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精品课程之探析

时间:2024-05-08

龚丹

[摘 要]一个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五个“一流”的精品课程,对于处在转型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它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实现某一学科的重大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推進其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应该具有如下发展战略: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其根本支撑,强劲的师资队伍是其重要保证,优化的教学内容是其核心要素,精准的课程定位是其内在要求,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其有效保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054-04

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也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学科是课程的基础,课程是学科的体现,学科是面,课程是点,二者是点与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精品课程具有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对于处在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应用型人才“用工荒”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直以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很多人是模糊不清的,对其定位问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用型本科院校,顾名思义,在于它的“应用型”,不同于之前很多高校甚至高职院校追求的综合性、学术性、研究性大学,这涉及它的定位问题。潘懋元教授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目的以及对象等方面提出应用型本科应该包括“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这些特点。还有研究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其专业基本特征体现为“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1]。本文采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处于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概况,本文选择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8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数据收集并分析。从学科建设方面来说,各所学校都小有成就。截至2018年,省部级以上学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有3门,黑龙江工程学院有9门,南京工程学院有5门,重庆科技学院有4门,福建工程学院较多,有14门,其中分为省重点和二级重点学科,东莞理工学院也有9门,上海电力学院4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稍少,只有1门。此外,各所学校还有重点实验室和特色品牌专业若干,这些数据说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通过分析这些学科、实验室或特色品牌专业的名称发现,这些重点学科、实验室大都与所在学校的精品课程相关,可以说是精品课程促成了这些重点学科的建成。

二、精品课程的内涵及特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就提出了精品课程的内涵,即“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所谓“精品”,基本解释是物质中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是极具精华意义的高品质、高层次的物品。那么精品课程应该体现出它的“精”,需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优秀的教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极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精品课程分为校、省、国家三个级别,根据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五项大的指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选出来。但是精品课程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它是代表了它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学生水平的一个示范性的载体。

此外,精品课程具有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等特征。首先,精品课程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先进。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所属层次,课程不仅仅是专家学者说好就是好的,那是盲目的崇尚权威,课程还要求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要反映某一领域的前沿成果,教学方法和手段则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其次,精品课程的互动性体现在其提出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专家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上,只有不断地磨合、健全、完善,才能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效果,才能保持其“精品”的地位。再次,精品课程的整体性体现在它是一个课程体系,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对象等所有要素,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完整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授课过程中的教师水平和师生互动、课后的学生组织学习能力、课程评价等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非局部建设,哪里不好改哪里。最后,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则体现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使教育教学的质量不必受限于教学资源不足。比如,教育部力争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范围的免费资源开放。正是由于精品课程的这些特征,其对于处在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意义

(一)精品课程的先进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某一学科的重大发展

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也是一所大学的核心。一所学校在制订学科建设规划时应该同学校未来的战略远景相结合,与实现战略远景的发展目标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决定优先发展哪些学科、重点建设哪些学科、合并哪些学科,找准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整体学科布局[2]。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发展重点学科,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学科是课程的基础,课程是学科的体现,学科是面,课程是点,二者是点与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依托课程,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中的精英,理所应当要担负起这一领域学科发展的责任。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分別为建筑工程计量、建筑施工技术,而它的重点建设学科有9门,其中就包括了环境工程,这两门精品课程与环境工程这一学科是休戚相关的。建筑工程计量和建筑施工技术作为精品课程必然是在内容上体现出建筑工程这方面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点”涉及“面”。这不仅仅只是要求教师教好这门课,学生学好这门课,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种先进的理念,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将建筑工程计量和建筑施工技术所学与其他课程关联起来,以达到整体发展环境工程这一学科的目的。

(二)精品课程的互动性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它既区别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又区别于高职高专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的人才类型是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技术性人员,既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只是培养人才的载体,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建设什么样的课程,怎样建设课程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

教育部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处于课程结构建设困境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样板,同时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将好的课程内容、教案、课件甚至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面向广大的师生和家长开放。首先,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次,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名校教师的课程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能和名师交流沟通,受益匪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校教师的课程,还能学习本专业其他学校的教师的课程。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研究型教师的课程,以充实自身的基础知识,博采众长,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益处。

(三)精品课程的开放性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精品课程网站的免费开放可以说是一场教与学的深层次革命。精品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是理工科类学校,其很多课程需要借助仪器或其他设备才能完成,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虚拟化环境下的真实模拟。广大师生想要从事精品课程的建设或者使用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就需要具有更高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任课教师无论申报哪一种精品课程都必须进行网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但是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或者学校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会遭遇各种困难,这导致教师可能会放弃申报精品课程,或者由于设计的网页形式呆板,无法涵盖所有项目而导致申报不能通过资格审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期间,教育部通知要求各有关高等学校认真做好课程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课程网站的畅通与否作为参加本次评审的必要条件,将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3]。不得不说,这是当时教育部对各高校网站状况进行强制改进的一种强有力举措。并且精品课程一旦申报成功,发布到网站上,就会有专家、学者、学生等各类人员去关注,课程做得好不好不仅和课程本身有关,也和网页的设计是否吸引人有关。问题只有暴露出来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通过建设精品课程,也有利于推进高校信息化进程。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战略探析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根本支撑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重基础、宽口径”的研究型大学,这类院校建设精品课程要求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根本性支撑。指导思想是价值观的范畴,是一个学校文化理念的范畴,是学校特色的走势。指导思想还应该是历史性、长期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并且需要简明易懂、通俗好记。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它的应用型特色。课程的特点与院校自身的特色紧密联系,根据应用型高校注重学生实际运用技能的培养这一特征,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也必然要突出它自身的特色,即应该根据地方发展产业为导向,彰显专业和学科特点,以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效果。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精品课程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应用型高校既然是要培养应用型的专才,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兴趣是主动性最大的动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生才能配合教师开发出更加完善的精品课程。最后,创新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精品课程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只有时刻保持着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精品课程,才能激发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激烈的课程竞争中不落下风。

(二)强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其实与教师队伍的建设相辅相成。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它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它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材的编撰者和参与者,教学方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学管理的执行者,承载着教学各个环节的责任,精品课程的“一流性”定位,就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品课程需建立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梯队。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敬仰、社会影响力大,在团队建设中能够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其次,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它关系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精品课程不能是短暂的、停滞不前的,应该是长久的、持续发展的,要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观摩、比赛、专家听课等多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青年教师作为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渗入精品课程的建设队伍中。

(三)优化的教学内容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要素

深化课程内容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核心,课程内容的体系设置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相符,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一线技术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品课程的内容设置要紧紧围绕课程所在学科的专业能力来构建、取舍、优化、整合。

首先,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所谓有效知识,就是今后在该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开辟新的领域中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知识[4]。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内容就应该是能有效应用于实际操作中的基础性技能型知识。其次,既然是精品课程,那这门课程的内容必须是这个领域的前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精品课程五个一流中“一流的教学内容”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在课程的内涵建设,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5]。最后,精品课程的内容还要注重教学研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并且与国家资格证框架体系相联系。

(四)精准的课程定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内在要求

精品课程的定位,包括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教材的定位、课程级别的定位等。只有精品课程的定位足够精准,才能够保持其“精品”的地位,走得更稳更快更加长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其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纲领,应该要考虑到:区别于研究型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满足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某一门精品课程而言,要与其未来职业岗位挂钩,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结构。此外,还要考虑到市场要求。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的教材不能仅仅局限于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资源库、电子影像等一切可用资源都应充分利用,并且教材的编写要突出课程优势和特色。按照精品课程的分级标准,应用型本科课程也是可以分为校、省、国家三级的,各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精品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是否能够达到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的条件或标准,不能盲目申报而造成资源浪费,重量不重质。

(五)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有效保障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怎样筛选有前途的课程?怎样检验正在建设的课程?怎样保持已建课程的“精品”地位?这些问题都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作为有效的保障。首先,要遴选出有发展前景的课程就需要制定一套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并且采用他选的方法,避免出现申报者之间内部包庇的现象,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把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关卡。其次,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对正在建设的精品课程的发展进行实时性监督;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可以通过网站形式对外开放。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本校的专家小组对其定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对外免费开放,能够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学者等交流,教学相长,不断地完善已建成的精品课程。除此之外,精品课程是知识基础的平台,是特殊有价值的资源库,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的网站,也要做好维护和更新的工作。

五、结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实施以及更新维护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整个院校的系统性努力,对于指导思想的把握、优秀师资的引进、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定位的准确、管理更新体制的建立,都需要一个长期且持久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高校工作者的付出。

[ 参 考 文 献 ]

[1] 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 文魁.大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58-59.

[3] 段善利,李萍,竇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4):19-20.

[4] 袁德宁.精品课程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变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4(5):22-23.

[5] 侯治富,金祥雷,谷树严,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1-23.

[责任编辑:陈 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