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林瑜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获得阅读策略的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编排了“预测”等阅读策略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然而,这些阅读策略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仅仅作为一个个概念术语被提出,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指导、效果如何测评,则往往言之不详。笔者以为,从整体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之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应过分关注单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主题思想以及其他一般意义的写作特点,而应从整体上观照,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掌握预测策略”与“验证预测策略”上。本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旨在分析,掌握“边读边预测”的方法;另外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的学习,则应将重点放在实践与检验预测的策略上。
一、依据导读,设计主问题
预测作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已经很清晰了,为了使围绕着预测的阅读教学指向更明确,教学更集中,三篇课文必须设置既统一又有所区别的主问题。事实上,主问题在本单元第二、第三篇课文的导语部分已经有所体现。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看似没有导语,但细读之后会发现,编者实际上是将导语隐藏在课文的阅读旁批里,利用旁批引导学生从题目到内容一步步展开猜测与推想。我们把这些旁批归纳起来就会形成这样的主问题:一边读,一边看旁批,看看你的推想与文中旁批有什么不同?主问题设计必须按照学生认知特点从易到难,逐步进阶。比如,同样是“边读边预测”,第一篇是结合旁批来预测,第二篇抛开了旁批这根拐杖,主要预测后面发生的事;第三篇除了预测事件的发展,还预测故事的结局。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由扶到放,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线索更明晰,效率也更高。
二、借助支架,预测有理有据
预测依托于合理想象,而想象是对具体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更多集中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上。对于这一认知阶段的学生,简单地放手让他们自由想象,美其名曰“打破思维的枷锁”。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想得零散,想得没有章法,想得脱离了主题。此时,如果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支架——图表,通过图表来演绎预测过程,呈现预测路径,发现预测的理据,就会让看不见的预测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1. 依托表格。第一次系统性接触预测策略,学生的思维可能比较凌乱。笔者以为,教师首先要用好课后第二题中的表格,以表格为支架,让学生从表格中发现“预测不是简单的猜测,每一种预测结果实际上都能在文本中、生活常识中得到理据”。有了课后第二题的表格作铺垫,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将表格进行扩展,继续围绕课文中其他内容,或者跳出文本情节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能获得螺旋式提升。
2. 依托思维导图。表格化的支架是比較具体的,适合于第一篇的讲读课文。对于第二、第三篇的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共同体,通过阅读、讨论,一起完成思维导图。无论是“组织结构图”还是“鱼骨图”,都有助于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此外,以这两种思维导图为支架,可以为学生续编故事以及预测结局提供逻辑参照。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既能发散思维,也不至于离题太远。
三、举一反三,实现策略迁移
预测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运用思维进行深层次学习的过程,其结果具有迁移性,学生能够根据特定的情境,实现对学习成果的迁移和运用。在整体设计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预测情节—掌握规律—再次阅读”,如此循环往复,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实现策略迁移。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聚焦阅读策略的迁移。
1. 组内迁移。三篇选文都是比较浅显有趣的反复结构的童话类故事,特别有助于阅读策略的迁移。学习第二篇时,要回顾第一篇学习时采用的方法,想想当时是怎么预测的。有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这种“看图预测”的认知,当看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插图中的“胡萝卜拖着长长的胡子,一旁鸟太太正准备晾衣服”的场景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阅读第一篇时用到的方法,然后来预测此时鸟太太大概会怎么做。当读到《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第二次出现“等等,老屋”时,预测老屋可能会不耐烦,这是“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因此,学生在读第二篇时,很自然会想,在生活中,“长长的线”(文中指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可以用来钓鱼,可以用来跳皮筋。于是,也就有了第三篇的“狗碰上了农民,被农民收养用来看家”的预测,这也是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本单元三篇课文当成毫不相干的文本来教,要关注每一种预测策略从一篇到另一篇的迁移。阅读策略每成功迁移一次,这种策略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印迹。
2. 课外迁移。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阅读策略的掌握最终要运用到课外。学生在海量的课外阅读中不断地实践这种策略,形成良性的循环,最终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鉴于在上课之前,大多数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甚至对于单元中第二、第三篇中被隐去的续编与结局,他们也可能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相关信息。所以,以课文内容来检验学生对“预测”策略的掌握有其局限性,最佳的办法就是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材料。考虑到单元的选文皆为童话,作为延伸,课外阅读所选的材料一般也应从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中选取。比如,教师通过屏幕分段展示安徒生的《拇指姑娘》,师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1)出示“拇指姑娘被癞蛤蟆劫持”的片段,预测:谁救了她?依据是什么?(2)出示“拇指姑娘被金龟子抓住”的片段,预测:金龟子会带她去哪里?依据是什么?(3)出示“拇指姑娘被田鼠收留”的片段,预测:拇指姑娘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依据是什么?(4)出示“拇指姑娘快要与鼹鼠结婚”的片段,预测:他们会结婚吗?谁带走了她?又到了哪里?依据是什么?(5)出示“拇指姑娘见到鲜花王子”的片段,预测:故事的结局。依据是什么?
综上所述,教师的观念必须从“教课文”转到“教阅读”,从“教会知识”转到“教会学习”,在统整理念的观照下,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形成阅读策略,在阅读中使用阅读策略,从而提升阅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