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物联网专业“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4-05-08

邱骞  邓珍  廖旋芝

[摘 要]基于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针对物联网专业学生数量增多、部分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以及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北部湾大学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以项目驱动能力的物联网专业“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模块教学项目驱动基础能力培养、以开放项目驱动综合能力培养、以实践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经实践应用,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0-0104-04

近年来,物联网与全球经济的发展逐渐密不可分,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如城市管理、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零售、数字医疗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是为了适应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但随着物联网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饱和、学生数量增多、就业岗位减少以及人才培养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競争力,高校必须探索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物联网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1999年,教育部起草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允许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通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统招专升本的招生政策虽不尽相同,但在录取前,各高校都必须开展严格的审核并择优录取。2020年2月,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提出,扩大专升本规模,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3]。为了解决学生升学就读的问题,各大高职和本科院校分别增设了相关高职本科以及专升本专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就读需求。北部湾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服务广西、面向南海和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我校开始招收物联网专业专升本学生,培养对象是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以及专业师资等方面上存在不同,我校部分物联网专业专升本学生存在职业素养不高、专业技能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我校针对两年制专升本学生,实施了物联网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岗位需求。

二、物联网专业职业能力内涵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理念。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品德的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是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最适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交流交往、心理调适、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4]。20世纪70年代,德国教育学家梅腾斯(Metens)正式提出了“职业能力”(Professional Power)这一概念[5]。目前,职业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讨论物联网专业专升本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物联网专业专升本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更强调适应岗位所需的决策能力。具体地说,职业能力是指物联网技术从业人员在整个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等岗位活动中具备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6],如图1所示。

三、物联网专业“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明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的原则和依据[7],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要求。教育理念影响着整个教育活动和行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在具体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为此,我校教学团队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本,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经过培养,使学生能够较系统、深入地学习物联网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包括人文素养、知识技能、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创新创业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通过市场调研,确立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具备物联网系统维护、物联网工程管理、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工程设计四个典型工作岗位任职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据此,构建了物联网专业“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3”表示三种项目驱动三种能力培养,即以模块教学项目驱动基础能力培养、以开放项目驱动综合能力培养、以实践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通过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训练,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目的;通过课程综合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通过实战项目、商业项目、课题项目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物联网专业“3+3”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建设背景下,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依托校内外实训平台、综合设计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突出“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递进培养关系体系,通过模块教学项目、开放项目、实践项目驱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科学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工程知识基础”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工程项目训练”实践课程的学习,在基本技能、专业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同时,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以模块教学项目提升学生基础能力

调研物联网专业职业岗位任职需求,明确课程培养所需实现的知识、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目标。设计每门专业课程内容模块,分析模块对应的岗位能力。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训练为例,课程根据物联网工程设计岗位能力需求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Java程序设计开发应用程序,实现物联网设备显示连接应用。将课程知识分解为Java面对对象设计模块、运用Java API和异常机制构建应用程序模块、设计综合小型项目模块、运用框架或第三方jar包进行二次开发模块共四大模块,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式、案例研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突出学生主体性,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以达到提升学生基础能力的目的。

(三)以开放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生产过程,设计递进开放项目,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一是开放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设计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设计课程等综合训练课程。二是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三是开展自我选题的毕业设计训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在专业實习中,结合工作实际,发现工程实践中的专业问题,以此设计毕业选题。

(四)以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以实践项目为依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让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我校引入“智慧校园、智慧农业、智慧港口”仿真物联网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依托教育—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通过整合校企教育资源与技术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让学生走进企业,参与实践开发项目,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与LabVIEW仿真实验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之智能ETC收费系统等商业开发项目,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熟练地从事物联网行业工作。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一)实践教学场所得到明显

近年来,我校已建成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个自治区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1个自治区级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平台、1个自治区级校外实习基地、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我校目前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办公场所,教学设备总值超过3528万元。建成实验室10余个,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智慧农业、智慧港口、智慧商城、信号与系统、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协议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易唐科技有限公司、中公教育集团、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建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中科曙光、中兴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教学场所得到了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常教学和科研需求。

(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2021年,我校指导学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荣获国家级立项1项,自治区级立项8项;推送8项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推荐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7项。2020年,获批国家级1项、省级16项、校级7项共2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年,在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获得华中及西南分赛区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广西区级三等奖1项。

毕业生就业率在85%以上,其中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4%,建档立卡学生就业率为100%;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5.77%;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82%,建档立卡学生就业率为100%。

(三)毕业生受社会认可程度明显上升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适配度。通过企业第三方反馈的数据,用人单位对我校物联网专业专升本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认可度逐年上升,2019~2021届毕业生工作单位满意度分别为92.23%、93.56%、94.78%。

六、专业教学展望

未来,我校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瞄准行业、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规划,制订符合学校目标定位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在OBE理念下,实施专业教育文化质量建设,从机制上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建立“内引+外培”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实训实验平台和校外产教融合平台。三是加强实训项目建设,通过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工程应用、物联网前端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等开放性实验开出比例,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着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在创新项目中引入企业工程实际需求,使学生掌握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发展动态,通过校内外项目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任社宣.物联网工程技术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7):36-38.

[2]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9 (2):36-50.

[3] 环球网.教育部: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 严把招生和培养的质量关[EB/OL].(2020-02-28)[2023-01-02].https://m.huanqiu.com/article/3xDKhWb9iSj.

[4] 潘军.中职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G]//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18:1824-1829.

[5] 李妙娟.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6.

[6] 袁晓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7] 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7-80.

[责任编辑:苏祎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