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

时间:2024-05-08

惠姣姣 吴保玉 李晓娟

[摘 要]针对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思政的教学问题,教学团队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五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具体的思政教学案例,从培养具有良好统计学和数量分析基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出发,在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思政教学资源库创建、课程体系重塑、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考评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131-04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1],这对实现“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統计软件与计算是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探索尝试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该课程一般作为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必修课开设,而这一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呈现出主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仅依靠一个阶段的思政课程集中教育已经很难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学实践迫在眉睫。

一、课程思政建设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教学团队坚持以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素养为目标,重塑课程内容体系,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思路

为了有效提升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教学团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兴趣引导、问题驱动、思维培养、价值塑造”为理念,以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指标为导向,对标“金课”建设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在静态的教学知识中找到了恰当的思政元素融入点,而且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出了教学实践技巧,提出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1.介绍课程发展历史、学科定位、著名统计学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2.借助数据结构、数学期望与方差等知识点,解读“五位一体”总布局、脱贫攻坚政策,彰显文化自信。

3.通过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知识点,倡导精益求精、勇于质疑、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

4.利用分类、聚类模型所蕴含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5.依托“向量—矩阵—数组”关系链,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事物不断发展、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同时引导学生用全局、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课程思政设计

为了将思政元素较好地融入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使学生学深悟透,课程内容丰富且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尤为重要[4]。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典型的教学案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著名统计学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的综合体现,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5]。在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中,教学团队借助著名统计学家生平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案例1 随着统计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批的统计专业人才。许宝騄教授(1910—1970)是我国杰出的统计学家,在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多方面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他谢绝了国外大学的聘任,坚持回国任教[6]。许宝騄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心系祖国的精神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借此引导学生学习统计学家为国家科研事业发展奉献一生的宝贵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借助课程案例中的大国文化、时政素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程内容的讲解与应用中,以大国文化、时政素材作为案例背景,凸显我国的整体实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案例2 在介绍“数学期望与方差”这一知识点时,选择“我国到 2020 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作为思政载体,开展思政教育:脱贫是为了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平均生活水平[7],这里的“平均生活水平”与“贫富差距”就是数学期望与方差概念的具体体现。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有关知识分析、解读脱贫攻坚政策,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四个自信”。

3.借助统计算法中蕴含的精益求精、勇于质疑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8]。任何一门课程的发展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统计计算中核心算法亦需多次重复迭代、不断优化。

案例3 在介绍“假设检验”P值的统计学意义时,教学团队引出2018年8月热议的国际期刊《Nature》中三名科学家反对将P值作为总体特征差异的判定依据的案例,揭示了一些因利用统计手段支持具有倾向性的科学判断,从而造成某些科学领域中实验可重复性越来越差,甚至出现相同试验结论背反的问题。借此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公正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勇于质疑的工匠精神。

4.数据结构关系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案例4 在数据结构的教学中,由浅入深逐步讲解“向量—矩阵—数组”知识点。从各知识点的关系来看,三者联系紧密却又具有差异性,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同时,矩阵由向量发展而来,数组由矩阵发展而来,这反映了事物的不断发展性。借此引导学生用全局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思维。

二、教学实践探索

结合课程特色和思政元素,重整理论、应用、实践和思政教学资源,重塑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教学设计,采用“双师”课堂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专业+思政、理论+实践”的“四驱八协同”混合教学模式(见图1)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并将知识、能力、素养进行有机融合,贯穿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教学团队在思政资源挖掘、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重塑、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考评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以培养具有良好统计学和数量分析基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师师沟通合作,创建思政教学资源库

以修訂的课程教学大纲为脚本,教学团队邀请思政课教师共同挖掘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思政资源,自主设计和研发理论教学思政资源库(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教学视频等)、实践教学思政资源库(案例视频、活动视频、专题报告等)、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库(模型方法库、习题库、案例库等)。同时,根据“双师”课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拓展、补充和优化这些思政资源,保障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思政教学有效开展。

(二)依托信息技术,搭建思政教学大平台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虚拟仿真实验为载体,实现理论、实践教学思政资源的整合共享。借助慕课、学习通和雨课堂等平台,课前从创建的思政教学资源库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进行推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推动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互促共进,搭建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综合教学平台。

(三)重塑课程体系,创新思政教学新模式

以统计计算理论研究为主线,增加实践课堂的应用训练。依托学院优势,融合本学科、合作企业等多方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校企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等。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需求、统计类专业学生责任与使命,寻找思政切入点。重塑“厚基础、重实践、勇创新、融思政”的“四位一体”课程内容体系。借助R语言、Python等数学工具建立系统的统计知识体系的同时,尝试探索“双师”课堂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专业+思政、理论+实践”的“四驱八协同”混合教学模式,提升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的双重育人功能。

(四)创新课程考评模式,形成“三维度两主体”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本着“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过程能够提高学习深度”的考评思想,教学团队提出了“三维度两主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三维度”是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主体”是学生、教师。采取“52111”综合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即课程考试占50%(结果性评价)、课程思政与学习过程融合占20%(增值性评价)、线上自学占10%+课堂表现占10%+线下复习占10%(过程性评价),进而形成综合考评;采用“325”综合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即把学生评教情况占30%(结果性评价)、思政建设成果占20%(增值性评价)、同行或督导评课以及学院师德考评占50%(过程性评价)作为任课教师的最终考核结果。

三、结语

统计软件与计算作为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教学团队结合统计类专业学生培养要求和专业自身特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实践途径,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形成思政资源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但还需要深入挖掘更多的典型思政案例,将思政元素与具体专业内容进行融合。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7-02-2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5)[2023-01-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周少玲, 王小胜, 张振辉.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研究:以统计计算与软件课程为例[J]. 教育观察, 2021, 10(21): 106-108.

[4] 吴连伟, 张磊, 刘浦胜. 统计计算语言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与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3 (1): 48-52.

[5] 陈彬.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家国情怀价值与路径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2 (4): 19-23.

[6] 刘冰楠. 西南联大数学名师许宝騄的数学贡献[J]. 数学通报, 2019,58(11):9-13.

[7] 姜松, 刘成微.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评述[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 36 (12): 152-164.

[8] 黄佳怡.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22): 99-100.

[责任编辑:苏祎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