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高校思政课的启示

时间:2024-05-08

李风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在历届领导人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发挥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思政课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高校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人民为本保障高校思政课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以高校师生为本,通过高校思政课实现教育与实践两手合,重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以人民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评价高校思政课的质量,解决“以什么标准评价思政课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118-03

***总书记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培育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归宿[1]。习总书记还指出,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领域,而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又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向保证、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并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以此评价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

一、***人民至上的思想首先要求高校思政课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

(一)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目的要求高校思政课坚持人民立場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无论大学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多少争论,大学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其核心的职能这一点是不存在争议的。而高校思政课的最重要功能,则是使培养的人才保持正确的,能为这个社会所服务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认识。***总书记说:“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2]高校思政课要成功实现其教育的目的,发挥其政治教育和思想功能,就必须首先树立人民至上观念,坚持人民立场,这也是高校思政课开展的最大政治前提。同时,坚持人民立场也即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为”从整体上说则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也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开设的重点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应当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保证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实现, 促进高校思政课自身政治作用的发挥。

(二)对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重视,要求高校思政课坚持人民立场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开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因此马克思主义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根基。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4]。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应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并将其作为分析问题的哲学基础。再次,马克思主义不仅仅理论本身具有重要的人民性体现,而且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理论的更新,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政课五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即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因此,高校思政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本,坚持人民立场。犹如***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所说:“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为了通过高校思政课培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其本质也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坚持。

二、***人民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引导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本、以师生为本”,保障高校思政课的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5]。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本、以人为本,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手合,解决高校思政课“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课的开展首先要以人民为本

1. 在以人民为本的理论基础上解读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内容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要讲好、讲透,教师首先必须站在较高的理论角度,以人民为本,从人民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国际格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进行理解和分析,尤其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要从人民的角度进行理论性的阐释,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在以人民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对高校思政课教材的准确把握。

2. 在以人民为本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维

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和迷茫。高校的宽容并包使得各种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认同弱化,甚至持有错误的政治观点和言论。因此,要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教师就要在以人民为本的立场上解读教材内容,确立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从人民立场阐释的教材内容贯彻到思政课堂教学实际,以典型案例培养学生以人民为本的思辨能力,以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以人民为本的政治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将“四个正确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进一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3. 在以人民为本的方法中开展实践教学,形成笃实的学习之风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教育中,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其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政课也应当在校内理论教学之外,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教学形式,开展校外调查研究和考察活动。***总书记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6]。通过考察参观、调查研究,学生可以深入实地接触第一手资料,切实体会中国发展现状,从实际生活中去理解思政课理论,去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意义,去感悟个人的人生价值等。通过实践教学,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线,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实现思政课内容“进头脑”。

(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都要以师生为本

1. “以师为本”是先导

首先,应当注重以思政课教师为本,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力量。高校本身需要体现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在专业技能上辅助二级马克思主义学院,解决思政课教师在能力提升方面面临的硬件和软件的不足,提供思政课教师急需的、切合其实际的培训和锻炼;学术研究上,为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予以保证并为思政课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创造条件;生活情感上,关注、尊重、帮助思政课教师,解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重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想法,营造校园内思政课教学好事迹等的宣传氛围。在这些努力下,思政课教师能够在情感上认同、在技能上提高、在教学科研互融中实现方法和理念的不断创新,从而在教师层面促进思政课实效性的提升。

其次,应当注重高校内部其他教师的导向力量,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要实现思政课的作用,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思政教师,还需要发挥其他教师的主动性和导向性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在以教师为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从教师的实际选择体现党和国家政策导向,符合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与教师科研方向、授课专业等一致的思政内容,在教师中间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各类课程、各类专业的教师借助课堂与非课堂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情况,形成各类课程皆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局面,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不仅实现课程育人也实现科研育人,提升高校内部思政课程的全覆盖、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生为本”是重点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生为本”是重要举措。首先,思政课教师需要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对思政课教材进行时代性解读,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的特点,及时补充新内容。其次,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生为本”,尤其是在教育对象由“90后”走向“00后”的教育主体变化基础上,更需要适应性地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格、考察方式进行适当转变,运用“互联网+思政”的形式,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校园课程平台中开通思政课学习平台、资料平台和互动平台,真正构建起网络思政、文化思政通道。再次,学校、教师要关心、关注、关照学生,以学生为本,从情感上与学生互动互联,对学生不仅从制度管理,还突出心理交流,运用潜在的情感教育来加大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感,在课中-课后建立起与学生的互联互动,增加师生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教师-课堂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的独立体,做到管理育人与心理育人相结合,使思政课的实效性真正得到提高。

三、***以人民幸福为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和归宿的思想督促高校思政课以人民利益、师生素养作为评价课程质量的标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能力或性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以及师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状况或水平[7]。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是否满足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水平的高低,即思政课教育是否满足人民利益及满足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是否促进高校师生成长,即思政课教育是否促进了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两个方面都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最终是为了实现狭义范围内教师和学生的幸福、广义范围内最广大人民幸福的教育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最终的质量评价上,要以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作为评价标准。

(一)以是否符合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作为衡量高校思政课质量的根本指针

***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8]因此,高校思政课程质量的高低也要以是否培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人才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以是否促进了为人民造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根本的评价指针。

(二)以是否能够提升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作为思政课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

高校思政课的质量评价除了抽象上的以人民为本的标准之外,还需要从重要的人才发展指标体系进行可量化的评价。人才发展水平的衡量在近年来更多地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观察,思政课在人才培养当中的作用也可以从师生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方面的具备和提升进行考察,这种考察可以进一步以量化的形式来达成。思政课教师对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在课程中的融合度、对德智体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学生在思想政治认识上的提升度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质量评价量化的标准。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评价高校思政课是否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核心素养,也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

四、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以哪些人的最终发展展开评价”的核心问题,对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作用。高校思政课要以***“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理论基础和政治方向,坚持培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也要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启迪下,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线,以人民为本,以高校师生为本,提升其实效性;更要以人民利益是否满足、师生核心素养能力是否提升为标准衡量高校思政课的质量,为思政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依据及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556.

[3]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8-05-02[2018-05-03].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

[4]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8-05-04.[2018-05-05].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5/c64094-29966415.html.

[5]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 ***.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10-25[2018-01-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101/c64094-29738466.html.

[7] 吴林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概念厘定[J]. 思想教育研究,2018(2):65-68.

[8]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8-03-20[2018-03-21].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321/c64094-29879544.html.

[责任编辑:钟 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