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时间:2024-05-08

何清泉 许捷 谭淑芬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复合型、跨界型金融人才供不应求。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2016年才在高职院校首次招生,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以保险职业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以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1+X”证书考核,探讨多元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高职;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1+X”证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157-03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移动支付、P2P网贷、网络理财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这种将信息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的模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专业是2015年专门为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而开设的,2016年其首先在高职院校开始招生。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不足[1-2],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就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金融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行業相互融合的产物,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都与金融管理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3-4],但目前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参照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跟不上职业岗位发展要求

互联网金融专业主要要培养借助于信息技术来解决一些金融问题的人才,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与传统金融管理类似,不能凸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业优势,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职业发展需求相矛盾。

(二)专业教学内涵建设、教学资源跟不上产业更新发展需求

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都借鉴于金融管理专业,相对而言,金融管理专业更加注重传统金融基础理论的传授,而互联网金融专业由于受师资知识结构或实践条件的限制,缺乏对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理论的传授,导致专业理论教学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

(三)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产业更新发展需要

互联网金融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金融基础理论,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了解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由于学校实训条件有限,一些实训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展,这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目标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不一致

互联网金融专业岗位职业技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很多岗位技能并没有完全成型,这就给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矛盾也就会更加突出。

二、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

(一)以行业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跟不上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的问题,应打破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只有学校说了算的局面,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保险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金融系邀请湖南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专家、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捷信消费信贷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学校专业学术带头人、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全过程,包括:行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落实学生实习场所,保证实训环节顺利进行;开展对学生就业指导及聘用工作;协助开展“双师”结构建设工作;开展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制工作,开发科技攻关项目。有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直接参与,我校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二)以职业技能为目标,“岗课证赛”机制融合,提高人才职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我们转变传统的高职教育培养观念,从以专业学科为本位转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我们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调查,针对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从需求量最大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岗和运营岗的职业技能要求出发,反向推导与岗位职业技能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机能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确立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中,使职业技能标准、证书考试标准与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互相衔接,结合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大赛,使学生在技能大赛中掌握各种业务技巧,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进一步促进了“岗课证赛”机制融合,提高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岗位职能要求为基础,“岗课融合,课赛融合”,促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5]

在实施岗课融合的过程中,积极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企业,如微贷网、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华拓金服等企业合作,开展深度调研,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的标准,以岗位职能要求为基础,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做到“岗课融合,课赛融合”。岗课赛机制能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学校制订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开发与行业岗位技能紧密密切相关的实训教材。

(四)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微调课程教学计划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互联网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也会随着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如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大数据金融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区块链知识调整到互联网保险课程中去,法律法规调整为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这种通过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的适时动态微调,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变化以及对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

(五)以实践能力为标准,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双师型”师资,即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金融系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以实践能力为标准,力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师资团队。

1.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教师掌握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的业务流程,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企业用人动态、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水平,派遣教师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挂职锻炼。

2.组织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尝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特别是现代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丰富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

3.鼓励专职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和教学研讨会议,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2019年学院就组织教师参加了8人次的培训。

4.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邀请他们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讲授,参与实训指导,担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知识和营销技能的培训导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5.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并定期进行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和理念,以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需求。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就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方案改革进行探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学生在学好学历教育规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X”种证书培训学习,掌握“X”种职业技能。“1”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X”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拓展,这就要求学校在制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职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6]。

(一)人才考核,“1”是基础

现代教育体系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国家職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了“1+X”证书试点工作,希望通过“X”证书来完善高职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在“1+X”综合评价机制中,“1”是指学历教育,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包括职业发展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

为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做牢做实“1”这个学历基础教育,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调职业发展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基本技能基础,如开设了互联网金融概论、金融数据统计分析这样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也开设了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产品、新媒体工具应用等职业技能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夯实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的基础。

职业院校的首要职能是育人,只有夯实学生学历教育基础,才能进一步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职业院校学生积极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能力。

(二)能力考核,“X”是对专业技能的有效补充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积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X”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连接的纽带。通过“X”证书试点,推动产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有机衔接,将“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这能为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支持,也能促进职业教育理念“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等有机结合,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领域中来,与学校共同作为职业教育育人的“双主体”,为合作育人提供契机。

“X”证书是对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的考核,其不同于专业基础知识的“1”,高职教育要在“1”的基础上,加强育训结合,通过“X”证书考核,将需要强化的实训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也可以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对未来岗位选择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X”证书考核,将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中,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也可以选择具有互联网特点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证书(初级、中级),为未来岗位选择提供多种途径。

四、结语

总之,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应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基础,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践基地为保障,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以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零距离配合;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希望通过这种探讨,能摸索出适合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岗课证赛”融合融通,以岗定课、以课促证、以课促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袁丽. “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职业技术, 2017(11):22-24.

[2] 熊建宇.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7(6):86-88.

[3] 阮吟晖.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研究: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大庆社会科学, 2018(2):142-144.

[4] 丰翔, 张艳英, 苏颖宏. 闽台校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 金融经济, 2014(16):126-128.

[5] 李静, 周世兵. 1+X证书角色与功能定位研究[J]. 职教论坛, 2019(7):152-155.

[6] 朱玉凯.地方本科高校环境设计类课程“以赛促学”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7):45-48.

[责任编辑:陈 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