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周遵强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永远停留在“新手型”的教学水平上,应当不断成长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科学的反思。波斯纳提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以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及纠正不当的教学行为。鉴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诸如反思“浅薄化”及反思“视角单一化”的弊端,结合教研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學反思的几点策略。
一、反思要有高度
二、反思要有广度
影响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是:教师、教材与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能只关注自身的“教”与教材,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反思的视角要有广度。在当前以“生本”为理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学反思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采取“猜测法”导入课题,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后,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谈话,让学生猜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第一类学生猜测可以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第二类学生猜测可以用“底乘高”的方法计算。然后教师顺势导入课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先用数格子的方法来研究,然后分配给学生剪刀、平行四边形纸张等,让他们运用转化法来研究,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高”。然而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使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相乘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若教师将此类情况简单归因于学生理解能力弱,显然问题的指向性并不明确,需要透过多方面、更有广度的教学反思来解决这类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明确以下三点。
1. 教师需反思学生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起点”及“思维定势”问题。
本节课的现实起点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给学生的思维定势是:①两条邻边相乘;②两条相乘的边要互相垂直。所以学生的猜测就会出现前文所述两种情况。其中猜测用“邻边相乘”的学生占多数,而猜测用“底乘高”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平行四边形中找不到互相垂直的两条邻边。
2. 教师要反思“错误”的根源及是否设计质疑环节。
学生出现用“邻边相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者对“底乘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认识不够深刻的情况,其原因在于:①思维定势;②缺乏对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积极质疑。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或者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通过形变,作出等周长但面积逐渐变小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原来的长方形被压扁变成等周长的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变小了,再用两条邻边相乘求面积便不合适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克服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影响,又能够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总是难以避免,教师要反思这种错误的根源:一方面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改进自己的教学预设;另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其他学生引以为鉴的宝贵素材。
3. 教师要反思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是否引导到位。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理解无法深入,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思维,积极性不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①数格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②动手剪,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是“要我转化”的过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根据之前学习的数格子求面积的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在数格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遇到不够一格时需要将其他不够一格的合并成一格才能计算面积,这就蕴含着转化思想。教师在学生数格子探究结束后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如果没有格子给你们数,你们会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展开交流后,学生便会出现“切割转化”的思想,实现了“要我转化”到“我要转化”的转变。此时教师提供剪刀和平行四边形的纸张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刻。他们能亲身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转化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转化后长方形的长。而长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转化前后不变,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如果让自己的反思有理论指导——“有高度”,能从多种角度反思教学问题——“有广度”,那么就能让自身的反思“接地气”,并能让自身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魁岐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陈本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