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开放式”教育建构

时间:2024-05-08

吕宁

[摘 要]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三者之间共同构成思想上团结统一的综合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着眼点,是我国大学教育适应政治制度的需要。因此,深刻分析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与大学教育的历史向度、关系维度和运行应度,建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符合和满足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高等学校;开放式;教育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121-03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系统提出,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个基本着眼点。理想信念是党员对党的理想、理论和事业深信不疑,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的一种思想、精神和行动。价值理念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评价和总看法。道德观念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和关系的行为规范。三者之中,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不忘初心、迎接前进道路上任何风险和挑战的思想武器;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道德观念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系统认识。

在新时代,特别是针对新世纪出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不能仅靠灌输和传授。本文力图通过运用教育建构论,尝试改进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历史向度: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变迁的历史透视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發展变迁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不断加强与推进,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经历了逐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党组织在高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将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明确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全过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呈现出了整体推进的局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价值理念培育的历史透视

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每一次社会转型或社会变革都伴随着价值观解构或重构的过程。 儒家学派就个体层面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思想;就社会层面来说,包括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方面。近代中国在濒临危亡的特殊时期,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强烈冲击,许多仁人志士投入“救亡图存”的探索中。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受人追捧,陈独秀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要求思想自由,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存在着“革旧方可立新”的激进思想,试图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出现离散。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在探求中华民族价值理念的过程中,一直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变化,在革旧与立新之间不断寻求中间结合点。

(三)道德观念培养的简要综述

道德教育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们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开展的教育活动。道德观念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儒家经典著作《大学》提出了影响后世的学校教育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高校德育工作,毛泽东提出把“德育”排在“智育”和“体育”之前;邓小平提出了“四有”;江泽民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胡锦涛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现在,各高校不断树立更为“开放式”的德育理念以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方式,更加注重新媒体的运用来丰富德育的工作渠道,增强德育话语权,以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建构维度:建构“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理性分析

除了要注重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式的学习教育,同时也要强调建构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更大,因此,学习兴趣、知识运用以及创新意识都相对较差。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过程中,如一味强调灌输,确实会导致学生“知”与“行”的脱节。强调自主学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来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建构“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分析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唯有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的人,才能获得一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与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之一。

(二)建构“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是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论”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理论,涵盖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理念。“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也是高校多年办学历程的传承与再造。

(三)建构“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是国际化教育思想的具体显现

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形势向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现在培养的大学生应该了解外部世界,特别是要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要培养学生用正确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观察分析和判断全球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繁荣问题放到国际大背景下来思考。

三、运行应度:建构“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开放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基本措施

一是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的结合,将专业学科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科学研究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集于一体,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开展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强大合力。二是要构建多种途径体验性实践平台。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和社会实践多种载体,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了解社情、民情,体验社会责任,感悟人生价值。同时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协调发展。三是要主动贴近地区产业经济发展。除了建立一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外,高校还应结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建立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产学合作基地,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更为深入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四是要注重拓宽国际视野。进入新时代,国际局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更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样教育下的大学生才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五是要综合运用新媒体手段。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使用互联网技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高校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活泼起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二)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实践模式

以笔者所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首先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学校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基础工程,筑牢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基石,主要表现为“三个结合”: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在党校举办的干部教育主体班次加大马列主为经典著作导读的分量,设置党性教育模块,有效学习时间不低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同时定期举办“书记读书会”、党员干部“党的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加强对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研究。三是把党章、党史、党风党纪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开设“重温党的历史,开创新的辉煌”“党章”导读等系列课程;依托区域党建联建资源,开设“陈云·为民务实清廉的典范”“中共四大:推动大革命高潮的到来”等党史课程,引导学校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了解党情;学校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路径载体的探索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学堂”,围绕理想信念、群众路线、公仆意识、革命传统等主题,采取现场教学、行为体验等方法和社会调研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坚持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关键环节,激发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内生动力,在各类党性教育培训班次中,设置党性分析环节,把党性分析作为激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依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党性锻炼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次在价值理念教育方面,学校把价值观引领和文化弘扬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学校博雅讲坛、博雅论坛等平台,邀请名师名人进校讲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松江大学城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邀请松江区史志办专家、文化名人学者等来校演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同时,学校将交通工程的特色学科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建立“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全体校领导与社科学院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开设“交通中国”等思政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和追捧。

最后在道德观念教育方面,学校积极依托“知行大课堂”的平台,建立上海地铁“大学生自管线(九号线)”“吴淞邮轮港服务站”,组织大学生运用专业所长融入城市交通枢纽动脉发展中;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岗”,组织学生赴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佘山镇辰山村等近千家实践基地承担志愿服务工作,积极通过道德践履来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

(三)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政策建议

第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有关问题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制订出更加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具体操作实施起来有据可依。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定期检查评估各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开展情况。

第二,要加强教育的制度建设。在教的方面,不断完善教育三大机制:一是完善教育计划生成机制,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活动的教学计划要做到以需求调研为前提,以专家论证为基础;二是完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开展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的相关课程建设,要以党课教研室为平台,开展集体备课,组织跨班次的教学观摩,实行校内新人新课试讲机制等;三是完善教学考评机制,实行“每课一评”制度,即每次集中进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活动后,都要求大学生对授课教师、授课内容等进行评价。

第三,要加强培训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要分门别类针对理想信念(高校组织部门牵头)、价值理念(高校宣传部门牵头)和道德观念(高校学生部门牵头)教育,不断加强、完善队伍建设(思政课专业教师、思政辅导员队伍和支部书记队伍)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逐步形成一支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作队伍。

第四,要鼓励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除了建立传统的实践基地外,还应鼓励高校与各大企事业单位、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示范性的教育实践基地。稳定的实践基地可以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实效性。

第五,要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增加专项经费,加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工作的投入。各高校要切实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要认真为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勇,王欢,梅红.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时代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2] 刘艳平.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评《传统社会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发展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4).

[3] 江畅,范蓉.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4] 郑云翔. 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7).

[责任编辑:钟 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