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字为航 字理为蕴

时间:2024-05-08

陈桂虹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往往要在某个话题的指引下,通过种种活动的参与、体验,感悟生命,融入社会,从而不断地锻炼其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究力。为此,笔者常常思考:如何在一个个区域话题内,让学生在搜寻资料、探究社会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社会性要求?苦思冥想之际,蓦然醒悟:何不以汉字最富有艺术的表意功能,来替代枯燥的机理性讲解呢?于是,笔者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汉字学,字理蕴真谛

“我长大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的第一主题。笔者在此主题活动的探寻过程中,融入了不同于以往的“汉字溯源”活动,将最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引入课堂,打开学生思维的长河……

1. 诉成长之迹,识成长概意。课堂伊始,笔者让学生“说说儿时的印迹”“看看如今的变化”“摸摸现在的你我他”,让学生带照片、带实物、带作品,自由展示从家里或学校搜寻来的成长印迹,介绍自己的成长档案袋等等。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笔者随机小结成三类“身体在变化”“知识在增长”“习惯在养成”。

2. 溯“长”字之源,悟成长内蕴。在追根溯源,“品”汉字寓意之前,首先,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苍鹰可以战胜大自然,而有的苍鹰却无法接受大自然的挑战呢?学生踊跃发言。接着,笔者出示了“长”字的甲骨文,引导学生鉴赏。

师:古人在创造“长”这个汉字的时候,用一短横来表示人的头,并在它的頭顶画上一根根的羽毛,羽毛越多、留的头发越长,就表明这个人的学识和涵养越高。所以,老师今天就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你们的成长印迹。

学生顿悟“长”的内蕴——

生1:要有知识。

生2:要有好身体。

生3:要有思想,要有好习惯、好表现,要勤劳……

师小结:是的,一个“长大了”的人,是要不断地努力,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让自己的行为习惯更加的规范有序。这样,就能像苍鹰一样越飞越高……

笔者充分利用了汉字“音、形、意”兼具,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从“长”字的演变过程,顿悟长大的社会性要求,从而明白成长的内蕴。

二、汉字学,字理衬板画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一课。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向学生呈现一个遥远、陌生而又厚重的历史性话题?如何透过一个国家的发展,呈现一个倔强而优秀民族的成长历程?如何在呈现这一繁复的历史过程时,还能保持儿童性、趣味性的课堂特征?为此,笔者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将探究活动分为“成立之初的中国”“站立发展的中国”“屹立世界的中国”等几个阶段,引导学生从GDP的变化、奥运奖牌的增减、国际地位的提升等角度进行探究,并与其他先进国家进行客观的对比,以表格式数据、折线统计图等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困难,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将自己或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脑海里对新中国的“成立”“站立”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

然而,如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在全世界中的“屹立”却是个难点,为此,笔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辅助手段——板画。笔者先是随着前面“成立”“站立”“屹立”的探究,在黑板上相机画了三个台阶,每一个台阶的横面上分别写上这三个发展阶段的词语,而后,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渐渐将板书补充为下图的样子:

在这样的阶梯式板书呈现中,学生结合资料,以及小组的探究学习,对新中国这种“节节高”的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视觉上的刺激性感受。但显然,学生还是无法深入地感受这种“立”的艰辛。于是,笔者又通过“成”“站”“屹”三幅汉字的字理呈现和对比,使学生很快明白:这个“成”字,本义代表“平定”,可见成立之初,新中国是建立在血雨腥风的“平乱”基础上的,是很多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个“站”字,本义代表必占有一定的地方,说明了站立发展中的新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个“屹”字,本义代表高峰耸立的样子,足见腾飞于世界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不仅仅是占有一席之地,还像山峰一样傲然地站立于全世界。

这样,在“成”“站”“屹”三个汉字字理的辅助性映衬下,教师“节节高”的板书意图很深刻地烙印在了学生脑海里,《站立起来的中国人》的深刻内蕴也就在充满着历史性、趣味性,又不乏科学性的板画中得到了有效的诠释。

三、汉字学,字理彰要义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学生生活能力的指导功能,为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凸显某些事项的重要性,还要具体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

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的教室》一课时,笔者出示了“画”的字源图,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字源图告诉了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才能将我们熟悉的教室画得准确、美观?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甲骨文时期的“画”字底部是“花”,到了后来,底部就变为“田”,表明这个“画”字有了很鲜明的“田界”意识,也就是说,画画的时候,“横”与“竖”要有非常鲜明的界限意识和行为……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再来审视他们熟悉的教室,自然就非常注意教材中提示的“定位”“中心点”“比例”“图示”等绘图要求了。这样,教师就巧妙地将绘图的“说教”行为,转化为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观测和审视的探究过程,生动有趣,不乏科学味和儿童味。

总之,汉字真的无愧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文字里不仅仅隐藏着一个个美丽而有趣的故事,还潜伏着不可估量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不仅给学生带去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字源图,还巧妙地将各种生活性、社会性要求以直白而不乏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真可谓是“别有情理暗滋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笔者将继续在这样的探索道路上践行下去……

(责任编辑:庄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