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林美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发现新知识。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努力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作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让数学课堂焕发光彩。
一、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知识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亲历感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下“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特征”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且相等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中分别有4条棱相等”,就会造成学生仅记住知识的外在,无法领悟其内涵,过不了多久便会遗忘。而如果让学生在了解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做成的,相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认识、领会长方体长、宽、高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更让学生理解了长方体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体会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这样就很自然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经历、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二、在讨论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知识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充分感知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教师绝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合作交流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当不同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在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后,教师可抛出一个问题:1的倒数是多少?0呢?大部分的学生会很快地说出1的倒数是1。那“0”有倒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0的倒数是0,有的学生认为0没有倒数。“如果0没有倒数,理由是什么呢?”大部分学生陷入了思考。这时教师就可顺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同桌间讨论交流,开展辩论赛。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交流活动中逐步理解、掌握知识。
三、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知识
将数学教学任务与游戏自然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理解、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结合教材实际在教学中适当创设一些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巧妙地蕴含在游戏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五上“位置”单元“数对”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设计一个找位置的游戏,让每个学生在位置卡上用数对写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将写好的位置卡全部上交,打乱后将卡片重新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每个学生根据发到手中的新的位置卡思考、寻找自己的新位置。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踊跃参与,激动地寻找着自己的新位置,课堂教学活动也达到了高潮。这项活动看似是在玩一个游戏,其实是在开展一项数学活动,对学过的新知“数对”进行了有效练习。
四、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最终实现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有关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分米、5分米和5分米,求其表面积。笔者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索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有的列式为(10×5+10×5+5×5)×2。有的列式为10×5×4+5×5×2。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将长方体看作是由两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所以只要用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去中间粘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了,因此可列式为5×5×6×2-2×5×5。还有的学生认为:因为一个正方体有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面,2个正方体就有12个正方形的面,减去中间2个重合的正方形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其实就等于10个正方形的面积,列式为5×5×10。创造性思维令学生们兴奋不已,师生都沉浸在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中。这样的教学过程,不需要教师机械讲解,而是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尝试、思考中逐步地发现、充实自己。
五、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提升认知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的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例如,学生在学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后,笔者安排了“粉刷围墙”这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分析信息,在课堂上制订个人的粉刷方案,通过小组研究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終处于积极的状态。因此,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验数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更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体现了“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学原则。
总之,数学知识不应该由教师毫厘不差地传授给学生,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数学活动,让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祥谦五虎山小学 责任编辑:黄彧修 王彬 陈本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