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方政军
近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指出,要培育良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家风。纵观社会现象,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家风和党风、政风、民风、社会风气紧密相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干部家风影响党风、连着政风,必须时刻加强家风建设,筑牢家庭廉政防线,严管家人,干净干事。
纵观湖北仙桃市民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赵映明的贪腐轨迹,家风失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遗憾地让他的人生“后半场”在悔恨中度过。赵映明家风失守导致废职毁家的惨痛教训,再次印证了“家风不严、家庭不廉、家人不圆”的廉政古训。
和众多落马贪官一样,襄阳市襄州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士金用近20年政治生命换来的铁窗生涯,也有其家人的“一份力”。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期间,王士金深刻反省了自己从一名对党和国家有贡献的领导干部变质成腐败分子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在权力的使用上没有过好亲情关”。由于他的默许和纵容,“围猎者”们多次通过其现任妻子朱某送钱请托办事。而他对妻子收取不义之财的行为从未制止,到最后发展成为夫妻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妻子竟成了别有用心者对他公关的“有效通道”,教训何其深刻!
唐代诗人罗隐《赠友诗》云:“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讲的是为官者要献身国事,不要去为子孙谋家财。古今有多少有识之士,都是把“国计”摆在第一要务,清廉为党、务实为民。但是,也有的为官者却把国计和家财的位置搞颠倒了。如,历史上大贪官和坤虽为子孙谋得了万贯家财,最终却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当下,许多高官落馬均未逃出同样的结局。因此,领导干部理应把仁德和清廉等美德留给后世子孙,才能保得家族兴望、子孙安康。而不应把权力作为为个人和亲属子女谋私的资本和工具,借“情”之名,图“利”之实。要将“图利之情”拒之门外,避免为情所困、为情所害。
近日,笔者带领本单位党员干部在鄂州市张家湾社区参观,看到一户农民的两幅对联写道:“仁义为怀耕善亩,诗书济世振家风”;“耕读立业勤劳能致富,忠厚传家积善自延年”。从古到今,感慨中国的民众大多能将甘于清贫作为家风价值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富起来了,国家强大了,民族的灵魂、信仰、追求、价值观等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广大群众,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优良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永远是人民大众的追求。一位领导干部曾深有体会地说,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思想。当官不许发财,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职业要求决定。我们党从上到下反腐败的力度和大量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
《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词人们记忆犹新:“爹爹给我无价宝,光辉照儿永向前;爹爹的品德传给我,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爹爹的智慧传给我,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爹爹的胆量传给我,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家传的红灯有一盏。爹爹呀!你的财宝车儿载,船儿装,千车也载不尽,万船也载不完,铁梅我,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它之所以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就是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良好家风,这种历久弥坚的精神财富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乐于节俭,是中国家风的行为准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追求奢侈走上违纪违法的案例发人深思。
为什么中国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呢,这是历史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家财多了,但如果家风不正,下一代就容易滋生懒惰奢靡,扼杀创造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虽然过的苦日子、穷日子,但有远大目标,苦中有乐,虽苦犹荣,不仅能够安身立命,更有生存的智慧和勇气。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不说,还通过劳动致富进入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列。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依赖的是什么?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更是值得接续传承的家风。
古人提倡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配偶、子女、秘书、司机,对身边的人严于管教,把握原则底线,亲情面前不能变通、不能突破,身教重于言教,洁身自好,加强学习,学以增智,学以立身。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政党、民族一样,也因学习而强大、因学习而富强。高尚的人格、操守,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离不开人们实践中的锻炼。
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也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国人所传承。他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并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接着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后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曾国藩重视家教,他有3子5女,规定每个女儿出嫁时,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良好的家风留传久远,是先人宝贵的遗产。笔者认为,以文化人,以学治家,修家立业,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天仍然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教育下一代善学、爱学、勤学,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质风范。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在我国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军途中,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应带头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增强智慧;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学习数、理、化、文、史、哲;学习做人的道理、扎实的本领,为了祖国的富强,埋头做事,低调做人,端正优良学风、传承好的家风,弘扬党风、政风、民风的正能量,发扬科学创造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青年和人民大众,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系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新华社湖北分社原纪委书记、管理学博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