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许福兰
智慧是一种心态,一种感知,更是一种能力。笔者认为,智慧教学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教学微智慧,也就是“小智慧”,一种微小而确实的智慧,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是透视新课程理念的放大镜。
一、坡度教学“微智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太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内容太容易,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没意思”,挫伤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出发,搭建合适的“脚手架”,设计有坡度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一位教师教学一上“第几”时,设计了一个有坡度的教学环节。
1. 出示横着排的小羊。
师:小羊们有危险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据可靠消息,灰太狼伪装成1只羊站在第4个,[板书:第(?摇?摇?摇)个]请你们帮忙把它找出来,哪只羊是灰太狼伪装的?
生:是美羊羊。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从左往右数的。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沸羊羊。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从右往左数的。
师:都有道理,可到底是哪一只羊呢?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呢?
生:我们不知道应该从哪边往哪边数的第4只羊。
师:要准确地确定位置,我们得先统一数的顺序。
师:好在小羊们数的顺序是统一的。我们来听听慢羊羊是怎么说的。
师:从左往右数,第4只羊就是灰太狼伪装的,大家快把它找出来呀!是哪只?
2. 出示竖着排的小羊。
师:灰太狼又伪装成小羊混在里面了。这次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下子就能准确地找到它!同学们,你们得好好思考,要想一次就能准确地找到灰太狼,你们需要知道什么?
生:它在第几个?怎么数的?
师:慢羊羊说,从前往后数,第2只羊是灰太狼,灰太狼伪装成了哪只羊?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紧密。可小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看问题往往不全面。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重点,把所学新知识,按学生的认知过程,用“微智慧”划分为几个“坡度”,学生才容易接受。以上教学,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第几,而是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位置,把“第几”和“位置”进行适当组合,把新旧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设计了两个坡度环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价值提问“微智慧”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体现,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媒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彰显,凸显学科的教学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确立教学目标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价值观的达成,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百分数家族里人丁兴旺,有大有小,有的就活跃在我们身边,有的潜藏在大家熟悉的成语里,尽管有这么多百分数,可人们往往只对某个或几个百分数情有独钟。老师这里有10个百分数,请你猜一猜,老师喜欢哪些百分数?(出示:1%,25%,50%,90%,99%,100%,125.5%,180%,300%,1000%)
生:300%。
师:没猜对。
生:1000%。
师:并不是数字越大老师就越喜欢。
生:100%。
师:猜对一个。那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它吗?
师:给你们一个提示——这与一个形容事物的美好程度的成语有关,那是?
生:十全十美。
师:讲得很好,100%还与一个形容射击命中率高的成语有关。
生:百发百中。
师:再猜,老师还喜欢哪个?
生:99%。
师:又猜对一个,知道原因吗?
生:接近100%。
师:相差多少?
生:相差1%。
师:说到1%和99%,我们会想到一个公式——天才的成长公式。
生:天才=1%的智慧+99%的汗水。
师:你明白这个公式表达的含义吗?
生:所谓的天才也只是1%的智慧,要想成功还需要加上99%的努力。
生:天才的成功还要付出99%的汗水,我们学习更需要努力。
教者采用猜数的形式和耐人寻味的提问相激,瞬间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将百分数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将“天才的成长公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受到了普通说教难以奏效的思想教育,得到情感认知方面的升华,这无疑是教师“微智慧”所在。
三、发展思维“微智慧”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阶段。小学生因自身条件限制,数学知识经验贫乏,思维较简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充分证明,解题练习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二年级关于间隔的数学问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王爷爷家住在六楼,他每上一层楼都要用2分钟,他从一楼走到自己家要用几分钟?
题目一展示,生便表示自己能够解决。
师:生,老师相信你会做这道题,但是现在老师先不让你说。同学们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五分钟,开始!
话音刚落,全班激烈地讨论了起来。生在其所在组里讲得眉飞色舞,还在本子上画图说明。其他小组的学生也画的画、说的说、指的指,陆续找到了思考的路径,方法好像还不止一种。
师:这一回,咱们就请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王大爷住在六楼,一楼不用爬,他只爬了五层,5乘2等于10分钟。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跟生想的不一样,我是用6乘2得12分钟,12减2得10分钟。因为一楼不用爬,就减去2分钟。
师:同学们,生和生都想到了一楼不用爬。
在结束讨论后,教师特意把起初不让生回答的原因跟全班同学进行了交流,让他们猜一猜教师的心思。
生:要是让生先说,我们当中就有小朋友可能不会去思考了。
很明显,学生已经猜透了教师的心思。在现行班级授课制下,教师组织的认知活动应该心系全班学生,为了让全班学生都受益,如何合理地进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互动,就必须有所抉择,不要让个别“先知者”坏了大家共同发展思维的好事。有时候让学生适当地知晓教师的用心良苦,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深刻和完美表现,也使得更多的学生能进入思维的风暴中磨砺思维功底。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