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实证研究

时间:2024-05-08

张博

[摘 要]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教育质量的概念和标准逐渐科学规范,其中“学习性投入”的理论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清华大学从美国引入并转化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就是以此为理念并在国内逐渐成熟的大型调研项目之一。广东G校是广东在校本科生规模最大的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了客观科学地检验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是否带动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参与项目并利用项目数据构建模型,通过梳理调研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发展、院系培养过程、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办学经验和不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习性投入;数据模型;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22-03

一、项目背景

我国在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之后,关注的重点也从招生数量的增长转向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作为未来一段时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概念也在不断得到修正,其中美国学者弗雷泽(M. Fraze)提出的“学习性投入”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认为,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收益越大,同时学校环境氛围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基于该理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2001年启动了 “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简称NESS)。2009年清华大学将NESS引进到国内并转化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简称CCSS)。G高校是广东省内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理工科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了科学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总结培养经验,寻找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于2014年参与到CCSS调查项目中。

二、抽样调查及信效度检验

笔者2014年从全校本科学生中抽取2099个样本参加调查,共收回调查问卷1995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910份,有效回收率91.00%,統计学意义上的抽样误差率为2.19%。抽取的学生样本在性别、学院、民族、学科门类四方面符合学校本科学生的总体分布特征。

院校综合分析指标、院校教育过程诊断指标、学习诊断指标,这三个大指标体系是CCSS调研项目的核心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G校2014年度的这三个指标体系的信度都较好,阿尔法值均大于0.7,大部分指标的阿尔法值大于0.8。可见,调查数据真实有效,可以用作分析统计的依据。

院校综合分析指标是三大指标中最简洁、宏观的,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可以同时体现学生的学业成果和在学满意度。因此,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着重于分析该项指标,希望能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判断。G校院校教育过程诊断指标的关联系数计算见表1。

三、“院校教育过程诊断指标”数据分析

(一)三类群体“校内综合分析指标”效应分析

为了更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信息,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整体数据划分为创新实验班观察组(样本容量365)、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观察组(样本容量451)和全校数据观察组,三个大类。其中创新实验班是指在具有博士点的6个学院内设立的,挑选优秀的低年级在校生以各专业大类为基础,融合专业知识,开展小班教学的培养模式,这也是学校近年来推行的个性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而自动化学院和机电学院是G校历年来平均招生分数最高以及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学院。这两个观察组分别代表了校内最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最优秀的学生群体。如果能详细掌握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在学满意度,对了解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情况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从以上数据得出,创新班、机电自动化两个组与全校数据相比,虽然数值差异不大,但是统计学上还是存在差异。由此可以判断,在学习习惯和感受上,他们与全校其他普通学生有区别。创新班和机电自动化学院的学习难度更高,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教师互动。相对于普通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拥有更优越的教学资源,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一对一的培养计划和科研导师,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

(二)“校内综合分析指标” 综合指标权重分析

由于本项目包含大量的数据,以定量化的方式开展,我们也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拆分对象信息、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结合项目数据量大的特点,我们选取综合指标权重分析法进行权重分析。

综合指标权重分析法是对大量个体指标及其数值进行分组变换后得到权重的一种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变异系数法”、“主成分法”计算影响因素的基础权重,由于这两种算法的权重系数都有其偏重,最后一步我们选择采用综合指标权重尽力修正这种偏重。采用这种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可以更加科学直观地体现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力大小。

各类群体综合分析指标的综合指标确定的权重如下。

F(全校)=0.112×LAC+0.124×ACL+0.347×SFI+0.314×EEE+0.103×SCE

F(创新班)=0.084×LAC+0.206×ACL+0.200×SFI+0.310×EEE+0.200×SCE

F(机电自动化)=0.145×LAC+0.276×ACL+0.132×SFI+0.290×EEE+0.157×SCE

由以上的数据可知,现阶段G校校内各群体的数据走势类似, 但是各个群体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总体而言,生师互动(SFI)指标满意度在调研中最低,教育经验丰富度(EEE)指标的满意度在校内各群体中也很低,这需要重点关注。我们后面会主要分析这两项指标。

四、原因分析

(一)生师互动(SFI)分析

作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生师互动的频率和质量越多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个体发展的积极的生师互动。因此,生师互动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质量”[1],“已有研究证明,生师互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及学生个体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产生正向作用。”[2]

G校近年来发展迅猛,招生规模连续十年保持全省第一。庞大的学生规模导致教师疲于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因此校内普通学生在“师生互动”指标上的满意度较低。而创新班的学生因为采取小班教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接触,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师的项目和课题,所以在该项标准上感受要好于全校普通学生。

机电学院和自动化学院是学校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院校,院校师资力量充足,学生素质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些都构成了高素质生师互动的前提。相对于其他学院,他们有着良好的教风、学风的传承,学院除了能够提供充足的课外科研活动平台和资源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项目,并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这些活动将学生和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对于生师互动的满意度,也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教育经验丰富程度(EEE)分析

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指标项下主要有两大类的考核指标:一类是与不同人群接触的频率;一类是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例如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或者社团活动的情况。

在调研中学生普遍反映出国学习、校外培训机会偏少,与不同人群的接触机会少,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G校是地方性本科院校,95%以上都是本省生源,生源构成单一,外籍学生和教师数也不到在校生总数的1%,所以学生遇到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国籍的人群机会少。虽然学校提供的对外交流机会逐渐增多,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本科生人数,这种机会还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G校近三年来的数据显示,能参加交流的学生不到在校生总数的1%。

在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方面,学校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课内学习压力大,参与课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较少的现象;而且理工科学生性格不如文科学生活跃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意愿较低。因此,不管是学习第二外语还是第二学位,甚至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这些问题具有学科特点,但是学校还是需要对此重点关注,应引導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外的各项活动和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一)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密切生师互动

G大学近年来逐渐下调招生人数并加大力度聘用优秀教师,通过调整生师比促进生师互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人际间的交往往往是由互动产生的,“大学究其根本,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探究学问的场所”。[3]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外,课外的研究活动项目也必不可少,而且这部分所占的比重应越来越大。因为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更多地以教学的方式来互动必然会占用教师科研和学习进修的时间。现在提倡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来促进两者间的交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开发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以美国最大的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为例,学校现有在校生18万,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学校有将近30%的本科学生已经或者正在帮助教师开展研究工作;而在高年级学生中,这个比例上升到41%。另外有30%的学生已经准备或者正在从事一项创新项目的工作”。[4]G校作为理工科类院校,大力开展学生的研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累积工程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往,密切彼此间的关系,提升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

(二)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学生校园活动经历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有其需要保留的一面,但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学生终究也是要面向社会的。因此,在校期间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特别是高层次的学术、思想的交流,这也是学生获取信息、发展自身的有效途径。各大知名学府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2006—2011年,北京大学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来访团组370余个”[5]。开放化、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的发展除了需要教师传授知识外,还需要教师培养他们拥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胸襟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些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突破单一校园的局限,走出去更多的和外界接触。国外知名高校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早在2004 年,哈佛大学就将国际经验纳入本科生学习的范畴,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持续修读一门外语,并在国外学习、研究或者工作一个学期。

开放化的培养模式是未来G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人才和项目的引进、联合企业办学、设立国际学院等方式,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实现学生、师资、课程的开放化,可以进一步带动高水平的校际、国际产业合作和学术交流。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代表,和众多兄弟高校一样,G校经历了扩招时期的蓬勃发展,面临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承担着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所需的人力、智力供给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人才培育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成为G校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通过参与此次CCSS的调研,笔者运用数据和模型的方式帮助学校对近年来的教育质量予以客观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反思和整改,希望这能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清华大学课题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系列调研报告之一 ——本科教育怎么样[N].光明日报,2012-06-19(15).

[2] 蒋华林,张玮玮.生师互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0):21-26.

[3] 储召生.清华本科课堂离世界一流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9-11-24(10).

[4] 常桐善.院校研究:加州大学本科生参与研究活动项目案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5(5):88-92.

[5] 李昀.王文泽.面向国际合作的大学结构功能的优化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64-68.

[6] [美]拉尔夫·泰勒.罗康著,张阅译.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5-93.

[责任编辑:陈 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