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色远安的“红色密码”

时间:2024-04-24

刘志勇 周其钢 郭莎莎

森林覆盖率75.5%,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9%……驱车行驶在远安县的盘山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漫山的苍翠。如果不是沿途三三两两的橘红色运矿车,我们很难想起,这个人口不足20万的鄂西小县还有一个“别称”——磷都。

近年来,“磷”字当头的远安县因势利导,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先后夺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等4项国字头荣誉,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的闪亮答卷。

久久为功 把绿色当底色

“为切实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远安县政府决定在中心城区规划区限制、禁止使用柴火炉及熏制食品等烧柴行为。”2018年元旦,一则“禁止烧柴令”在远安人的朋友圈中引起了广泛的转发。

由于地处山区,湿气较重,远安人大多都有砍柴烧炉取暖、熏制食品的传统。然而,这则堪称“移风易俗”的“禁烧令”的执行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预计2019年元旦前后将基本完成禁烧工作。”远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什么能有这种效果?除了老百姓肯听党组织的话,党组织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威信之外,也与长期以来,远安县各级党组织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把绿色当底色密不可分。”远安县委书记张立新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早在2012年,远安县委、县政府就坚持“保护就是开发,生态就是财富”的发展理念,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实施“全域旅游富民”政策,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工作千头万绪。远安县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打造以绿色为核心的“绿满远安”行动——

开展“百村万户百万树”行动,实施美丽家园、生态修复、生态走廊等“六大工程”,近3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1.9万亩,森林抚育2.4万亩;

以县内主要交通干道和主要旅游廊道为重点,推进道路林荫化、沿线景观化、庭院景点化,形成乔木成行、灌木成带、花草相间的200公里绿色生态走廊;

……

依托“绿满远安”行动, 远安县成功创建宜昌首个省级生态县,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外学浙江、内学远安”的高度评价。

上下同心 视生态为生命

“老张啊,河边的柳树有60多年的树龄,是古树群的一部分,你可不能犯糊涂,为图一点小利就去砍树啊。”2016年的一天,听说邻居为了建房子,打起了村里柳树的主意,61岁的老党员张朝林第一时间找到了他。

2014年底,张朝林从旧县镇徐家庄村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就多了一个身份——护林员。像他这样的党员护林员,在旧县镇还有15名。

“村里除了配备专职的护林员外,无论开大会小会,都会宣传保护生态的相关法律法规。”徐家庄村村支书周观雨说,“县乡村各级干部还会进村入户宣传。”

正因为县乡村三级坚持不懈地宣传,环保理念才逐渐地沁入到远安县党员群众的骨子里。

“赵站长,你快过来,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麂子。”2017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旧县镇林业站站长赵正江接到了张继圆的电话。原来,当天清晨,张继圆在下地干活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麂子。在脱下棉袄为小麂子保暖后,张继圆第一时间通知了镇里的林业站。

“小麂子恢复得怎么样了啊?”第二天一早,趙正江又接到了张继圆的电话,来不及寒暄,张继圆直接问起了小麂子的恢复情况。直到赵正江把救治后的小麂子的图片发给他后,才稍稍放下心来。

第三天一早,张继圆又带着给小麂子的食物,赶到了旧县镇林业站。“还是要亲眼确认救治情况才安心啊!”张继圆说。

这样视生态为生命的故事,在远安县比比皆是——

“就算粮食被偷吃了,也莫伤害它们。”为了保护村里的“不速之客”——5只野生猕猴,旧县镇鹿苑村的6名党员不辞辛劳,24小时轮流值守,为猕猴设置“人工护栏”。其后,村党支部还发起党员成立了鹿苑自然生态区志愿服务队。

绿色的生态也带动了远安的绿色民风。

远安县山多地少,土地流转费用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可即便如此,来自武汉的老板熊运华仍然选择了在远安流转土地,用于茭白种植。“不为别的,就为远安的民风好,没有人偷我的。”

以“绿”为媒 助推乡村振兴

翟家岭是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的一个普通小村庄。“以前,村里路不通,买东西都靠肩挑背驮,不是人过的地方!”村里的老人回忆。

可近几年,翟家岭“火”了:每逢节假日,村里的小路边上总是停满了车辆,其中不乏来自宜昌、襄阳乃至武汉等地的游客。

翟家岭之所以能“火”,与岭上的古树群、古村落分不开。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为保一方水土,翟姓家族开始在岭上种树,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族规,严禁历代子孙砍伐。数百年来,翟家岭人以“宁舍一斗米,不舍一棵树”的精神,一直守护着祖先们留下的古树。“以前,每年清明祭祖,就会召集湾里人反复地讲保护古树的重要性。”72岁的老党员翟世保回忆。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翟家岭的村民逐渐外迁,岭上仅剩的10余户人家,也大多只有年龄偏大的老人在家。

“古树古屋一旦不在了,旅游饭就会断炊。”茅坪场镇党委书记王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7年,按照远安县委“把支部建在绿色产业链上”的要求,镇里指导九龙村成立了生态旅游产业党支部,王燕等3名镇党委委员和生态旅游产业党支部53名党员各认领一棵古树,并统一挂上结对牌,明确编号、树龄、党员守护人。

守护古树古屋、维护景区秩序、保持生态环境、传承乡风文明、引导群众致富……生态旅游产业党支部明确了5项工作重点。

“我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70多位游客。”翟世保笑呵呵地说。前两年,看着村里越来越火的旅游潮,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翟世保叫回了儿子,也开起了农家乐,如今,他的农家乐生意异常红火。在翟世保等党员的示范和帮扶下,村民们也发展起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养殖、水果采摘等,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翟家岭是远安县以“绿”为马,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围绕打造“湘鄂黄金旅游走廊乡村度假目的地”,远安县已累计投资30多亿元,建成了翟家岭、金桥村、凤凰村、金家湾等32个乡村旅游景点,并对22个乡村公益性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农家乐、乡村客栈突破千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