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林波
《腊八粥》这篇课文节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这篇课文文笔细腻,视角独特,画面感极强,作者通过小孩儿的视角,写了他等粥、分粥、喝粥等情景,展现了一幅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同时也展现了腊八节的风俗习惯。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我们知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俗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本单元在阅读方面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单元中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三篇课文,可以说都是写法上详略得当的范本,作者聚焦主要部分进行详细描写的方法值得细细品味。这一单元在习作方面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所对应的单元习作内容是“家乡的风俗”。不难看出,《腊八粥》一课课后的小练笔是在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腊八粥》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后的小练笔这样写道:“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对学生来说,喜爱的食物一口氣就能够说出不少,看来,他们是不缺少写作内容的。但是要让他们动笔来写,就不见得有话可写了;就算是有话可写,但要把喜爱的食物写得令人垂涎欲滴,也没那么容易。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这篇课文,特别是从这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中发现写作的秘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让自己笔下的美食焕发诱人的魅力。
一、借用新媒体,再现场景
美食之所以诱人,在于其色香味俱全。对于小学生来说,曾经品尝过的美食,或许味道还记忆犹新,香味还回味良久,但其诱人的颜色,别致的样貌可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了。没有清楚的记忆,很难进行具体的描述,我们不妨借助新媒体,再现当时的场景。
这个时代,智能手机可以轻松地拍摄美食的样子,美图秀秀等软件还能为美食照片增添色彩,让画面变得更加唯美、诱人。或许有的学生在品尝美食的那一刻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打开直播软件进行了“吃播”,现在回放当时的视频,不仅能够看到美食诱人的样子,还能感受到当时品尝美食的激动心情。视频弹幕中的点评,或许有不少金句就是写作极好的素材。
让新媒体为学生的练笔热身,再现当时的场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回忆的大门,让思绪奔涌而出。
二、品读重点句,发现写法
美食,人人都品尝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美食描述得令人垂涎欲滴,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往往是心中有感受,但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法。
聚焦《腊八粥》第1自然段,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句,我们会发现不少写作的方法。
1. 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
课文中写道:“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为了表现出腊八粥的诱人,写到了颜色:小米的金黄、大枣与花生仁不同的红都是可以想象的,加上白糖、栗子等,颜色丰富,着实诱人。作者不仅在看,还在闻。是啊,哪一种美食不是香气弥漫呢?可见,在介绍美食时,一定不能只是看,而是要多种感官并用,闻一闻它的香味,尝一尝它的味道,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美食,这样笔下的美食才会更加诱人。
2. 进行侧面描写,增强说服力。
或许,美食的价值就在于被人享用、赞叹和怀念。介绍一种美食,当然离不开对其色香味的直接描写,但这是不够的,没有了人的品评,美食就缺少了些许色彩。
课文中写道:“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课文中还写道:“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作者不就是在通过写人们的感受来表现美食的魅力吗?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有机融合,让课文第1自然段充满了魅力,让腊八粥的香味跃然纸上,让读者有了立刻就想品尝的冲动,这样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是很值得学生学习的。
三、学遣词造句,优化表达
沈从文不愧为文学大家,在短短的一个段落里,不仅潜藏着多种表达技巧,细细品读文字,我们还会发现作者的用词是极为精妙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二,或者让学生有了考究用词的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课文中写道:“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这句话中出现了三个“孩子”:“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年龄段,作者这样表述很有趣。因为前面有着恰当的修饰词,所以我们绝不会有什么误解。
课文中还写道:“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里的“大碗大碗”与“大匙大匙”相呼应,结构相同,读起来节奏感极强。另外,再看看这句话中的“塞灌”一词,有没有一种酣畅淋漓、特别过瘾的感觉呢?作者的表达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虽然小学生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但是培养他们推敲用词的意识还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所有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运用,这里安排小练笔,就重在“练”。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时,我们可以在利用新媒体启动学生的思维后,让学生先进行尝试表达,从各自真实的感受出发,“我手写我心”,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当然,由于方法的缺乏,学生的表达可能真实且个性鲜明,但却不够具体,描述也不够诱人。这时可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品读重点句,聚焦重点词,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遣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修改并完善自己的小练笔。这样,就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同时在表达上又是可圈可点的。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29365005113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