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线上线下双机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8

陈蓓蓓 肖晓 王华辰 凌宇 陈金辉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教学迅速兴起。相对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更灵活地学习,但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仍是一个问题。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学模式可以综合二者的优点,进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同时以问卷调查形式探究了线上线下双机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可行性。

[关键词]线上线下;双机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255-03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明确提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摇”的重要判断。本科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育,要着眼于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推进课堂革命,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全球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这种双机制教学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从外在形式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来开展的;2.线上教学是作为整体教学的必备部分;3.线下教学是在线上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入的教学;4.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引导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可以与传统线下教学优势互补,二者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学模式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不二之选。但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模式都存在自己的优缺点,如何将二者合理融合并最大限度增强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一、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近些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为线上教学带来新的机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民规模为9.04亿,这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3]。同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也从2017年的490门增加到2018年的801门[4]。目前,我国上线慕课的课程数量超过1.20万门,学习人数增至2亿人次,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5]。在线课程的蓬勃发展为传统线下课堂授课注入了新鲜活力,也给传统线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相比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授课,线上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线上课程提高了课程质量

传统的课堂授课质量主要与教师的临场发挥密切相关。此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板书授课,板书过程会占用大量的授课时间,而位于大教室后排的学生可能无法完整看清板书内容,这些都会影响课程质量。而PPT授课虽能有效打破板书授课的局限性,但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做法让学生无法有效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而线上课程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或者教师团队精心准备的,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把握主讲教师的授课思路,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而提升相关课程的质量。

(二)线上课程打破了课程学习的时空限制

对于线上课程来说,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学习,这克服了传统线下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习者学习时间十分灵活。线上课程的视频还可以暂停、回放,学生可根据需要灵活控制学习进度。另外,线上课程最大的优势是打破了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在我国各地区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对于传统线下教学来说,三、四线城市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无法获得优秀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资源,而线上课程可以将优质的课程输送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让三、四线城市和西部贫困地区孩子们也能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另外,线上课程可以同时满足数以万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开放性是传统线下课堂授课所无法比拟的。

(三)线上课程能实现更好地互动

传统线下教学的互动形式依赖于特定的教师,通过教师来引导学生,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想象力及相关生活经验。而线上课程的互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前聊天、课堂题库、直播问答、同伴互评、课堂辩论、课后答疑等,互动形式选择更加自由。比如,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希望与学生互动的地方插入问题,让学生现场作答,答题情况可以直接统计出来,教师再根据统计结果把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授课节奏,进而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讲解。目前线上课程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和“雨课堂”都加强了课堂提问、签到、投票、测验等互动环节,让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估可以更加多样、全面,这能够更科学合理地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对于提高课程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四)线上课程减轻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传统线下教学,教师需要线下批改作业。对于教师来说,上百份作业的批改是体力劳动,教师很难精确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工作轻量化成为重中之重。线上课程一般设有客观题自动批阅功能,可以极大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重复性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线上课程平台还可以直接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让教师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平台对知识点进行精准复习、查漏补缺,从传统线下教学中被动的角色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角色,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尽管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如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着课程质量,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缺乏传统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学生间学习氛围的互相感染。线上课程的作业和测验很容易出现作弊的现象,无法精确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另外,线上课程也缺乏人性化的沟通,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缺乏被关注和关照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方面多用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开展线上课程的学习、交流和分享活动,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双机制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讨论

针对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的优缺点,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学模式有望改进二者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双机制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课后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双机制教学模式的看法。本次问卷共有1594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上看,超过88%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这表明学生对双机制教学模式是比较认可的。72% 的学生是在课后和自习时间段来进行线上课程学习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有所欠缺,任课教师应该在这方面注意引导或者设置一部分的强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网上作业形式一般是从设置题库中随机抽选10~15道选择题和判断题,每个学生看到的题目和顺序并不是一致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从问卷结果上看,95%的学生对网上作业形式满意,62%的学生是独立完成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學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线上课程学习方面。而这主要是因为线上课程平台功能较多,学生对系统操作不够熟悉,这些都会影响课程质量。

三、对策建议

(一)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并仔细演示线上课程平台的相关操作,包括如何看视频、交作业、讨论、提问和考试等,让学生熟悉课程平台操作,同时阐明双机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期望。其次,教师要认真对待线上线下教学的课程设计,注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学习方法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监督,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优化网络作业结构

网络作业一般是通过在线题库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教师可以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而在线题库多以客观题目为主,对于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有所欠缺,也缺乏鼓励学生认真答题的动力。应加强课后主观题目的作业布置,优化网络作业结构。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可以在课程平台上进行展示,也可以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讲解,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认真对待网络作业,减少作业抄袭的现象。

(三)丰富学生和教师的线下沟通渠道

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建立专属的班级群组,以方便学生与教师进行课下沟通。此外,通过群组,教师可以发布预习内容,或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进行互动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机制教学模式,就是将线上教学的优势引入到传统线下教学中,为传统线下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同时,线上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线上课程进行改进,以提高课程质量。希望我们对线上线下双机制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能为其他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玉生,宋晓燕,张天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9-42.

[2] 梁方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92-93.

[3] 李美娟.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决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8):209-215.

[4] 张雷,王军.慕课平台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分析[J].数字教育,2019(5):36-41.

[5] 曾建勋.关注慕课资源建设[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4):1.

[责任编辑:陈 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