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彭子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3~6岁幼儿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可见,幼儿数学学习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与游戏,以具体事件、问题情境为背景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操作,这样的做法对幼儿来说容易理解也容易迁移。
下面5个数学游戏覆盖了幼儿期应当学习并掌握的9类数学核心经验中的数运算、量的比较、测量、图形、空间方位,适合家庭生活情境。家长不妨和孩子在家里玩一玩、做一做吧,这样的数学学习真是既有趣又有效。
活动1 帮助小羊过河
这则游戏涉及到数运算。幼儿数运算的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直接建模策略,即依赖情境中的实物进行运算,当问及一共多少时,孩子就点数全部或从1开始数;二是计数策略,即能摆脱实物形象进行运算,当问及一共多少时,孩子会接着数,从小数开始数或从大数开始数。
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有:
●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
●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进行集合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相等进行排序。
●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与不相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合成一个整体。
准备:黑白围棋子,数卡,加、减、等于等符号卡。
活动过程
1.组合过河:用围棋黑白子代表白羊黑羊,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个4只白羊和4只黑羊分别从两侧过河的情境。亲子协商,各自分别代表白羊方和黑羊方。父母先问孩子,小桥最多只能承重5只羊,你走几只白羊?我还可以走几只黑羊?
2.数字记录:把每种组合都保留在桌面上,如白5黑0、白4黑1、白2黑3,等。把各种组合都用数卡表示出来。
3.有序排列:启发孩子观察数列,思考如何才能快速找到6种办法,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一般有两种简便方法:一是互换法,如0和5,5和0;1和4,4和1;3和2,2和3。二是递增法,如0和5,1和4,2和3,3和2,4和1,5和0。
4.加减运算:利用小羊过桥情境,编制口头应用题,让孩子进行加减运算,如来了1只白羊,又来了4只黑羊,桥上一共几只小羊?用算式表示:1+4=5。再如一共有5只白羊,桥上已经有了3只白羊,还有几只白羊没有过河?用算式表示5-3=2。
对爸爸妈妈说
▲组成是加减运算的基础。过桥的各种组合方案其实是帮助孩子解决数的组成问题,只有熟练掌握数的组合,孩子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的关键是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意义以及符号的含义。通过操作,使孩子明白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加法),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减法)。
活动2 谁能排第一
这则游戏涉及到量。量可以分为连续量和不连续量。不连续量也叫分离量,它是表示物體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孩子一般用重叠、并放、连线的方法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连续量也叫相关量,它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量的比较要先确定属性特征,也就是比什么。
●要用语言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
●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
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如长颈鹿、河马、鳄鱼、毛毛虫等。
活动过程
1.从大到小排:有一群小动物,都想争第一。长颈鹿提出比个子,河马提出比体重,鳄鱼提出比嘴巴,请孩子按照个子、体重、嘴巴的顺序对动物图片进行排序,引导孩子发现比较标准不同,排序结果也就不同。
2.理解相对性:按个子从高到低排序的结果是长颈鹿、河马、鳄鱼、毛毛虫,那么河马的个子算高还是矮呢?通过讨论让孩子明白排序是相对的,对长颈鹿来说,河马是矮的;对鳄鱼来说,河马又是高的。
3.发现传递性:长颈鹿比河马高,河马又比鳄鱼高,鳄鱼比毛毛虫高,所以长颈鹿就肯定比毛毛虫高。
4.从小到大排:毛毛虫很有意见,它总是排最后,它也想拿第一,可以怎么比呢?启发孩子思考排序既可以从最大开始,也可以从最小开始,如果从小开始,无论是比个子、比轻重、比嘴巴,都是毛毛虫第一。
对爸爸妈妈说
▲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的前提。因此,要让孩子充分观察动物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这个特征,如大个子长颈鹿、大嘴巴鳄鱼、大胖子河马、小不点毛毛虫,这样才能找到制胜法宝。
▲图片要尽量仿真直观。也就是长颈鹿的图片是最高的,毛毛虫的图片是最小的,这样一是便于孩子目测比较;二是便于孩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桌面上比高矮、大小。
活动3 有用的人体尺子
这则游戏涉及到测量。幼儿期的测量一般不使用标准的计量工具(如尺子),而是利用自然物(如手的一拃、臂长、小棒、绳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体积等。事实上,测量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比较,只是这种比较借助了一个工具。
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有:
●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的或没有重叠的。
●了解和确定物体属性特征是进行比较与测量的前提。
●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中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
准备:孩子的衣服、沙包、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手尺”量体:让孩子张开胳膊,挺直腰板,妈妈用“手尺”——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来测量。量一量、计一计,看宝宝的手臂有几拃、身长有几拃。让孩子也练习用自己的“手尺”来量量自己的臂长或腿长。
2.对比测量:母子共同测量一件衣服,妈妈用“手拃”来测量,孩子用“手宽”来测量,思考为什么同一件衣服测量结果不一样?从而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就不同,单位越大,数量越小。
3.其他尺子:找找身上还有什么尺子?除了“手尺”,还有手臂、怀抱、脚印、步子。假如我们需要测量沙发、窗帘、树干、房屋长度的话,应该选用什么“尺子”比较合适呢,让孩子量一量、报一报。
4.竞技比赛:爸妈开展一个投掷或跳远比赛,看谁扔得远或跳得远,请孩子做裁判。如果差异明显可以目测,如果目测没有把握,就留下记号,让孩子运用人体尺子来量一量,比一比。
对爸爸妈妈说
▲学习测量的操作规范。测量的基本规范包括从起点测量,测量单位保持不变,不留空不重叠,等。这些操作要领不一定通过讲解的方式提前告知,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反思来发现问题,理解测量规范。
▲了解测量工具的适用。除了利用人体尺子,还有其他自然工具可以利用,如直直的棍子、软软的绳子,但每种测量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如量腰围用棍子就不好拐弯,用绳子就比较合适。量小路的长度用脚印就太繁琐,用步子就比较合适。
活动4 图形拼拼乐
这则游戏涉及到几何图形。幼儿期的几何图形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部分。平面图形一般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包括球体、长方体和正方体。
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幼儿对图形进行定义与分类。
●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组合),或分割成其他图形。
●图形变换包括移动、翻转或旋转变化等。
准备:七巧板、火柴棍、不透明口袋。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妈妈先向孩子逐一展示七巧板中的图形,引导他们观察边的数目、边的长度、角的大小等图形关键特征,再根据特征给孩子介绍图形名称,如这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就叫三角形。
2.奇妙的口袋:把图形都放在一个不透明口袋里,让孩子按照妈妈的指令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图形,请孩子再用语言介绍一下自己摸出的图形特征。
3.制作图形:利用火柴棍制作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比如三角形,可以用调节火柴棍的根数来控制边长、角度,从而制作出各种形态的三角形。
4.建构物体:让孩子以几何图形为元素,组合拼搭出想象的物体,并介绍使用的图形与数目。
对爸爸妈妈说
▲不要满足于说出图形名称,而要充分感知图形特征。很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关注图形的名称,机械地重复这些名词,他们以为能使用图形名称就等于理解了图形相关属性。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能用眼和手真正感知理解图形的属性。
▲要提供图形的各种变式,避免孩子错误理解内涵。很多家长喜欢提供典型图形让孩子认识,如三角形总是提供一个类似“△”的等边三角形。这样就会诱导孩子产生错误认识,从而把其他形式的三角形排除在外。
活动5 闯关路线图
这则游戏涉及到空间方位。任何客观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的其他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空间具有相对性、连续性、可变性,这对孩子是个难点。
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空间方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方向、路线和位置等。
●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方位语言常常是相对的,如前后、上下、左右、远近。
●大脑中的视觉图像可以用来表述和操作图形、方向和位置等。
准备:日常小家具、其他家居用品。
活动过程
1.通过障碍物:找一个较大的空间如院子或大客厅,在行进道路上设置一些障碍物,如桌子、椅子、水塘等。先让孩子考虑怎么通过这些障碍物,如从桌子下面爬过去、从两张椅子之间走过去、从小积水地上面跨过去。让孩子一边用身体体验,一边用语言表达方位词。
2.绘制闯关图:父母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用来代表房间,房间标示出门和窗户的位置,以此为参照点,让孩子说说障碍物都在房子的什么位置,父母绘示意图。
3.手指路线图:有了闯关图,让孩子用手在图上指出活动的路线,一边指一边用方位词表述,比如从桌子下面爬过去,从小积水地上面跨过去。
4.设计新游戏:闯关游戏还可以怎么玩?让孩子动脑筋提出方案,父母协助设置实景,让孩子边闯关边表达,使语言和行动结合起来,家长如果发现方位表述不恰当,可以及时修正。
对爸爸妈妈说
▲从上下到前后再到左右。孩子对空间方位的辨别有一个从上下到前后再到左右的发展过程。所以,开始时可以用旁边来替代左右,到大班阶段,学习左右方位,以自己为中心判断左右。
▲通过体验不同主体理解方位的相对性。比如,一家三口按照爸爸、妈妈、孩子的順序前后排列,问妈妈在前还是在后?孩子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妈妈在前,再让孩子站在爸爸的位置上体会,妈妈其实在爸爸的后面,这样孩子就能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