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素英
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关于书的名言,不胜枚举。书于我无比重要。
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神奇的门。
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在我十五岁上师范学校那年。我清晰地记得那时借的第一套书是——《青少年十万个为什么》。这套涵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气象科学的科普读物像魔术师般为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我张开好奇的眼睛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发现了一个又一個以前未曾触及的新世界,发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上师范学校之前,除了教科书里教的,其他一切全不知晓,真真是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借着这套书,我跳出了狭窄的井底,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因为这套书,班上的同学亲切地称我为“百科博士”。我受之有愧但又心生欢喜。
《青少年十万个为什么》为我打开看世界的眼睛的同时,也引导我把目光瞄向其他书籍。也许是巧合,正处在青春期的我没有被当时流行的言情小说所吸引,却迷上了中国古典爱情文学。《牡丹亭》《琵琶记》《墙头马上》《西厢记》等作品就是在这个时候接触的,看着书中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蕙质兰心出口成章,心里羡慕得不得了。于是,我暗下决心要像她们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看书之余勤练基本功,书法、粉笔字、排笔字就是在当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无法比拟书中的美才女,却着实让自己进步不少。
阅读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我家里是多女户,小时候穿的衣服常常是老大穿不了的老二穿,老二穿不了的老三穿,接力穿到衣服穿坏了为止。鞋子更是少买,大冬天里光脚丫是常有的事。物质贫乏的年代,最奢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就会有新衣服穿,过年就会有新鞋子穿。人穷很难志不短。因为穿不起新衣服,买不起新鞋子,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虽然总是倔强地抬起头颅,但是心底的自卑却无处遁迹。
后来在大量阅读后,我才发现高贵的灵魂不需要华丽的衣服来装饰,卑劣的灵魂再昂贵的衣服也掩盖不了。也是在大量阅读后,我发现就算穿再漂亮的鞋子也走不出短浅的目光,宏伟的目标不是光穿漂亮的鞋子就能抵达得了的。是阅读让我明白:物质可以贫穷,但精神不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有了书的滋养,我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心底的自卑在一点一点地消逝。
阅读给我的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工作后,我发现在师范学校里啃的书,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儿童心理学》让我学到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方法,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也开展得较顺利;面对好奇的小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我看的《青少年十万个为什么》又帮了我的大忙。我可以轻松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哪怕如熊熊烈火般刁钻古怪的问题,我也能轻轻松松地化解。有时遇到自己知识范围外的内容,我秉承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坦诚地告诉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和学生一起去寻找答案。学生们对“博学”而又坦诚的老师很是崇敬。
为了不愧对学生那崇敬的眼神,我努力提升自己。在工作之余,我开始参加自考,先考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后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也许是以前书读得多了,各个科目居然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读起书来竟不觉费力,逢考必过,创造了我们学区自考用时最短的纪录,还是当时学校第一个拿到学士学位的老师。有了更多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加持,我开展起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不仅上课很受学生的欢迎,还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阅读让我的生活变得快乐而充实。
回想当时读书的情节,我的记忆深处清晰地刻着一件事。那是2002年,我被《红楼梦》中遗世而独立的林黛玉迷得“神魂颠倒”,上完课就捧起《红楼梦》,看黛玉初进荣国府那娇俏可怜的样子,心生爱怜;看黛玉葬花跟着哭了一通鼻子;看黛玉联诗又为黛玉出众的才华倾倒……总而言之,《红楼梦》像磁石般牢牢把我吸住了。每天晚上看得眼皮直打架困得不得了,但是脑袋瓜却兴奋得很,像电影回放一般在脑中不断浮现书中的情节。
那段时间,白天总是顶着一双熊猫眼去上课,上完课又赶紧回宿舍啃书。现在想来,当时那段日子是再单纯、再快乐不过的了。
阅读给自己和女儿带来巨大的福利。
大量啃书也给自己养育女儿带来很大福利。女儿出生后,我基本上天天给她讲睡前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都是张口就来,有时干脆现编,常常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可能给女儿讲故事多了,她读幼儿园中班时就反过来开始给我讲故事,看我要睡觉了,她就坐在我旁边一本正经地给我讲故事。她小的时候,我给她讲睡前故事是希望她尽快入睡;她给我讲故事,我绝对不能睡着,要是我睡着了她就“威胁”我——你不认真听故事,我就再也不给你讲故事了。好吧!我只能努力撑开沉重的眼皮,努力认真地听故事。有时女儿讲的故事相当有趣,我立马翻身坐起用笔把内容记下来,可这一记就再无睡意。
上小学时,女儿会不断向我推荐她喜欢看的书目,然后我们一起看相同的书。此时,她已练就一目十行的本领,我却习惯逐句逐字地细读慢品。我这“笨鸟”只有先飞、勤飞,才能赶上女儿的阅读节奏,才能和她交流书中的情节、书中的人物。记得女儿上四年级时,我们一起看曹文轩的《蜻蜓眼》,我们都被书中的情节感动得哭了。两个人一边抹眼泪,一边看书,弄得孩子爸爸莫名其妙。我和女儿却哭着笑。
上六年级时,女儿和我聊苏东坡,说她更喜欢苏东坡“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淡泊,喜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却鲜少喜欢“大江东去”的豪情。《苏东坡传》我还没看过,为和女儿聊苏东坡,我赶紧翻出《苏东坡传》恶补一番。
现在,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初中的课业负担重,可女儿一点也没放松阅读。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她都会和我一起看书,这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知识点讨论半天,有时我们会为一个人物行为举止是否合理争论好久。有时也会因为和女儿的意见不合而“反目”,但是很快又和好如初了。读书时,我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而是女儿的朋友,女儿的伙伴。
在阅读探讨的过程中我和女儿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看着女儿在别的朋友面前夸耀自己的妈妈,心里着实开心。
从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到少欲心静的中年,阅读伴我度过了绵长的岁月,给予了我最舒适的陪伴。阅读让我成长,让我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气度;阅读在涵养我的同时,也滋养了我的女儿。书也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当我坐在书桌前写下这篇文字时,门铃响了,快递员把书送来了——我的老朋友来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榜头小学?摇?摇责任编辑:王振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