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引导、鼓励学生真实表达的语句多达十余处,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等。习作内容上,只要是学生想表达的,都可写,基本不受约束;表达形式上,倡导的是自由创意的表达,基本不受限制;情感态度上,强调的是尊重与珍视学生的体验,赋予其充分的自由。这种要求看似容易实现,实则很难达到。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对小学生而言,当习作没有具体的要求与提示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自由创意”或许就成为一种负担;当对其进行具体指导时,其个性化的真实又不知不觉地被削弱了,日久天长,有的就会趋于同一。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是习作指导的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当下习作指导存在以下的偏颇。
1.命题形式传统,不够贴心。纵观小学生习作的命题,虽有内容的不同和梯度的变化,但毋庸置疑的是,课文中很多命题没有指向学生真实自然的生活图景。有的命题更是造成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直接原因。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阅读课中安排的3次小练笔分别是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命题本身即让学生感觉距离遥远或索然无味,为了完成作业,只能写假话、空话、套话。
2.习作环境不佳,不够开心。人们写作时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的。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适合学生表达的环境创设,对小学生的习作过程往往会产生萌发、坚持、激励等多种心理反应。现实的学生习作中,更多的是命题之后的冥思苦想,学生专注的习作和真实的表达缺少适合的环境氛围。在规定时间和环境内完成一篇规定的习作对成年人都是一个考验,何况儿童!压力之下,难吐真言。
3.指导注重技巧,忽视内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的内容无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选词用句是否恰当、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一直以来,我们或要求过高,或急于求成,总认为学生自己的成长不如告诉他怎么写来得快,习作前的指导注重技巧,尤其注重内容、条理方面的指导,忽视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4.评价有所缺失,缺少真心。现实中的习作讲评,往往集中于某几篇典型习作,或肯定,或修正,抑或如同写作中的指导一样,侧重于语句的修改、内容的充实等等,对学生是否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缺少必要的关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假话看似是可以被接受的,似乎“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是永恒的评价语。遇学生习作中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赞赏之余往往未想到引发全班学生的思考,评价的导向性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写作缺少真心。
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
怎样才能使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从问题的发端看,这是教师应实施的行为,而“开门的锁眼”却在学生本身。小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育的人。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进行指导,方能开启心灵之门。
1.学生习作要写“有意思的”。“要写‘有意义的,更要写‘有意思的。”这是作家曹文轩指点中学生写作时的一个观点。对于小学生习作而言,“有意思”更显重要。题目有意思、内容有意思、过程有意思,学生的表达也就有了“有意思”的基础。相比于《校园一角》,《花坛里的蚯蚓》或许更有意思,它能引发孩子探索、观察,每个人写成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发现,那就是真话、实话、心里话。
2.让学生有可以信赖的说话对象。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应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外,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沟通技巧也很重要。如果具备了这些,学生就容易拥有安全的表达环境。当学生面对一个他信赖的说话对象时,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其所表达的一定是真实的。
3.小学生应该说小学生的话。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自己的想法如何取决于他们的认知的发展,也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历,尤其是他人的期望和态度。”(《儿童心理学》[英]鲁道夫·谢弗著)。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理念是不少教师的共识,尊重儿童是这一理念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任何类型的习作,无论是任何阶段的引导,都应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保护其率真的言说态度,肯定其言语中的闪光点。儿童的语言,或许幼稚,或许平白,但远比成人化、模式化的“优美语言”来得有价值。
创意指导的几个点
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感性成分是居多的,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会更典型一些。一群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位充满创意的语文教师。
1.习作内容实一点。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学生涯中曾罗列出这样一些适合孩子写作的内容:小麦怎样抽穗、荞麦开花、日出、果园秋景、空中飘雪……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生活图景,谁都喜欢了解。他启发我们,选择设计习作内容要努力让学生有兴趣。即使是当今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蚕宝宝怎样长大、雨后蚯蚓、树下的蚂蚁窝、街道两边的芒果树的变与不变……一样是学生可见可感、可诱发兴趣的。语文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转化写作的内容。高年级学生都写过《童年趣事》,但很多习作却“趣”味难寻。一位有心的教师或许就不会拘泥于这样一个命题方式或内容,而以《童年的玩具》让学生人人都有话说、个个都说真话。
2.捕捉细节巧一点。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堪称一绝。据其记载,写作时,他曾带学生到古墓旁苍松下静坐,观察四周形势景色。依据实际,写下、陈述、讨论、修改。学生对“林间风声”多未注意,先生即予以点拨,问: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学生写后再讨论修改,时间竟达半日。这样的写作情境处处真实,人人都在体验之中,指导过程切中要害,他的学生们都“以作文课为一大乐事”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固然无法经常采用生活作文这一方法,但在指导过程中融入活动,运用体验、表演、讲述、观察等方法,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对其真实的表达是有促进作用的。故事可以虚构,细节却很难虚构。从中年级的观察习作到高年级的纪实习作,如有细节描写,定是一篇文章的亮点。这是其真实表达的体现,因为细节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需要一定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应对技巧,依年龄特征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中年级侧重于观察静态的、慢的,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变化过程;高年级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或回忆事物(事件)中的细节,它甚至可以是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的一种发挥。
3.迁移发现用一点。教材中对领悟表达能力的引导涉及诸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体会,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商量一下”“和同学分享”“说说你的看法”“你来评一评”会让学生的真实表达有一个很好的交际平台。当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时,其书面自主表达的欲望也必然被点燃。除了书本,许多影像、视频、音频资料都可以触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学生观看电影《微观世界》时,一定充满浓厚的兴趣,他的发现、他的表达还会照本宣科么?不同学科、各种方法均可迁移至习作课堂,为引导学生写真、写实服务。
4.科学反思多一点。学生是否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读其习作即知;教师指导是否有效,分析其学生习作亦可知。下面是一位女生《抠鼻屎》习作片段:平时,我最爱做的小动作就是——抠鼻屎!我上课时抠,做作业时抠,在睡觉时也抠。有时鼻孔一边干,一边湿,我就先抠湿的再抠干的。有人说抠鼻屎会聪明,我不大相信,可是我就是很喜欢抠!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不是用小拇指抠,而是用食指抠!呸呸呸!想想就觉得好恶心!读完片段,此文的表达是真是假一目了然。一个女生在习作中写这样的一件糗事,说明她的话语环境是安全的。独特的细节、独特的感受,文章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这是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一个范例。我们在评价这个例子的同时,还特别应该注意到,这样类型的文章或语段在班级中有多少,此次习作班级学生的表达有何特点、有何变化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统计、句式摘录等方式对本次习作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对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言语表达的个体性、细节描写的独特性、内心感受的唯一性了然于胸。如果说课堂上的习作分析是对学生及时的肯定与帮助,那么课后,教师对全班学生科学的定期的记录分析将有助于自身习作指导的扎实改进。
5.教师经常写一点。光说不练假把式。很难想象,一个不爱阅读、不会写作的教师,他对学生习作能有多大帮助,十有八九是照本宣科,不痛不痒地走完教学流程,学生个性化习作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点。故语文教师应该爱上阅读、爱上写作,“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手上有一支会写作的笔,学生手上的那支笔也不会太差。当他们互动写作、融洽交流时,学生文笔的真实性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个时候,“文思泉涌,文为心声”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