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创新驱动开创未知世界(一)

时间:2024-05-08

冯增俊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举办“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6年年会,这不仅是我们自2010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七次盛会,更是一次在中山大学教育学科整合背景下的有重大意义的论坛。所以,我想,不管今天到会有多少人,不管举办的时间有多长,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就注定要成为一次特别有历史性意义的论坛,将为我们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论坛主题是“大国基业:创新驱动与中国教育重建”,这既秉承往届的论坛精神,更重要的是,创新驱动现已成为当下中国走向大国、成为大国的关键要素。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瓶颈。“教育创新驱动〓开创未知世界”这样的主题,是要表明:重视创新,推动创新,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旧精神衣钵和思维套路,开辟人类新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无限未来的新路径。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的设计、教育的性质导向影响我们的意识,影响人的行动。通过教育可以把符合民族发展的认识变成一种正确的社会认识,变成一个族群的共同意识,从而形成全民族共同的发展力量。中华民族未来需要创新驱动,重建教育就是要按照未来发展的需要,重新设计教育,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未来的教育。这不是增加什么就可以解决的,是一次重大转变,一次根本性变革的教育革命。

当下,每个中国人都关切民族未来。因为我们发展到现在,开始碰到各种新问题,是之前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无法解决的,而且他们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做,突然没了现成的道路可走。我们关注到,近年大家都会注意到一篇文章《大势磅礴,未来依稀: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就是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世界未来在哪里?未来的本质是未知,是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中国会怎样?中国现在面临的未来可谓“前无古人,外无可效”,除了创新,没有他者选择。这对缺乏创新的中国,显然面临巨大的考验。

所以,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未来,用什么来设计未来?是以过去的思维,还是大胆创新?以什么来创新?以哪个角度观察把握未来?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教育作为人类对未来的设计,是科学的摇篮、文明的土壤,但是今天我们变得非常功利,像一把剪刀,裁掉了我们的聪明才智,裁掉了我们的创造力。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唯有创新,才能赋予教育新时代的嬗变,才能够让我们看到人类未来的曙光,让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向辉煌。

一、转型中国:创新驱动教育变革

1. 中国社会转型——新时代临界点。

首先,中国当下的社会转型不是局部,而是整体社会发展,即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高科技信息社会的重大转变,是一次从已知社会向未知社会的时代的转型。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这个“世界工厂”的概念是什么呢?中国的两个地方,一个江苏昆山,一个广东东莞,工厂密度都很大,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东莞市,是一个地级市,就拥有1万多家工厂,所以当人们看到东莞遍地工厂,自然而然就把中国叫做“世界工厂”。但是自从2007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后,企业劳动成本剧增,加之世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致使东莞的工厂顿时减掉一半。工厂解散后,这些工人到哪里去了呢?据调查,原来从贫困乡下出来的工人很少有人回到老家去,除了一些到周边去外,相当多的留在了原地。他们没有技术,生活没保障,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能面对这一挑战,转型中国将非常危险。

2. 第三次工业革命——创新的呼唤。

三次工业革命都不是发生在中国。美国的杰里米·里夫金写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认为新经济模式在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他指出,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强有力的力量,并把第三次工业革命看成人类进入后碳时代,这对人类的未来、对世界的未来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他还在第八章专门探讨了教育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我们现在热议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3. 中国将进入——未知新时代。

中国现行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万花筒,世界经济体的集合体,人口众多、资源不足、消耗巨大。为摆脱困境,中国必须走新途径,全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力推进第四次工业化——智能工业。这就意味着,中国现在必须也开始进入一个未知的新时代。2016年5月30日,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的讲演,对华为未来发展道路作了相应的思考预判。他说“华为正在本行业内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任正非还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智能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同时发生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西方制造业有可能借此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中国将‘空心化!”这是2015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8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在全球领先的IT巨头的创始人对自身企业的思考,更是他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担忧。当然,在走向未来,遇到迷茫,需要担忧的不仅仅是华为人,更是十三亿中国人!因为,我们不同于资源丰富的拉美与中东国家,不同于科技领先的欧美国家,如果我们对未来没有清晰的预判,如不改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衰败。没有了制造业上的优势,中国将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经济将激烈动荡。

为此,任正非认为,唯一之策,只有两个字——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道路创新,解决中国人怎么走自己的路的问题;需要文化创新,解决传统文化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更需要教育创新,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解决中国怎么培养适合人才的问题。

二、教育创新驱动:开辟中国新模式

通过教育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这是根本,也是实现教育引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发展模式。

1. 创新教育体制。

即要从文凭教育转向智能教育。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经历过三大阶段:一是奴隶制农业社会世袭制下,以血统出身为主;二是封建制社会科举制下,以考试为主;三是走向未来,中国必须以创新贡献社会为主,这是未来社会所决定的。智能教育不是以你拿到什么文凭为依据的。我们读书上什么学校,就像是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硬座还是软卧,都不重要,关键是能到达目的地。但中国目前的体制是按这种凭证衡量你的能力,并由此设计了等级学校和等级社会,用你乘的是火车还是飞机,坐的是硬座还是软座,来证明你的能力,而不是看你的真才实学,看你为社会做了什么。把衡量才能的标准放在你挤上的是什么“车”上,而且只用一种标准来评价。这是一种封建社会科举思维。中国要走向智能社会,应该且必须以社会贡献度来衡量个人发展,强化实效性。智能社会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创新。美国最著名的现代化研究学者马利安·利维认为,现代化社会有12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未知的教育”,即要建立起为未知的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这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础,是第一个关键条件。为什么我们教育发展了,但问题却很多呢?中国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工业经济社会,再到如今正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大工业社会,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设计,还是停留在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工业经济社会的教育特征上,读书还是为了做官,为了进机关单位,为了身份甚至只是为了钱。这种教育严重地同现今的社会不相适应。

2. 创新高考制度。

我们现在是一个崇尚高文凭的社会,但从2012年中国各级学生就业图上可以看到,很多高文凭者遭到冷落,高学历毕业生就业率在持续下降。可见,目前的教育体制,特别是招生制度,即高考制度需要创新,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中国高考制度延续了旧科举制的思维,造成三大问题:一是读书是为了获得文凭;二是为了做官或脱离体力劳动而读书;三是使全社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不思社会变革,只求个人功名。读书是发展人,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观念,但是在中国却不一样了。其实,读书好算不上什么,关键是社会贡献度,能证明你有多大本事,要看你做出来的成果。但中国人把古代读书考科举得功名就能当官的模式移植到今天,认为只要读书好就行。因此,中国人用读书代替做事,考试决定终身,用分数把学校、人、社会分成三六九等。这种观念下的高考制度必须改变。

3. 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国家的文化的总集,课程设计体现了对国家、时代文化变迁的认识,不仅使不同文化演化了最基本的式样,而且让这种文化式样和价值体系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演化为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课程设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生存和民族未来。一是要转变考试课程为未来发展课程;二是要转变背记知识课程为开启智慧的新课程;三是要轉变诵记条文的课程为智能型课程,满足未来智能社会的需要。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减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学模式和文化模式的转变。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