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慎秀峰 盛新凤
统编教科书的单元习作安排了多样的“创编故事”的形式,包括编童话故事、续写故事、创编生活故事等。设计丰富的创编故事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实际的故事创编教学中,有的教师花了大量精力去传授谋篇布局手法、人物描写方法、修辞表达技巧等,却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设计一个好故事。
课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统编教材写人叙事类的课文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为课本剧创编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依据学生年段特点,立足课本剧创编,以情境中说课本剧,实践中演课本剧,审美中编课本剧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体验,在故事创编中引导学生想象,设计出更鲜活的人物、更精彩的故事。
一、情境中说课本剧,丰富语言
在小学低学段,教师可有目的地利用教材里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创作欲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体验角色在教学中适用广泛,很多课文都可以以“如果你是文中的人物,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来引发学生合理想象,说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将课后习题“画出课文中提到几种称象的方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转化成如下课本剧情境——如果你是现场观看曹冲称象的官员,回到家后忍不住向家人说起了今天曹冲称象的过程,并直夸曹冲的办法好,你会怎么向家人说呢?怎么夸曹冲呢?
学生分小组排练,选择一个学生代入现场官员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官员家人”。第一组上台展示的小组只是由“官员”平铺直叙地诉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家人”们仅仅只是点头称赞,这导致学生既不能深刻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也未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表达。
于是,笔者要求之后表演“家人”角色的小组需要针对“官员”说的话进行交流和询问。之后展示过程中,有小组就呈现了较好的效果——“官员”回家后眉飞色舞地向“家人”说起今天看到大象的经历,用夸张的言辞描述大象如何之巨大。接着向“家人”们先卖关子,考考“家人”们会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称大象,“家人”们可能用课文中官员的办法,也有自己提出的新办法。最后,“官员”才向“家人”们讲述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并且告知“家人”曹冲只有七岁。
在情境中说课本剧,学生在代入人物角色的过程中,不仅语言表达得到了锤炼,想象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实践中演课本剧,鲜活形象
到了中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课本剧创编的重点要逐渐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刻画。课本剧表演需要适当地夸大情节,凸显人物特色的描写,将最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融入表演之中。
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是课本剧剧本的两大重要元素,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关键作用。在对剧本创作与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去想象、推敲人物的一言一行,不仅能让剧本中的人物更为鲜活,还让学生想象更具逻辑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某小组展示了他们的课本剧《大糊涂小马》。以下为该课本剧剧本片段:
场景二:小马昨天忘带手帕,今天卫生委员彤彤又上前提醒。
彤彤(愤怒地)说:“小马,你能不能吃完饭把自己课桌擦一下,脏死了!”
小马(掏出袜子)说:“别小看我,今天我可是带了手帕的。”
为了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活,在讨论、交流、修改之后,剧本中这一幕修改为:
场景二:小马昨天忘带手帕,今天卫生委员彤彤又上前提醒。
彤彤(一拍桌子)说:“小马,你每回吃完饭桌子都不擦,班级同学每个人都带条手帕,就你三天两头忘了带!”
小马(别过头去,高高地举起袜子)说:“彤彤,你别‘门缝里看人,把人给看扁了’!今天,我可是带了手帕的,还喷了妈妈的进口香水,不信你闻闻!”
从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的角度,学生对人物的细节处进行推敲,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更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审美中编课本剧,构思情节
进入高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人物描写手法去刻画有特点的人物形象。这时候,学生可以脱离课本剧表演,在脑中去演绎一部剧本,发散思维构思情节,创编更精彩的故事。
创编一个精彩的故事,选材是至关重要的。在课本剧创编过程中,不少学生千篇一律或者难以下笔,究其原因是没有从读者的视角以及审美的角度去构思一个剧本。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学生根据主要人物以及要表达的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故事的主要情节。笔者先针对第一组素材以下进行了选材指导。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外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
充滿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过如何列习作提纲。于是,笔者先组织学生列提纲,并进行交流。从学生最终交流来看,他们创作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淘气包张明因为贪玩摘取了校园里的丁香花,班长王寒冰看到进行了制止,两者起了冲突,班主任李军从中进行了协调,最后张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样的情节设计虽与人物形象是匹配的,但是缺少了可读性。笔者组织学生将该剧本大纲与本单元三篇课文《桥》《穷人》《金色的鱼钩》进行了比较。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学生都认为课文明显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原因在于:一是都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让情节曲折生动;二是蕴含了更崇高的人文主题,《桥》宣扬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穷人》赞颂了善良、美好人性,《金色的鱼钩》展现的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于是笔者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大纲进行修改,增加设置悬念以及深化主题等要求。经过修改之后,产生了更多的精彩剧本。例如,以下是某学生构思的大纲:淘气包小明和浩浩是好朋友,在校园丁香花苗圃里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在即将临别之际,小明本想摘取一些丁香花制成书签赠送给浩浩,遭到了班长王寒冰的制止。班主任李军出现,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和小明以及王寒冰收集了一些丁香的种子,作为纪念礼物在浩浩的欢送仪式上赠送给他。
课本剧创编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思考语文学习,前置学、丰富学、开放学、整体学,把学生放在了课堂中央,课程中央、体现了“儿童立场”的思想。学生自由驰骋在想象世界,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与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晟舍小学 浙江省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105950051126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