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问题导向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8

易增加

问题导向对话教学是以问题设置、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多元互动对话为形式,以建构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与学的过程。问题导向对话教学对教师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是要让教师在课前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教师备得好;第二是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设置什么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对话,让问题问得好;第三是课堂上如何根据设置的话题开展互动对话,让学生学得好。

一、课前思考三个问题,促使教师对话教材

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关键因素。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花在备课上的时间不多,能深入解读教材、熟悉生情而认真设计教学的更少,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要解决这种教学现状,在于如何引导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利于学生数学思考的互动对话课堂。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围绕知识的重难点、疑惑点、关联点来设计问题。

首先,围绕重难点设置问题,明白是什么。教学中,教师知道重难点是什么,但往往思考肤浅,没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深度不够,缺少数学味。因此,每节课都要深入思考教学的重难点,思考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如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一课,思考“求一个数的几倍”如何迁移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统计与概率的整理复习”一课,思考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问题思考,教师在处理知识重难点上必然会有更好的思考和解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水到渠成。

其次,围绕疑惑点设置问题,明白为什么是。课堂上,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一连串问题中,激发探索热情、引发数学思考、开发智慧潜能、迸发创新火花,弄懂、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三年级“笔算除法”一课,笔算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为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底边乘邻边,而是底乘高?当教师有了这些问题,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便能顺利构建。

再次,围绕关联点设置问题,明白有什么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以及螺旋上升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往往依课教课,没有单元目标和知识体系的观念,导致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都是全新的认识,形成知识间的脱节。备课中,教师要宏观地从知识领域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寻找知识的关联点,让知识形成网络体系。比如:六年级“分数乘整数”一课,对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如何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借助数轴理解单位“1”,并沟通整数、分数、小数的关系?有了这些问题思考,课堂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而是立體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维,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课中设置三个问题,激活学生探究活动

课堂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激励学生自我对话、鼓励学生争辩对话,让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对话中相互启发,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使学习变得生动和有趣。

教师围绕课前思考的三个问题设计出课堂上的三个对话问题,以提升师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数学表达、数学思考能力。三个问题的设计需要围绕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混淆点、生长点。如六年级“分数乘整数”一课,可设计三个对话问题:(1)分数乘法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一样吗?(2)怎样用图形表示2的四分之三的意义?(3)整数除法、小数除法与分数除法的算理一样吗?又如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可设计三个对话问题:(1)哪两组图形能组成平行四边形?(2)怎么验证你在格子图上画的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数学实践中,课中问题是最难设计的,它并不是课前三个问题的复制,只有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争辩,在对话中培养数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课堂组织三次对话,激发学生理性思维

在日常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时间并不多。究其原因,与当前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有关。假如每位学生都发言,便耗费不少时间,何况不管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高低,其他学生都是听众,如此一来收效甚微。因此,课堂中可以根据课中设置的三次对话,组织2人或4人小组开展组内对话与组间对话,发挥每位学生的不同智慧,实现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提高。

比如,六年级“统计与概率的整理复习”一课。

第一次对话:上课伊始,播放本班学生课前录制的1分钟跳绳录像,思考怎样比较全班男生和女生谁的成绩更好?通过互动对话,得出用“平均分”的方法不合适,用“等级成绩”更能反映男女生的成绩。通过现场收集、统计男女生的等级成绩人数,以及教师现场用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二次对话:为了让学生感受统计数据的预判性,提高应用意识,笔者设置了第二次对话话题:班级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如果允许让女生请一个外援,一定能提高女生的成绩吗? 通过展示两个外援女同学近阶段7次1分钟跳绳的成绩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在对话中发现两人的7次成绩变化趋势,最后达成共识,在对话中理解数据是做出决策和推断的重要依据。

第三次对话:如何应用生活中的图表信息,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能力,笔者在本次对话中设计了三次追问。

一问:世界足联公布一组数据,我们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看看世界部分国家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统计表(表1),你读到什么信息?

二问:从这张统计表能看出各国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占人口的百分之几吗?如果不行,用什么统计图更容易比较各国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的比例。

三问:我们国家加强校园足球的发展,请看“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情况统计图”(右图)。你看懂了哪些信息?

第三次对话是通过层层设问和追问,引发师生互动对话,让学生在鲜活的图表中提升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渗透了正确的价值引领。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