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指导与评估

时间:2024-05-08

冷伟 姬晓旭 胡赛明 雷雳

[摘 要]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从对规模扩大的追求转变为对质量提高的追求。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考核的评估是了解课程考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文章本着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论述西南交通大学在课程考核方面的实践情况,倡导教师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论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原则,提出了指导任课教师开展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意见,以评估的方式对课程考核进行监督,并论述学校对课程考核开展评估的要点、指标、实施成效。

[关键词]以学习为中心;课程考核;考核反馈;考核指导;考核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11-0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1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3031.5万人[1]。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政府、社会、家长以及高等学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的出台,更是我国高等教育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强有力的推动力。

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2]。高等教育质量水平高低取决于大学内部诸多复杂的因素,如生源、师资、课程、评估制度、办学条件、办学理念等。其中,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用课程考核结果来衡量,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难点,课程考核结果的有效性需要以评估的方式来体现。选择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课程考核评估方式,是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以下也简称“我校”)本科课程评估中的课程考核实践为基础,阐述我校如何指导教师开展课程考核和考核反馈以及如何开展课程考核评估。

一、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都将主要精力用于科学研究以及个人发展上,教学仅仅是年终考核的一项任务。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重提教学的重要性,甚至加大教学奖励力度,但仍旧收效甚微。与科研相比,教学更难以出成果。

正因如此,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重视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更没有针对教学活动设计有效的考核环节。教师在进行课程考核的时候往往停留在表面,如“学生到课率高不高”“有没有完成作业”“课堂讨论是否积极”“考试成绩如何”等,而不是深层次地关注“学生到课后是否认真学习”“作业完成质量如何”“课堂讨论是否有效”“考试成绩能否体现学生能力提升”等。而考核结果仅仅以一个分数或等级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没有后续的指导与讲解,甚至没有一句评语。

赖利·斯宾斯说:“我们将无法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除非教授们成为学习经历的设计者,而不只是教书匠。”课程考核可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3]。教书育人要做到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为目标,不仅要合理设计课程教学,也要有效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更要针对课程考核开展评估,不断促进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4],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秉持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西南交通大学成立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委员会,构建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评估,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关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素和环节。在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将课程考核作为提高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指导教师开展课程考核,并对其进行重点评估,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而追求教学卓越,最终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实施原则

開展课程考核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5]。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需要在合理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站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角度设计有效的课程考核。笔者根据目前我校的课程考核现状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课程考核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课程考核目的正确。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给学生评定成绩。通过考核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课程考核应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一门课程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不同的考核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考核项目(即课程成绩评定中所包含的具体项目,比如一门课程可能包含正式考试、课程报告、小作文等若干考核项目)实施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充分涵盖课程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其三,课程考核导向正确。课程考核应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不断提高学习成效。教师需用具有激励性的考核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鼓励学生自觉增加课外学习时间。

其四,课程考核方案有效。课程考核内容应能恰当反映教学目标。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考核目标,教师对每个考核内容都要清楚自己想要考查什么,还要清楚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和代表性。考核的次数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考核目标的数量确定,不宜过少或过多。

其五,课程考核反馈及时。及时反馈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应抓紧时间评阅学生考核内容,保证评阅标准的一致性,并尽可能给出评语,及时将课程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激励学生巩固学习重要的考核内容或纠正错误。

三、对课程成绩评定指导意见的分析

课程成绩评定是指对课程各类考核项目结果的综合评定。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并确保考核的公正性,我校基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原则,制订并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用于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考核办法。为了让教师认真对待课程成绩评定工作,认识到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非常重要,应该在整个学期中合理设置课程考核环节,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避免简单地以一次考试结果作为课程最终成绩,因此《指导意见》对“成绩构成与考核环节规定”进行了详细规定。我校对课程考核环节的释义如下表所示。

课程考核应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由若干考核环节构成,能够清晰地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习成果联系起来,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个考核环节都需要有评定标准与考核权重。教师可根据课程和学科的特点自行选择恰当的考核环节,总成绩由所有考核环节得分乘以其权重后相加而得。

对于每个考核环节,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为每个环节合理确定权重并说明这样确定的原因。二是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公布每个考核环节的要求和详细的评分办法,让学生知晓如何才能获得更高分数。三是尽量在学期中多次向学生反馈其课程评价结果,使其有机会反思自身表现并通过努力提高分数。四是制作和使用标准化的评估表格。在每个考核环节的评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质量,同时还必须考虑每个考核环节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环节的差异。例如课堂表现不仅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因此不建议简单地将学生出勤次数等作为评分标准;课后作业,不应简单地将学生是否提交作业作为评分标准,应对学生作业质量进行评判,特别应甄别抄袭作业现象并进行恰当处理。

课程成绩评定要求教师一方面必须为学生的课程成绩给出终结性评价,另一方面必须对学生学习提供诊断性、及时且有意义的过程性反馈,促进和支持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以及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学校实施课程负责人制,负责协调与组织各教学班制订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并对所有教学班的课程成绩评定标准的一致性负责。

四、课程考核评估的要点

《指导意见》不仅是我校教师制订课程成绩评定办法时参考的文件,也是开展课程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有效开展课程考核的评估,对于督促教师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与课程考核以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评估专家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相关知识,还需要把握《指导意见》中的要领和标准,更需要深刻理解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原则。

开展课程考核评估的重点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学习。考评课程是否有效执行了成绩评定办法,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激励他们在整个学期都能努力学习并追求卓越。二是改进教师教学。考评课程是否通过成绩评定来有效考核教学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对于那些非理解记忆型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学习成果来不断改进教学。

开展课程考核评估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考核办法客观公正。所采用的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与办法能够客观且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业表现,这对于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至关重要。特别是不同教学班的成绩评定的办法、标准、过程要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课程成绩能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可靠的结论性评价。二是考核项目合理。课程成绩评定包含多个考核项目,考核项目设置要符合《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各考核项目所占比重是恰当的,就能够充分且有效地评价学生所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三是考核项目科学。教师需要明白,考核的最终目的不是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应该把考核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即通过科学设置考核项目使得学生整个学期都不断努力学习,而不仅仅是在期末突击学习以通过考试。四是考核执行有效。在开课之初即向学生公布并解释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对每个考核项目尽量提前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能够尽早知道如何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按照大纲公布的成绩评定办法进行考核,对其进行的修改是合理且被学生理解的。五是考核内容真实。课程考核应包含尽量多的与真實情境相联系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生活场景或未来可能面临的工作场景等,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力非常重要,鼓励教师在这个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六是考核反馈及时。有效的教学实践总能得到及时的反馈[6]。教师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有不断表现的机会和接受改进建议的机会,并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和获得更好的成绩。

五、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估表设计

为帮助评估专家更好地开展课程考核的评估工作,我校在评估要点的基础上设计出课程考核评估表。为了更细致地区分出课程之间的优劣,该表的每个评估项目分为七个等级,并描述了每个评估项目的最好与最差的情况,致力于有效地开展评估工作。该评估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其一,看课程考核项目的设置是否恰当。具体从考核项目的四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看是否对所有教学目标都进行了考核,特别对于非理解记忆型的高阶教学目标,是否对其达成情况进行了有效考核,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学习。二是根据教学目标看课程考核项目的类别、内容以及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是否恰当,能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三是看课程考核项目设置是否贯穿整个学期,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期都努力学习,特别是确保学生在课外也努力学习。四是看课程考核是否包含尽量多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内容,包括学生生活场景或未来可能面临的工作场景等,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学会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其二,看成绩评定是否公平公正。具体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衡量:一是看课程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努力学习。无论是考试环节还是非考试环节如报告、论文、课程设计等均有统一、明确的评分标准,保证评分的公平公正。二是看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学班的成绩评定是否具有一致性,即正式考试考卷相同并有统一的评分标准,非考试环节采用统一的评价要素表等评分标准,多个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成绩评定。三是看课程考核是否努力消除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是否向学生解释作弊行为的害处和处理作弊的规定,有没有通过精心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严格管理考核过程,尽量减少学生作弊和抄袭的机会。能否做到一发现不诚信行为就按照公布的规定迅速采取惩罚措施。

其三,看能否通过考核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具体从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的角度来衡量:一是看课程是否通过向学生公布并解释考核办法与标准,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对于非考试的考核项目,比如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等,通过让学生了解评价要素等评价标准,使其知晓如何更好地完成考核任务。二是看任课教师是否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比如,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已批改的试卷发还给学生,对学生作业均给出书面评价,定期和全班学生讨论作业情况和考试结果等。

六、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通过指导进而开展评估,我校的课程考核指导与评估得以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截至本文写作时间为止,学校已评估了1792门课程,起到了引导并督促教师落实“以学习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作用,使教师明确课程考核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还是获知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的依据,更是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校任课教师对课程评估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78.7%,我校的课程评估工作得到了教师认可并逐渐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由于学科、课程、教师、学生千差万别,因此《指导意见》并非课程考核的唯一标准,应该允许并鼓励教师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当教师实际采用的课程考核标准与《指导意见》不一致时,应重点评估课程能否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特别是促进其开展深层次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统计局.2019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EB/OL].[2020-05-30].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M0202&sj=2019.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20-05-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3] 蔺丽娟.普通高校课程考核现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2.

[4] 迪芬克.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

[5] 閆会娟,毕建涛.基于启发式过程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和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29-30.

[6] ARTHUR W C, ZELDA F G.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Biochemical Education, 1989(3):140-141.

[收稿时间]2020-08-23

[作者简介]冷伟(1986—),男,四川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信息化。姬晓旭(1982—),男,辽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胡赛明(1990—),女,湖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雷雳(1988—),女,四川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特殊教育。

sdjzdx2022032310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