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晓辉 周英芬 闫淑敏
[摘要]校企协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探索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校企协同开发实践软件、设计项目任务、开创教学课堂及完成考核评价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项目;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036-03
一、理论背景
协同教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人员,以一种专业的关系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l]。起初协同教学主要应用于同一年级或同一学科领域的教师共同教学授课。后来协同教学逐步扩展到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合作。而协同教学越来越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2]。协同教学首先注重团队教师要具有不同专长,共同制订协同方案,具体教学中承担不同角色和责任,相互学习,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其次教学过程中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和策略应根据个体学生特点分别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最终由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估考核。而校企协同教学就是要结合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许多应用型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进行了校企协同教学模式的尝试,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聘请企业专家开讲座、课堂引入企业业务资料等,为学生了解企业岗位、业务过程提供了比较有效的途径。
课程论中的“项目”首要含义是一种具体的职业活动。做项目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并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概念知识与经验知识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有机组织,形成灵活适用新情景的能力[3]。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当学生积极地完成具体的项目,努力地思考其中的实践性问题时,知识才可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与企业的岗位任务建立有机联系。
校企协同教学是基于项目教学方式的前提保证,只有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不断地进行相互协作交流,共同设计项目教学方案、开发教学资源,才能达到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现状分析
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也是引领学生由学校向企业岗位过渡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将所学专业课系统化、完整化、综合化,让学生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业务操作,在接近全真的环境中提升国际货物贸易综合应用能力,缩短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目前,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课程教学完全依赖于外贸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当前高等院校外贸业务模拟软件主要以TMT软件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主。TMT系统是由学生担任出口商角色,由指导老师发送操作要求和业务资料,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中设置了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五个角色。从企业或银行的各自业务操作、各个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业务技巧再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等方面,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作为不同当事人在进出口贸易环节中的功能。这些仿真平台能够部分解决学生实践学习中的问题,但是仿真平台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操作比较机械化,只是循序渐进地操作软件系统设置的流程.过程中很少涉及突发情况的处理。如果课程中只单独使用一个软件,则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仿真平台都是对业务流程操作的模拟,而非按照外贸企业业务管理的岗位来进行实踐,因此仍然存在与企业脱节的现象。
(二)外语能力培养不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涉外人才,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已成为外贸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英语作为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以及沟通媒介。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不仅仅只是一门交流沟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与实际的行业应用领域相结合。在目前国际贸易综合实验中,主要是训练学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基本交易磋商,撰写磋商信函,看懂信用证基本条款,缮制英文单据等,而对于英语面对面的表达沟通以及某一具体行业的专业英语表达基本上都没有涉及,例如,使用英语和客户流利地介绍自己的公司、产品性能、产品技术以及产品特色,沟通各项交易条款等。
(三)课程考核不够全面
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是一门学校到企业之间的过渡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国内外市场调研、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操作、团队协作以及处理争议纠纷等方面。只采用单一的外贸模拟软件平台很难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考核。多数高校综合实验课程考核评价由使用外贸模拟软件的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外贸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准确全面地衡量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4]。Simtrade系统考核自动评分,考核方式比较机械,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还有很多弱项,但他们可以通过反复的不完全准确的训练,通过量的积累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强调对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培养,所以任课教师应由既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同时义拥有丰富的企业岗位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但由于我国现存教育制度对本科院校有评估考核要求,大多数高校即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引进教师时仍然首先强调高学历、高职称,其次才是企业工作经验。另外,虽然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规定在岗教师每年或每两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天数,但往往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加上学校监管考核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丰富业务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师资队伍的学术性特点决定了拥有单纯理论学识的高校教师很难胜任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
三、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的建构
进出口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旨在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进出口贸易业务综合能力,为学生进入企业做好准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企协同教学,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安排能力综合实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学生建构性、探究性学习,构建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一)校企协同开发实践软件
因为目前市场上外贸模拟软件不足,我校与石家庄市宏瑞伟业软件公司在原外贸公司使用版本基础上共同开发了宏瑞外贸出口ERP系统(上海建桥学院版)。该软件能够使学生在接近全真的环境中掌握国际货物贸易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从“模拟一模仿一真实贸易”打基础,尽可能缩小或消除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软件按照外贸公司岗位划分总经理、外联经理、外联业务员、采购经理、采购业务员、运输经理、运输业务员、财务人员等8个岗位,各个岗位职责中融入出口业务的询价、合同签订、备货、发货、收汇、费用确认、资金和付款、单票业务决算、风险管理等模块。该软件作为进出货物贸易综合实验课程中“外贸公司岗位职责认知”项目的依托平台,模拟外贸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由于软件也可直接应用于外贸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所以这有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尽快适应岗位。
(二)校企协同设计项目任务
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设计项目任务载体。课程内容由包含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进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外贸公司岗位职责认知等4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义由若干项任务构成,具体见表1。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项目任务为“公司和产品英文展示”,由企业提供资料或学生白选;进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进出口合同的履行项目任务共有9个,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完成,主要是按照知识系统,对之前零散专业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在软件模拟实验任务中得以应用;外贸公司岗位职责认知项目任务为4个,依托宏瑞外贸出口ERP系统(上海建桥学院版)平台,模拟外贸公司岗位职责。项目任务中载入企业真实资料,设定目标和要求,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协同开创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由企业专家将行业前沿发展信息和企业业务经验带进课堂,使课堂与企业实际对接。其中,知识系统性比较强的进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进出口合同的履行两个项目由校内教师担任,与企业岗位直接相关的外贸公司岗位职责认知由企业专家担任主教学工作,校内教师予以辅助完成。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教学任务由校内教师主要承担,企业专家参与测评。
在课程教学中,除主要使用项目任务驱动来推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外,还辅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及课赛融合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线上与线下相結合
课程在BB平台上向授课班级开放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微视频、习题库、案例库、互动交流等。课程重要知识点采用制作微视频的方式,每个视频5-8分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相关问题,可对视频反复观看,也可通过查找课件、在线讨论来解决问题。线下教师主要负责组织、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解答有关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控制实验进度及组织课程考核。 2.课赛融合 项目任务“公司和产品英文展示”的设计来自于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的子项目——国际贸易产品发布会(英文)。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完成的进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进出口合同的履行两个项目与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内容相似,可通过课赛融合方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业务能力。
3.校企协同完成考核评价
本课程通过优化原有考核方式,解决原有考核方式仅仅注重学习结果的问题,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监控和评价,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体系,评价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构建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课程考核评价由4部分组成:(1)公司和产品英文展示(20%)。根据每个小组的汇报,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以及挑选出的在商业精英挑战赛中表现突出的两位学生共同组成评委团,从英语表达和熟练程度、公司及产品特征、产品卖点的挖掘及展示、团队合作默契程度等4个评分细则分别打分,并对每个小组表现做出点评。(2)进出口业务操作评分(40%)。为避免出现原有系统评分的弊端,本部分采取限制业务数量的方式。要在规定的业务数量内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学生需要高质量地完成每一笔业务。(3)模拟外贸岗位操作评分(30%)。反映学生对外贸公司岗位职责完成记录及总结情况,由企业专家考核评价。(4)专业知识测试(10%)。本部分考核意在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结论
从调研情况来看,结果还是令人振奋的。一方面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上手快;另一方面学生对课程改革效果各项指标的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总和比例都在95%以上。综合实验课程对于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让企业深入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可以缩短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参考文献]
[l]王坦.合作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Sandholtz J.H. Interdisc:iplinary team teaching as a form of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v,2000(27):39.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周旭东.加强国际贸易综合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57-158.
[责任编辑:钟岚]
[收稿时间] 2019-03-15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课程《进出口货物综合实验》建设研究成果( S2DKC1704)。
[作者简介]刘晓辉(1982-),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法国南锡商学院phD博士在读,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周英芬(1967-),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实务、服务创新、零售业国际化等。闰淑敏(1963-),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经济师,上海迈克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