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基于多维度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

时间:2024-05-08

蒋静娴 贾冰 罗利 柳亮

1.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2.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以质量为主题的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教学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是评价教学质量、发现教学问题、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仍存在评教制度设计不合理、学生评教组织过程不严密、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医科大学多维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对比多维度评价结果的相关与差异性,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自某医科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涉及2018—2019学年两个学期的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所研究的数据均采用每课次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包含学生教学信息员)、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同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方式及内容根据评价主体有所区别。

(二)分析方法

运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1.描述性统计;2.双变量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二、结果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等级构成

根据某医科大学当前实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评价结果的分数可分为5个等级:优秀≥90分,80分≤良好<90 分,70 分≤中等<80 分,60 分≤及格<70 分,不及格<60分。

(二)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

2018—2019 学年两个学期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优秀率为53.53%,良好率为42.31%,中等率为3.98%,及格率为0.18%,不及格率为0。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优秀率为97.87%,良好率为2.11%,中等率为0.02%,及格率、不及格率均为0。同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优秀率为95.3%,良好率为4.34%,中等率为0.33%,及格率为0,不及格率为0.03%。教学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优秀率为90.84%,良好率为8.54%,中等率为0.58%,及格率为0.03%,不及格率为0.01%。结果如表1所示。

(三)不同职称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如表2 所示,2018—2019 学年不同等级职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分高低排名为:正高级职称教师>副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初级职称教师。同时,对不同职称等级、评分等级情况进行等级相关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经过SPSS 双变量相关分析,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73,相关系数=0<0.05,按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职称等级教师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职称等级越高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获得的等级越高。

三、讨论与分析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看,该校2018—2019学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良好率高,其中学生、同行、教学管理人员这三个评教主体所评价的优秀率均高于80%,而校级教学督导专家评价的优秀率相较于其他组较低。这是由于教学督导专家相对于其他评价主体而言,其专业性更强、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更高,因此对达到授课优秀程度的要求也高。教学督导专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核心,对课堂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公正评分,提出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意见,并反馈给二级学院,由此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以及授课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主体的评教结果优秀率是评教主体中最高的,高优秀率体现了学生对本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如:敷衍态度、碍于面子、对期末成绩的考虑、受周围同学影响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如何保证学生主体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从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教师职称等级与评教结果等级成正比,教师的职称等级越高,评教结果等级越高。教师的教学时长与职称等级相关联,职称为正高级、副高级的授课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积攒了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该领域的学术造诣更为深厚。同时,对于医学院校这类专业性强、重视临床实践操作、各专业有不同侧重点的高校而言,高职称的教师拥有更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更好地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经验传授知识。而初、中级职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仍然有待提高,这与其资历尚浅、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缺乏针对性强化培训有关。

从各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意见汇总表中可以发现,提出的意见与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在教学内容方面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授课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为主,教学方法上以“缺少启发式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为主,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课件质量有待提高”“未能完全脱稿”为主。教师作为课堂授课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起着引导学生及传授知识的作用,其授课的表现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推动教师提升授课水平、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尤为重要。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优点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实现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该校建立了五类主体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含校领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成员、校院(部、处)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学生信息员、学生等。这样既利用了学生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直接参与者的优点,如基数大、覆盖面广、信息可靠度高,也依托了教学督导专家教学资历深、具有学科专业性的优势,而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亦能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二是以“重改进、促发展”为导向,建立多渠道、立体化的评价信息反馈系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是改进。对评教的结果及描述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与教师、二级学院沟通交流,及时改进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发展视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该校通过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的长期跟踪反馈评价机制,制订科学发展的评教计划,及时对新开课程进行指导,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力度,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是重视学习效果,由评“教”转为评“学”。该校坚持将评价目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区别化、评价内容多维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相统一。在课堂评价设计上,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形成的状态,更关注学生素养能力提升的状态,通过对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交流、思维及个人综合能力等多个维度情况的统计分析,观察其素养能力发展状况。坚持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手段,在评价工作中质性量性相结合,在评价结果上始终坚持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是评价结果存在分歧,缺少有效的整合。不同评价主体基于其各自角度对同一名教师的同一堂课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如校级教学督导专家侧重课堂氛围、教师状态、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管理人员侧重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程思政结合度等,学生则更重视授课内容、是否结合实际运用等方面。在结果整合方面,缺少了对主体权重科学合理的划分,就造成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未能突出学科区别。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较多运用同一套评价指标对不同专业、年级的课程进行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而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医学类课程专业性更强,不同临床课程的性质、涉及专业、课程重点、上课方式等都存在差异。相同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医学院校各类课程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

三是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从学生角度而言,评价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师生关系、课程难易度、教师的职称情况等;从督导角度而言,教学督导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不统一,评价的结果有失公平性;从同行、教学管理人员角度而言,受同事关系、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产生直接影响;而校领导由于较少参与评价,评价次数少、评价覆盖面窄,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划分评价主体权重

质量标准应由一系列教学相关管理制度构成,以确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序开展,使教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让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控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提升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此,有效、合理、科学地设计和调整评价主体的权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与途径。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应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以教学督导专家、同行、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作为补充性评价。学生的有效评价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中心与重点,并且学生评价有着基数大、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学生受专业水平限制、课程难度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评价信息单一、不准确。因此,辅以教学督导专家、同行、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能够从专家、同行、管理者的视角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价。其次,在制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应将不同评价主体熟悉、接触较多的相关信息作为评价指标内容,并根据评价主体差异化,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进行阐述,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应考虑不同主体存在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评价主体、课程、背景因素等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并充分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

一是应用多元的评价指标。不再运用传统单一指标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而是针对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基于这些不同对评价指标进行差异化改变,不仅要体现在内容上,还要体现在问题的阐述上。二是增强评价指标的可测性。医学院校制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在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下,基于前期调研、专家咨询、统计计算等一系列科学的完整流程,制订出指标内容全面、指标可测性强、指标描述语言的精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有效落实评价指标中的各项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三是地方医学院校应建立一个完善、及时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平台,便于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等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各评价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评教结果形成后由所在院系相关负责人对接教师,将反馈结果及时落实到行动中,使其能对教学状态进行快速调整,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

(三)创造良好的评教环境

有关部门应做好评教的前期宣传与教育工作,在高校中营造有利于促进评教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各评价主体的评教参与率,形成全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层层落实、教职工人人参与的新评教工作格局。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评价结果不仅是对评分进行排序,还要通过客观的评价及时了解并分析整体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并保证实施,切实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发挥教学管理的发展性功能,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寻找切实可行的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方法与路径。二是要优化评价信息收集系统。依据教学理念、专业分科、进度更新情况建造一个相互连接、完备的评价信息收集平台,开展诊断性和终结性两种评价,依托该平台各类评价主体及时反馈教学相关信息,便于教学、后勤、人事等职能部门对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监测。三是要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加大对评价结果的整合力度,在评价工作结束后及时形成课堂教学反馈报告,并针对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基于个人发展情况的改进教学方案,探索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袋,与教师培养、考核机制联动,对其进行教学追踪及培养,进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本研究由于受条件限制,只选取了某医学院校一个学年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在评价主体的分布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仅选取了学生、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几类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今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应尽可能完善并扩大样本量,增加其样本均衡性,同时将研究分析结果更好地反馈到专业和课程的教学中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基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的工作方针,地方医学院校应以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梳理和改进,构建好、践行好以这四种评价方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