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杨丽+于为+李晓红
[摘 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概念较多且算法复杂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加之移动互联时代各种信息爆炸、手机控现象的出现,使原有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数据结构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将BOPPPS模型应用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数据结构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BOPPPS模型;手机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15-03
2015年10月,教育部文件(教发[2015]7号)对“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转变”提出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指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应用型本科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滞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与实际生活应用相联系的典型案例分析,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模型也有待改进。安顺学院也不例外。因此,在强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在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推崇的BOPPPS模型应用到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进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型改革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概念较多且算法复杂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观念、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差。[1]从本校几届学生的教学经历可看出,学生学习这门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比较吃力,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其前驱课程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学生不熟悉计算机内存模型,在学习各种数据结构的链式存储时,就会比较吃力。有的学生在上机课时不知道练什么,甚至有的学生在上机时把算法直接运行,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结构体、指针、函数、算法、程序等知识掌握不够,把算法直接当作程序。其次,移动互联时代各种信息爆炸,“手机控”、“低头族”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而且在课堂上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手机中的各类信息胜过关注教师讲课。据调查资料统计[2],八成多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有82.5%的学生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没有听老师讲课;其中,40%的学生上课经常玩手机,而40%的学生每节课都玩手机。因而,教师上课不得不和手机“抢”学生。要改变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好一门描述数据结构的计算机语言;其次,上课教师要把学生“抢”到课堂中来。如何把学生抢到课堂中来,根据《欲望之源》一书中心理学家的结论——人对自己参与选择过的东西有某种偏爱,本文将BOPPPS模型应用到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数据结构的教学效果。
二、BOPPPS教学模型简介
BOPPPS最初于1976年由温哥华大学的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 Kerr)团队创建,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教学反思和加强互动,是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型。BOPPPS 模型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划分为 6 个部分[3]:引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各部分之间遵循起承转合的脉络。
三、BOPPPS模型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本文以图结构的无向图着色为例,阐述BOPPPS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入
引入部分即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悬念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教学内容。因此,本人设计了“智慧的教务管理员”一例[4],提出了“安排考试问题”,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教学内容。
智慧的教务管理员:专业选修课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有着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扩展专业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性及实践能力的功能。因此,高校的每个专业每学期都会安排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课程,在期末考核时,教务管理员就得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安排完所有选修课程的考核。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某学期开设了6门选修课程:信息论与编码(a)、信息与网络安全(b)、算法分析与设计(c)、数据建模与统计分析(d)、高级数据库技术(e)、移动应用开发(f),假设学生选课情况有以下几种:ad、ab、ae、bc、be、ef、dc、df、cf、eb。
现要求安排一个考试日程,安排者A提出方案:用6个时间段安排考试,每个时间段安排一门。安排者B:用5个时间段安排考试,a,c在一个时间段考,b在一个时间段考,d在一个时间段考,f在一个时间段考,e在一个时间段考。安排者C:用4个时间段安排考试,a,c在一个时间段考,b,d在一个时间段考,f在一个时间段考,e在一个时间段考。除以上方案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案,哪个方案最好?假设你是教务管理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目标
目标即是课堂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本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这些知识的用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设计学习目标时必须考虑在什么条件下,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设计的学习目标必须便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案例的学习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什么是“无向图的着色”; 2.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知道用“无向图的着色”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及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建模分析; 3.在实践中,能够使用Welch Powell算法或回溯法求解“图的着色”问题。通过这三个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确定学习重点,即什么是“图的着色”,“图的着色”有什么用,如何求得“图的着色”,怎么实现“图的着色”。
为了能在较少的时间段内安排完考试,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表示它。下图1表示该问题的数据结构模型,图中顶点代表选修课程。
因为同一个学生所选的课程不能在同一时间段考试,故在每个学生所选的课程之间进行连线,即该学生所选课程之间两两有边相连。因此,选修课程考试的时间安排问题就可以抽象为“无向图着色”问题,即用尽可能少的颜色去给图中每个顶点着色,使得任意两个有边连接的相邻顶点着上不同的颜色。每一种颜色表示一个考试时间,着上同一种颜色的顶点是可以安排在同一时间内考试的。由此可得:
方案一:在图中,a和c着颜色1,b、f着颜色2,d、e着颜色3,故安排3场考试即可。第一场是信息论与编码、高级数据库技术,第二场是信息与网络安全、数据建模与统计分析,第三场是移动应用开发、算法分析与设计。
方案二:在图中,b、d着颜色1,c、e着颜色2,a、f着颜色3,故安排三场考试。第一场是信息与网络安全、移动应用开发,第二场是高级数据库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第三场是信息论与编码、数据建模与统计分析。
(三)前测
本人采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课前摸底,主要以提问的方式进行,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绪、心态和知识技能的具体程度,以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问题 1: 图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图形描述,学生归纳,获取反馈信息)? 设计目的:掌握学生对图结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问题2: 图的分类有哪些(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顶点和边的关系?树和图的关系?设计目的:掌握学生用无向图、有向图抽象生活实例的情况、巩固无向边(有向边)与顶点的关系、复习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及求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普里姆(Prim)算法和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问题3: 图有哪些存储方法、特点、适用的场合?设计目的:对图存储方法等进行摸底。通过这些问题,教师既能了解到学生对前驱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四)参与式学习
参与式学习指学生自主地加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教学案例在实施中采用分组式讨论、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分工,担任不同的角色,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能把学生“抢”到课堂中来。例如,在讲完“无向图的着色”概念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于一个无向图着色的应用,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接着,启发学生讨论“如何对无向图进行着色”;在讲授Welch Powell着色法算法时,通过“先着色哪个结点?”“如何判断两个顶点是否连通?”“算法正确吗?”“还有其他算法吗?”“算法的适用场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探索。通过分组讨论、问题驱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不断深入学习,完整地掌握“图的着色”的相关知识。最后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团队协助精神。
(五)后测
后测指在学生学习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与学习目标相呼应,设计针对不同目标的测试题目,从无向图的基本概念、Welch Powel算法原理及应用、算法设计方法等方面检查学习效果,评价是否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在本例中,表现为呼应引入阶段的例子,求解“智慧的教务管理员”问题测试算法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设计“Welch Powell算法、回溯法、贪心算法”相关问题,分析算法本质,剖析蕴含的算法设计思想。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评价,使整堂课教学前后呼应,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六)小结
小结阶段起承先启后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整合学习要点、引出下次课内容。在此阶段,教师应简要回顾并总结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解决教学目标中难点和重点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拓展“图的着色”的历史由来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向学生讲授“图的着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排课时间表、交通管理系统、存储问题、会场安排问题等,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BOPPPS教学模型,要始终注重“教”与“学”双向互动,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会影响课堂教学内容量的开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大课外学习量。总之,运用BOPPPS教学模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格和能力,比生硬地灌输知识要好得多。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浴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数据结构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5(2):51-52.
[2] 搜狐教育.六成大学生10分钟看一次手机 课堂玩手机成国际难题[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40427/n398869637.shtml.2014-04.
[3] 袁思,刘鹏.基于BOPPPS模式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6):26-29.
[4] 陳卫卫,鲍爱华,李清,等. 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8-11.
[责任编辑:刘凤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