做成作文集传阅,或是让学生在班里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些形式,学生都很有兴趣。教师和同伴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让学生体验到了练笔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增强了练笔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优化教学策略,借助小练笔,使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全面获得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20895005112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