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美”的表达

时间:2024-05-08

方德佺

在阅读表现大自然景物的文本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往往是教学目标之一。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多数教师是用有感情朗读课文来落实的。但因朗读声音是在瞬间呈现,不容易进行仔细辨别,而作为感觉的思维状态不容易物化更不好掌控,这样对“大自然的美好”的体会程度如何,只能停留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感觉中。对此,一线教师多感到为难。我们深入学习特级教师李吉林、薛法根在《燕子》一课教学中的做法,就会受到启发。

【李吉林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看第2自然段,前面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师:对照图看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词语画下来(雨、风、柳、草、叶、花),用这些词组成一个简单的句子。

生: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师:有小朋友说缩减的句子干巴巴的。为什么这样写就干巴巴的?书上添了哪些词语就变美了呢?读读看。我们先看第一句,“三月,下过雨”书上用的是“阳春三月”,春天里最好的一段时间,就叫阳春三月。阳春三月下过什么样的雨呢?

生: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师:加上“蒙蒙的”有什么感觉?

生:“蒙蒙的细雨”写出了浓浓的春意,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春雨“像牛毛,像细线”。

师:很好!还想到了什么?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句子。(范读)

师:我们先在这儿加个词语,念念看,有什么不同?

生:微风吹拂着柔柳。

师:有什么感觉?“风吹拂着柳”加上“微”“柔”,柳枝怎么样?

生:柳枝在轻轻摆动。

师:再说说,微风吹拂着什么样的柔柳呢?先不说数量,也不说色彩。

生: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师:哦,“黄绿眉眼”是什么意思?柳枝像什么?

生■:柳枝像才从梦中睡醒一样,刚睁开眼。

生■:这样就把柳树写活了,好像柳树有了眼睛和眉毛。

生■: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师:(结合“千万条”版画柳枝)这句描写的情景和前面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相似?

生■:《咏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形容色彩,也可以形容姿态,还可以二者都有,甚至是可以形容数量的。课文上说“各种鲜艳的花”,你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出示句式:( )草——;( )叶——;( )花——】

师: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还打了个什么比方?像什么?(生谈感受)

师:这样一比喻,一拟人,我们好像也看到了花儿草儿竞相开放,竞相成长,感受到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感到春天里来了。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薛法根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谁能看着板书,用一句话连起来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燕子的外形,然后写小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了,再写它在赶来的路上飞行的样子和飞倦了休息的姿态。

师:如果老师就写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篇文章给你看,你喜欢看吗?

生:不喜欢,因为太简单了,不生动。

师:而这篇课文把燕子的外形、春天的景色、燕子飞行及停歇时的姿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很有情趣。下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感受一下。(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们感觉到燕子的外形可用课文中的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生:乌黑光亮。

师:黑得发亮,外形很美!那春天的景色呢?

生:美。

……

师:你看,多美啊!外形美的,春光美的,飞行姿态美的,休息的姿态也是美的。如果你就用一个“美”来概括,你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作者是怎样把燕子各种不同的美写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具体生动形象呢?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现在你要用眼睛去发现他是怎么写的?先看第一自然段。

生:用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还有“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概括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生:他写小燕子身上每一样东西都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各不相同。

师:燕子身上每一个部位都写了吗?

生:他是抓住特点来写的,所以不是每样都写。

师:这就是抓住特点。样样都写就显得很啰唆,不美了。

……

师:作者写燕子不但抓住了特点,而且写出了它的美。美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那些形容的词语。你看,它的羽毛用了“乌黑光亮”来形容,如果写成“黑乎乎的羽毛”,还美吗?(生摇头)

师:所以,你不但要抓住特点,还要用优美的词语来形容、来描写。词语有多美,你描写的形象就有多美!(板书:用词优美)……

师:你还要注意这些词语的结构,什么的什么,什么的什么,字数都是差不多相等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读起来很有节奏,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也便于背诵。你能背吗?(生齐背)

师:你看,课文抓住燕子的特点,用优美的词语来写燕子的外形之美的。课文中还有这样优美的词语,请你轻轻地读一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它描写的美是很独特的,看看它是怎么写的,用笔把它画下来,体会一下。

【赏析】

上述片段中,李老师聚焦的具体内容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她先从图文对照中画出所写的景物并把它们组成一句简单的话,再与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对比,从中探寻“添了哪些词语就变美了”。再带领学生逐一添加成分,通过比较、推敲,引导学生从词语的形象、色彩以及细微差别中细细品味所添加的“优美词语”的作用与效果,从而在进入具体语境中习得语言,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既注意让学生体会添加的词语的优美表现,又关注添加这些词语后是怎么“变美”的。尤其是对“变”的引导点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分显示了情境教学的无穷魅力。为了促进学生获取这种指向表達的阅读方法,李老师抓住文本资源提供了相关句式,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没有展开描写的草、叶、花等进行添加词语让它“变美”的语言运用训练,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薛老师聚焦的具体内容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他是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着手引导学生体会到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概括内容,可表达具体对象就“太简单了,不生动”,从而引出重点话题“作者是怎样把燕子各种不同的美描写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具体生动形象的”。在以课文第一自然段为对象探寻的过程中,薛老师要求学生“用眼睛去发现他是怎么写的?”学生的认识从“他写燕子身上每一样东西都……”到“他是抓住特点来写的”,获得了提高;也明白了“乌黑光亮”与“黑乎乎”在描写羽毛上不同的美感效果,懂得了表达“美”的事物就要“抓住特点,用词优美”。在此基础上,薛老师要求学生在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去体会与感觉“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它描写的美是很独特的,看看它是怎么写的”,把教学带入下一个板块揣摩“觉得写得特别的词、句子”的写法,使聚焦“美的表达”更深入一层。

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就课文《燕子》中所表现的美的内容,都自觉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怎样学习语言运用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借助相关的文本内容,来探寻、发现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两位教师都是在教学中生成一个与教学目标紧密关联的问题(简单与具体生动的对比),接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正是探寻与发现“作者怎么写”的过程,最后再将所获得的表达方法适当运用到文本的后续学习中。这样不仅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且也使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成了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解课文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运用,真正提升了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