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伟华
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少明确地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总认为“流畅”地呈现知识更为直接、高效,却不知道学生因此失去许多理性思考的机会,心不在“理”,而在于“技”。以《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从形式上把握真分数与假分数,记住分类的标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难。但作为一节数学概念课,课堂有意绕开学生的疑惑点,表面顺畅,实际数学理性的光芒已被掩盖。数学知识需要形式化的表述,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过朴素而缜密的思考。罗鸣亮老师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返璞归真,引领学生经历去浮华、求真经,逐步走向理性思维彼岸的学习过程,把握本质,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由“技”到“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
如果说学生开始的回答是教师“自外向内”“逼迫”出来的,那后来的思考就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了。当学生将真实的想法“倾囊而出”时,思维的“阀门”也就打开了。罗老师课堂上的“让”,充分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困惑,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寻找理性思维的突破口、切入点,明确了思维的方向。主动透过形式上的“伪”模仿,追求“真”道理,催生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萌芽。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有研究的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是最为根本的价值诉求。正如罗老师课堂上所说的:“数学学习,不能停留在我知道这个知识‘是什么’,最关键的是懂得追问‘为什么’,这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这样的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困惑,聚焦于思维难点,把分数意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展现了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化“静”为“动”,引发学生从知识技能的“此岸”走向理性思维的“彼岸”,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收获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中走出来,进入抽象理性的思维,使“静”态的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知。学生在科学的思考中,去“伪”求“真”,经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逐步推理,由“技”到“理”,逐步走向理性思维的彼岸。不仅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最终识别事物的本质,获得深刻认识,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