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研究

时间:2024-05-08

谢镕键

[摘要]]课程设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保障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家旅游教指委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全国十所高校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并基于当地旅游行业自身的需求特点,对其课程体系进行设置。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优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方法,以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153-04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3月批准设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此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2011年,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MTA教指委”)成立,并于同年在全国57个MTA授权点开始招生。经过7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有近80所高校开始招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高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展开深入实践,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是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巨大。本文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院校,对其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内容展开研究,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类型选取了十所高校,并对这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本次选取的高校既有211高校,也有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分布在北京、广东、广西、江西、云南、海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具体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百度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收集与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相关的学术著作、文献、法律法规文件;通过查询各学校MTA中心官网及走访MTA教指委秘书处和各学校,收集各高校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培养方案等。

2.文本分析法。通過对十所高校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文本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分析我国现行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一)MTA教指委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要求

2011年,全国MTA教指委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指出: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旅游管理硕士的培养过程应突出旅游管理的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包括核心必修课与选修课。

核心必修课包括两门公共必修课与7门专业必修课,每门课均为2~3个学分,总计为18-27学分。

选修课学分由各培养单位确定,建议每门选修课在1-3学分之间。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生源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及所培养的人才特色,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围绕专业方向开设方向选修课程。

(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结构现状分析

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全国MTA教指委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其课程结构进行了明确规定。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通过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系统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尤其是要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高校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结构设置如表2所示。

从课程设置类型来看,十所高校都按照方案的规定设置了四类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有少数高校对其进行了调整,如云南大学,未将教学实践纳入学分,但需要导师自行安排此项内容。从总学分来看,上述十所高校均达到了《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32总学分。桂林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略高于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海南大学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明显高于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但这两所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学分差2个学分才达标。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类型基本符合MTA教指委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

(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必修课课程内容

如表3所示,各高校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英语、政治两大类。《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专业英语两门课,学分均为3分。海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这两门课的课时量偏少,学分均为2分,未达到3分。广西师范大学的政治课由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课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同组成,学分也达到了3分。虽然其专业英语只有2学分,但学时达到60学时,已超过了部分3学分选修课的学时。内蒙古师范大学直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替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学分为2学分,未达到MTA教指委要求的3学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都按照《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开设了政治、英语类的公共课程,但仍有部分高校未能严格保持与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一致性。

(四)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

如表4所示,在《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核心必修课中,专业必修课包括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营销、旅游規划与战略、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服务管理、旅游信息系统这7门课程。

江西财经大学不仅将这7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还另外增加了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饭店筹建、运营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这4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所以专业必修课的总学分达到22分,超出了指导方案的要求。

在上述十所高校中,只有山东师范大学没有开设旅游营销与服务管理这两门课程,而是开设了一门名称比较接近的服务营销管理课程。但其他5门专业课的名称和学分都符合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高校各门专业必修课名称及学分均符合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

(五)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选修课课程内容

如表5所示,各高校的选修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海南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选修课门数为6-7门,开设门数较少。云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系列专题讲座”设置为选修课,重在鼓励学生关注旅游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拓宽眼界。海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置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体现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视。海南大学的海南旅游研究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蒙古族文化与旅游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上述选修课程较多的高校,大多分为不同研究方向,这些选修课程与相应的研究方向对应。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课程结构上,从总学分、课程类型和各类课程学分数来看,大部分高校课程结构的设置基本达到了《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四类课程。除了少数高校存在公共必修课学分不足的问题外,每一所高校都在总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方面达到了最低学分要求。除了云南大学存在实践环节但不算学分之外,其他每所高校都设置了实践环节的学分,突出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2.在课程内容上,大部分高校按照《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了各类课程,但仍存在部分高校公共必修课开设名称与指导方案不符、没有分设专业方向、选修课设置的课程偏少等问题。

(二)建议

1.重视论文写作,并将其纳入必修环节。因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允许工作5年的专科生参加,这部分学生并未进行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入学后应系统地讲授毕业论文及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方法,以提高其论文写作能力。

2.重视旅游研究方法,将其纳入必修环节。旅游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的是全国管理类联考,考试内容只包括英语、数学、写作、逻辑,所以通过考试的学生很多不具备旅游专业的学科背景,也不熟悉旅游研究方法。建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旅游学术研究水平。

3.结合本地旅游行业特色设置选修课程内容。由于各高校所在地方的旅游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点与资源禀赋,因此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当地实际,扬长避短,突出自身优势。

4.重视行业经验,加强实践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其高度重视行业经验。除了导师组应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吸收旅游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高级管理职位的人员参加外,还需要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建议对于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每一门课的实践课内容不应少于1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