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架起教材与童诗创作的桥梁

时间:2024-05-08

林艺辉

儿童天真可爱,有着最纯真的心灵与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眼里,树叶会歌唱,花儿会舞蹈……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童趣、富有感情。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让学生创作童诗,不仅能写出一片童心,更能创造出一份精彩。当然,由于认识水平与语言知识的局限,学生在儿童诗写作的前期会显得笨拙可爱。因此,在儿童诗写作的入门指导中,教师可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句式的仿写,在模仿的基础上改写、补白、续编、创编,写出属于自己的儿童诗作品,从而架起教材通往儿童诗创作的桥梁。

一、句式仿写——童诗写作的“拐杖”

模仿是儿童的本能特点,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学写童诗也是如此,他们需要优秀的童诗做引导,才能慢慢走向童诗创作的道路。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节奏感,感受诗歌的抑扬顿挫,欣赏诗歌字里行间的音乐美。再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把从课文中感悟到的迁移在自己的笔下,摸索出童诗写作的方法。如,《四季》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童诗,它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表现四季的特征。诗中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充分思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还能想到哪些事物呢?再让学生学着课文中的基本句式说一说。于是,充满童趣的语言,富有诗意的句子就从学生的嘴里冒出来了。例如,花儿朵朵,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知了声声,他对微风说:“我是夏天。”/枫叶飘飘,他对蓝天说:“我是秋天。”/梅花红红,他对白云说:“我是冬天。”……在句式仿写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感悟到童诗的文字美、节奏美、画面美和情感美,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触动和表达的欲望,并用童言趣语满足自己的表达需求,从而让童诗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

二、补白续编——童诗写作的“金钥匙”

“留白”本是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使绘画作品虚实相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美好遐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儿童诗的文本也一样具有“空白”,这些“空白”是诗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教学时,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空白”去想象、补充、创造,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童诗的冲动,从而写出像模像样的童诗。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假如》这篇课文的最后“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笔者就抓住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要画什么呢?然后出示句式: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 ?摇/ ?摇/让 ?摇/ ?摇/ ?摇。让学生根据这个句式,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补白和续编。学生诗兴大发,一下子就写出了不少小童诗: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无家可归的小鸟/画一个个温暖的鸟巢/让小鸟们在宁静的夜晚/也能甜甜地做梦/不会在漆黑的夜晚/苦苦盘旋/冷得发抖。2.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山里的孩子/画一所美丽的学校/他们再也不会坐在破旧的教室里/吹着寒风,淋着小雨/而是像我们一样/在教室里上课/在操场上游戏。……开放式的“现场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启发出来;小诗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拘俗套将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展示出来,正所谓“水到渠成,言为心声”。

三、化文为诗——童诗写作的“魔法棒”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笔优美,富有韵味的课文或者段落。一段优美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对这样的文本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化文为诗”,进行有个性的诗歌改编。例如,《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神奇的想象、排比的句式和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有着诗歌一般的韵味与魅力。笔者教学这段文字时,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之后,鼓励学生尝试着把这段文字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一开始,学生还不知从何下手,笔者就“抛砖引玉”,试着创编出诗歌的第一小节: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给世界带来了阵阵凉爽。让学生对照课文原句,找出表示想象的内容,再体会这样想象的合理与妙处。然后要求学生抓住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一个变化,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很顺利地将课文改写成了一首诗: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光明和温暖洒向人间/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让我们在黑暗中不再迷路/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让祖国妈妈有了庞大的身躯/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让祖国妈妈变得更加壮丽/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让世界充满绿色充满生机/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将爱洒满人间。……给学生一根“魔法棒”,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对课文优美的语言进行合理的改编,他们便能诗情迸发,化文为诗,从而提高童诗的写作水平。

四、自由创编——童诗写作的“万花筒”

童诗是充满快乐的,童诗也是充满幻想的。每次学完一首童诗或者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学生往往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充满诗意的语言中和有趣的故事里。此时,他们有着尽情表达的欲望。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由地创编,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童诗创作的喜悦。例如,《柳树醒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首儿童诗中通过“春雷和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四个充满童趣的童话画面,描写了柳树变化的四个特点——“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在品读、想象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柳树醒了?你还想到谁也醒了呢?它们醒了之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教师的引导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想象之门,他们的诗情画意就慢慢流露出来了:春雷呼唤着小花儿,喊着喊着,小花儿苏醒了/春风摇了摇小花儿,摇着摇着,小花儿伸懒腰了/春雨亲了亲小花儿,亲着亲着,小花儿咧开嘴了/蝴蝶和小花儿跳舞,跳着跳着,小花儿开心地笑了。……这样依托文本,让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打开想象的大门,自由创编,学会用文字描绘充满阳光的生活和五彩斑斓的世界,享受童诗创作带来的快乐。

小学的童诗写作教学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对待,用心揣摩。让我们从现有的语文教材入手,架起教材与童诗的桥梁,引领着学生去接触更多的儿童诗,从而走向更加宽广的童诗写作之路。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