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日冉
[摘要]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高校心理教师”为主题词,以检索到的1985-2018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出我国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归纳出目前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并探索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丰富了全局视角下我国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研究,为我国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166-03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在学业、情感、生活、就业等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高校的管理层面研究心理教师队伍的选用、提升,开创了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新思路,更重要的是这使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提升到实证性强的管理理论层面。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进行搜索,将检索到的1985-2018年间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历程,总结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研究指引方向,为丰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研究,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实践探索的基础。
一、从1985年至2018年在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上的文献分析
本研究以“高校心理教师”为检索词,分别以“题名”“关键词”“主题”为检索项,通过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以“模糊”为匹配类型,不设定检索时间段,共检索到(1985-2018年)期刊论文、报纸文摘、会议论文等相关文献1432篇。其中,硕博士学位论文137篇,会议论文40篇,期刊文献1200篇,报纸文摘3篇。
1.文献数量分布情况。1985-2018年间我国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1985年至1995年之间研究文献仅有25篇;1996年至2005年之间研究文献有180篇;2006年以后文献数量开始有所增加;2007年至2015年文献数量趋于稳定,详见图1。
通过对目前已有的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把主题与关键词进行归类与合并,歸结出研究问题的观点与热点,共有7个研究主题,其中研究文献数量超过15篇的有5个,见表1。
可以看出,研究文献最为集中的是高校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共有136篇,占文献总数的9.5%;其次是高校心理教师调查研究和高校心理教师现状研究,它们分别有96篇,各占文献总数的6.7%;接下来是高校心理教师评价的研究,共有18篇,占文献总数的5.6%;对高校心理教师专业的研究,共有15篇,占文献总数的1%;高校心理教师特质研究,共有3篇,占文献总数的0.2%;高校心理教师职业化研究,共有2篇,占文献总数的l%。在2005年之前,对高校心理教师健康问题的探讨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2006年之后,高校心理教师职业倦怠与和谐等相关对策、文献数量增长迅速。2016年之后,研究主题更加丰富,虽然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在质量上有所提高。
2.通过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献来源的搜索可以看出高校心理教师问题研究的程度和研究的深度。
如表2所示,在高校心理教师研究中,其他期刊是主体,有895篇(占总数的62.5%),教育学期刊有333篇(占总数的23.25%),心理学期刊文献有27篇(占总数的1.89%),会议有40篇(占总数的2.79%),硕博论文有137篇(占总数的9.57%)。可以看出,心理学期刊的文献数量处于低水平,现有硕博士论文文献137篇,其中只有8篇是博士论文,这说明对于高校心理教师问题的研究,在专业化程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有待继续深入。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之后其他专业期刊文献数量增长明显,这反映出高校心理教师问题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界对该问题关注度的提升。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历程
1985-2018年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85-1995年)。在这10年时间里,仅有25篇论文是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其中倪龙泉的《高校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有效管理》和宋洪章的《满足心理需要是搞好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等,为今后高校心理教师问题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起步阶段(1995-2003年)。这个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论文数量虽然不多,但研究内容已经开始丰富,研究方法也多样化了。如张曦艳的《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策略研究》就对高校教师在改革开放时期面I临的心理压力及自我心理调适策略进行了探讨。
3.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4年)。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与指导作用,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通知》。这个阶段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王海翔的《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作者在文章中提出建立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以弥补经济契约管理方式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管理绩效,吸引优秀教师,避免知识资源流失。
4.平稳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这个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研究的文献数量处于平缓状态,共有论文225篇,占论文总量的15.7%。其中刘华锦、叶正茂的《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白燕奇的《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优化策略》较具有代表性。
三、对研究文献的思考
(一)研究数量上落后于其他高校相关主题的研究
以“高校教师”为主题词,在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1985年-2018年)中共检索到68,306篇文献。2000年之前以“高校心理教师”为主题词和以“高校教师”为主题词共检索到的文献数量比为1:71,2015年该比例增长为1:543。以“高校心理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在整个高校教师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这说明高校心理教师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此外,现有研究高校心理教师的期刊在高校期刊、心理期刊上能搜索到的比例也不多。
(二)针对高校心理教师的研究总体上不足
目前能搜索到的研究文献大多数是确定部分范围,如女性心理教师,某学科教师的心理,整体而言,对高校心理教师队伍的研究少之又少,并且缺乏理论依据和实际的客观数据。在对策方面,也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过多的深度分析。
(三)研究层次上,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比例小
高校的心理教师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研究的方向与主题上却偏离了高等教育这个平台。在基金的支持上,其远远落后于高校教师的扶持力度,要想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就比较难了。
四、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展望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从高校管理的层面研究心理教师队伍选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开创了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新思路,使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提升到实证性强的管理理论层面。这为心理教师队伍的稳定,增强心理教师对其职业的忠诚度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