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数学说理能力

时间:2024-05-08

颜文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引领学生懂得对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表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悟数学之“理”,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讲理之欲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努力创设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然后在问题的驱动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如教学人教版六上“圆柱的表面积”的内容,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的表面积,笔者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切入点,创设了猜想情境:“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一个装有棉花种子的圆柱形密封容器,它的大小大家请看大屏幕。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你想了解关于这个圆柱形密封容器的什么内容?”学生思考片刻,生1:“我想知道这个圆柱形里面有多大?”生2:“想知道密封容器用了多少平方米的材料。”笔者评价:“同学们的数学问题都不错,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制作这个圆柱形密封容器用了多少材料。”“老师,圆柱形密封容器用了多少材料是不是要求它的表面积。”一个学生问道。“它的上面、下面是圆形,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那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其他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思考。笔者追问:“那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求曲面的面积?”学生同桌讨论后,生1:“用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来求。”生2:“能不能沿着一条高剪开,看看能否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笔者:“数学在猜想之后要进行验证,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来研究吧!”学生开始借助学具进行探究学习。这样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新知猜想,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问题为载体,在说理中探究知识之理

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引领,为学生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同时,要给学生充分说理的时间,使其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弄清数学之理,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時,在学生找出“一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后,接着又通过画图法找出4块、8块、12块月饼的四分之一。此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都能找出不同数量月饼的四分之一呢?”生1:“不论月饼数量有多少,我们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生2:“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些月饼的四分之一。”笔者:“为什么都是表示四分之一,但每一份月饼的数量却不相同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一会儿,一个学生惊喜地发现:“因为每一个整体的月饼数量不一样,所以平均每份的数量不一样。”笔者给予肯定,并教学单位“1”的定义。这样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在辨析中逐渐明晰了知识内容。

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重难点,适时融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问题引领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发生与探索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参与说理,从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三、回顾反思促提升,领悟说理之妙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思维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使其在反思中发现自身知识的薄弱处,及时弥补短板。检验学生反思情况的手段之一就是说理表达,如果学生会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说理解题,那么学生就懂得了知识的运用。

如教学人教版三下“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在用点子图理解14×12的算理后,笔者让他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笔者:“大家想一想,用列竖式的方法解答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生1:“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笔者:“在笔算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生2:“先写14,再写乘号,12写在14的下面并数位对齐。”笔者追问:“写好后先算什么?”生3:“先用第二个数的个位2去乘14,2×4=8,8写在个位。2×10=20,2写在十位上。”笔者:“算完个位,再算什么呢?”生4:“再用第二个数的十位1去乘14的4,十位的‘1表示10,10×4=40。”笔者继续追问:“所以1×4=4的4写在哪一位上?”生5:“写在十位上。个位上是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省略不写。”笔者:“然后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的十位上的1,也就是多少乘多少?”生6:“10×10=100。”笔者:“所以1×1=1的1写在哪一位?”生7:“写在百位上,表示100。”

学生在这样充分说理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以练习为深化,体验说理之悦

学生是课堂上学习活动的主人,也是数学课堂巩固练习环节的主人。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各种思考与问题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人教版六上“数与形”时,在巩固练习环节,笔者出示题目1+3+5+7+5+3+1,然后提问:“大家准备怎么算这个算式?”学生同桌间交流方法,生1汇报:“我想把这个算式分成两部分,1+3+5+7可以看作边长为4的大正方形,含有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再把5+3+1看作边长是3的大正方形,含有9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所以结果是4的平方加上3的平方的和。”这个学生话音刚落,另外一个女生迫不及待地汇报:“我的想法是把1+3+5+7+5+3+1看作1+3+5+7+9,表示边长为5的大正方形,含有25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这个女生汇报完,全班就响起掌声。掌声之后,一个学生却说:“3的平方加上4的平方应该等于7的平方吧?”其他学生马上反驳:“3的平方等于9,4的平方等于16,它们的和是25,25就是5的平方。”此时,全班传来一阵快乐的笑声,那个认为等于7的平方的同学也认识到刚才的错误。像这样通过学生口答题目,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也促进相互间的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