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时间:2024-05-08

王美芳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2. 品析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写人物时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的具体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学习作者写人物时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的具体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2. 交流收获: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根据学生发言梳理)

(1)我们大体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一条思路。(板书:观鱼——画鱼——笔谈)

(2)我们初步把握了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的关系(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再游到了纸上),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描写表现了这二者间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板书:心里——纸上)

设计意图:“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回顾,点明这个关系,让学生对文章的线索更加清楚,也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方向更为明确。

二、品读课文,领悟表达

(一)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游到青年的心里

1.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认真读课文,细细品味,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纸上的。

2. 先来看“观鱼”部分。请大家认真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青年心里的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3. 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心里?

在引导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课件随机出现重点语段。

重点句: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根据交流,重点指导“忘我”“呆呆地”“静静地”)

(1)什么是“忘我”?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谁来说说,这位青年忘了什么?

(2)但他从未忘记的又是什么?

(3)你们去看过金鱼吗?你看鱼跟这个青年观鱼有什么不一样?

(4)指名把青年观鱼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5)这样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仅仅就这一次吗?谁能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说说?(联系第三部分纸上交谈的内容)

(6)这一年来,青年每个星期天都要到玉泉来,每个星期天都静静地站在金鱼缸边看鱼,你相信吗?

(7)指导朗读。

①想象画面读句子。

②引读相关句子。

师:不管严寒酷暑,每个星期天,青年都来看鱼,这是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还是——

生(接读):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这是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又是——

生(接读):(句子与上同)

师:这是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青年还是——

生(接读):(句子与上同)

师:这是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青年仍然——

生(接读):(句子与上同)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神态、动作描写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体会人物的特点、品质。通过声情并茂的引读,在想象中还原生活情境,让“忘我观鱼”现象更加具体化,整个情境也就更有画面感,这样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也就更加深刻。

(二)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感受青年画鱼时的认真、专注

1. 鱼又是怎样游到纸上来的呢?再来看“画鱼”部分,认真默读第5~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圈画重點语句)

2.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圈画出了哪些语句?

3. (根据交流出示第7自然段)哪些词语启发了你呢?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4. 能联系课文的具体描写,来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这两种画法吗?工笔细描是怎么画?挥笔速写又是怎么画?

5. 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一读(指名读),加深理解。

(2)二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

(3)三读(对比读),体会这种表达特点的好处。

6. 这些可爱的金鱼都有哪些动态呢?请同学们观察插图,结合生活中看见的实际情况说说。

7. 可是这些动态作者都写出来了吗?

(没有,一句“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多么传神啊!这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青年笔下金鱼的各种动态)

8. 小结写作方法。

姑娘绣花,金鱼在纸上游动,都是作者看青年画鱼时想到的。描写人物,不仅要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

(板书:看?摇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发现表达方法之一——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然后通过比较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表达效果,学生自然就对这种表达方法的领会更加深入,为下一个环节的迁移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拓展阅读,深化认识

1. 默读课文,圈画“看+想”表达方式的句子。

(1)(根据交流用课件出示第8、9两自然段)先来看上面这段话,谁读看到的?谁读想到的?

(生分别读文)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呢?

2. 回顾前课,圈画“看+想”表达方式的句子。

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很多作家都喜欢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刚刚讀过的第26课《全神贯注》中就有这样的语段(课件出示《全神贯注》片段)请用横线圈画“看+想”表达方式的句子。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3. 交流收获。

课件出现以下四个语段。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四个语段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好好读读,认真想想:写好“想到的”要注意什么?

(3)小结:我们一共有两点发现:第一,“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要有联系。第二点,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文本的写作奥秘,从领悟表达方法,到发现这种表达方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层层推进,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地统一起来。

四、实践运用,习得方法

1. 动笔实践:运用“看+想”这种表达方法,尝试写作。

(1)这是一个同学写下的关于踢毽子比赛的场景,请读一读。

课件出示:

踢毽子比赛紧张而又激烈地进行着,选手们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吧嗒,吧嗒,吧嗒,毽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选手们的脚跟着毽子的节奏不停地跳动,姿态轻快优美。

(2)你发现了吗,这位同学只写了看到的,能不能帮他写得更好?

(3)联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你觉得这段话中可以在哪里加上想到的,把它写下来,注意要用上添加符号。

2. 学生交流小练笔,教师点评。

3. 小结:其实不仅是描写人物,记叙事件、描绘景物都应该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要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把教学重点聚焦到学科特点,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扎扎实实进行了语文文字训练,真正达到“一课一得”的教学效果。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略)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