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主游戏的启动环:大班自主性游戏的进阶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4-05-08

宋玥

导读:本文对本园大班自主性游戏组织开展的过程进行审视和反思,梳理教师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启动环”样式,将“启动环”进行分阶段有机融合,具体阐述游戏的进阶流程和具体实施,形成递进式游戏开展的新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厘清自主性游戏有效开展的思路,帮助幼儿形成自主开展游戏的思维模式,使其乐于自主游戏,体验自主阅读。该进阶式游戏进程以“幼儿的游戏视角”为支点,深入探究自主性游戏的进阶实施方法,希望为教师合理组织游戏提供参考,改进幼儿园大班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实效,促使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更好地发展,产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一、问题分析

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无法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起到科学有效的作用,自主性游戏十分注重幼儿的自主性表现与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在放手的同时关注幼儿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和自我规范,为幼儿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为了提升自主性游戏组织的有序性,教师要规范游戏流程,对幼儿进行适宜指导、干预和影响,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和价值。本园教师在自主性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自主特性不明——“导而不放”

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方式由教师统一决定,教师未对幼儿的兴趣、经验等进行了解。为了减轻负担和节省时间,教师虽然能满足幼儿的游戏欲望和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对幼儿的行为存在高控的现象,不放手让幼儿自由阅读或开展游戏。

(二)针对性引导不足——“泛而不统”

教师在绘本阅读和相关游戏过程中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生长点、游戏成长点等进行合理解读和分析,对幼儿出现的问题采用的解决方式比较随意,缺少针对性的个别化引导。

(三)幼儿本位不充分——“戏而不活”

教师没有依据幼儿的经验、依托幼儿园的环境特色设置游戏内容,没有以幼儿的游戏视角设置游戏场地、确定游戏主题、筛选游戏内容、投放游戏材料,游戏组织中灵活性不足。

二、基于“启动环”样式开展大班自主游戏的行动路径

(一)激发兴趣——自主游戏开展的基础点

兴趣是幼儿游戏的动力,幼儿喜欢的游戏是让他们快乐的、激励他们体验和挑战的、帮助他们成长的。教师只有准确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绘本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

1.整体巡查,摸排幼儿游戏的意向点

幼儿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游戏,绘本阅读时间也非常多,充满了大量关于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在游戏开展之初,教师要对全体幼儿进行整体巡查,大致了解他们的游戏状态,正确把握幼儿的游戏意向。

游戏中,幼儿发现材料框子里的管子可以当望远镜、套在手上变成“金刚侠”、把管子当传声筒、玩“套娃”……基于幼儿的游戏行为,明确幼儿的游戏意向点——管子,教师发现管子有着穿透的特点。于是,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粗细长短不一的管子,支持他们游戏,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

2.定位关注,梳理幼儿游戏的问题点

我们在《一本会咬人的书》这本绘本阅读中,实行了定位关注的方法,梳理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帮助幼儿巩固《丑小鸭》的故事,回忆小鸭子是如何游泳的;知道鳄鱼是会咬人的,要注意安全;认识“口”字。同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想象内容,学习绘制洞洞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我们都会定位关注,观察并撰写观察记录,了解幼儿是如何阅读、如何绘画、如何游戏的。

(二)丰富支架——自主性游戏开展的着力点

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主把握游戏进程,玩喜欢的游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和支持。课题组从游戏场域、游戏材料、游戏组织三个方面为幼儿提供支架,支持他们开展自主性游戏。

1.场域支架,满足自主性游戏开展的空间需求

游戏场域是保证自主性游戏开展的条件之一。幼儿园游戏场地受限,课题组以尊重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前提对游戏空间进行了延展,对原本一些游戏规划进行了调整。

(1)从“活动场”向“游戏场”转变

在活动场中,幼儿一般以体育锻炼、晨练等运动活动为主。活动场的功能相对单一,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受到局限,游戏需要得不到满足和支持。课题组对活动场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将“活动场”变为“游戏场”。

在攀爬区中,幼儿通过攀爬通道、抓杠悬空前进、匍匐前进钻爬、持物跨跳等形式玩起了“送外卖”的游戏。教师又给幼儿提供了绳子、小车、外送箱等,让其感受“外卖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通过适宜的材料辅助,支持幼儿将攀爬区的设施和设备功能进行转换,变成游戏的场景和材料,赋予活动场地多元的功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从“班级内”向“班级外”转变

原先每个教室开设两个特色游戏区,如美食街、人民医院、电影院、自然美工馆等。随着游戏丰富,这样并不能满足班级幼儿的游戏需求。教师把班级特色区域设置为“唐昌一条街”,以“唐昌娃逛家乡”的走班形式开展。幼儿或拿着自制的家乡特产沿街叫卖,或跟随“旅行团”沿街参观,或结伴自助游玩,从这个游戏区到另一个游戏区,在楼层之间上下穿行,选择喜欢的游戏。通过场地规划从“班级内”到“班级外”,利用室外的空间(走廊、楼梯转角或者其他班级空间环境)使游戏空间联动、室内室外游戏资源联动、幼儿交往互动,让游戏逐渐丰富。

2.材料支架,满足自主性游戏开展的物质需求

游戏材料为幼儿实现游戏想法提供了支持与可能。课题组通过三种形式让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发挥材料的隐性作用,让材料推动游戏的发展。

(1)师幼协同商讨,罗列应需“材料搜集单”

课题组改變以往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被动接受、使用材料的做法,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游戏主题内容,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商量制定“材料搜集单”,鼓励幼儿以个人申领、小组合作、外援参与的形式在生活中寻找搜集材料,做好开展游戏的准备工作。

(2)联动收集整理,形成“原材料资源库”

亲自参与收集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游戏的最初愉悦体验。在全园联动的参与中,幼儿喜欢收集材料。幼儿喝完了的牛奶瓶、薯片罐再也不是人人厌恶的垃圾了;一个可乐瓶、一块石头、一颗松果、一根树棒、一株玉米叶等家里无处安放的东西都成了幼儿眼中的“宝贝”,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班级。全班挑选材料后,通过分类送到指定的“原材料资源库”统一管理。每位幼儿可根据需求随时来这里选择需要的材料。材料的收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合理地保护材料、科学环保地利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游戏意识。

(3)反复试用拓展,设计材料“使用说明书”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玩家,对游戏材料的理解是成人无法猜测和预料的。如筍壳的运用:在笋壳上贴上眼睛和头发,画上眉毛和嘴巴,“笋娃娃”就诞生了;在娃娃家,笋壳摇身一变成了包寿司的紫菜包;笋壳里面光光滑滑的,像一层保护膜,“笋勺”盛水不会渗水。如山核桃的用法:在“按摩店”是疏通理气的足底按摩仪,是“数学馆”里解密数字的法宝,也是“鸡血石店”里的珍珠项链和玛瑙玉石。在材料的反复使用中,幼儿将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记录在“材料使用说明书”上,凸显了材料的更多创意可能,增添了材料的趣味性,感受了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唤醒经验——自主性游戏开展的生发点

游戏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生活经

验。当教师成功地唤醒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能激发他们不断创造和丰富游戏内容,推动游戏发展。

1.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的已有经验越丰富,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就越顺利,游戏主题就越新颖,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游戏情节就越生动。

(1)融入生活

游戏是经验的载体,教师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多相互交流生活中快乐、有趣和新鲜的事物,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生活经验。为了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让幼儿自主参与绘本游戏,我们结合《小兔子走丢了》这本绘本,让幼儿帮助小兔子一起找到家,先询问:“你们见过兔子吗?知道兔子是如何走路的吗?”再告诉大家:“我们喜欢的小兔子在出门玩的时候走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为什么会走丢了。”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内容并进行分析表达,观察故事。简单阅读完了一个小故事后,幼儿知道了小兔子走丢的过程,尝试阅读绘本内容,分析理解小兔子为什么会走丢,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展开集体探讨。在生活中,幼儿难免遇到找不到家的情况,《小兔子走丢了》还能教会幼儿如何应对生活问题。

(2)融入自然

充满自然气息的游戏环境能让幼儿获得更多与自然互动的机会,激发想象与创造,强健体魄。例如,《疯狂星期二》这本非常具有童真童趣的绘本用梦幻般的笔触勾勒出了不一样的童话世界,绘画技法娴熟流畅,主要元素有青蛙、睡莲、钟表、床单、围裙、乌龟、狗、猫、穿睡衣的叔叔、瞌睡的老奶奶等,体现了不一样的星期二,颜色丰富大胆。夜晚降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陌生的事物,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青蛙很大、毛毯会飞。幼儿跟随教师描绘的语言能看得更仔细,发现有趣的情节。当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在这幅图画中发现了什么?”时,幼儿一点一点从绘本中寻找线索,发现三只青蛙旁边有很多芦苇、莲花、月亮和乌龟。有的幼儿会否定答案,认为其他小伙伴没有找全,有的幼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要适时指导和介入,延续第一个问题,让幼儿继续观察,看看是否真的漏掉了什么。当大家一起找到漏掉的东西时,每个幼儿的表情都流露出喜悦。在绘本阅读中,他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感觉,有了成就感,有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2.链接适切的本土文化

随着园所在城镇建设推进,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征出发,将本土文化资源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每一位幼儿在获得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多元、整合、健康发展。

(1)因需:获取游戏资源

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链接本土资源,鼓励幼儿与之互动,增加对家乡的情感体验。同时,结合园本特色课程需要,以及园所区域特色产业、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创设“山核桃体验馆”“山核桃加工厂”“昌化刀切面”“昌化三道茶”“自然物美工馆”等游戏区。在游戏中,教师借助一根竹棒和一袋山核桃,唤醒幼儿跟随家长上山打山核桃的经验,拓展出以山核桃为主题的表演游戏;借助一张本地代表性的南屏塔图片唤醒幼儿参观南屏塔的经验,引发相关建构游戏;唤醒幼儿采茶、品茶的经验,让幼儿化身茶艺师,学习茶道文化。

(2)因趣:梳理游戏资源

通过前期搜集,更多有用的课程游戏资源被挖掘。这些资源种类繁多,如文化相关的各种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等。考虑到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我们将区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制作资源手册,通过多元驱动,联系镇政府、家长资源,确定实践基地,形成“乡土文化实践圈”,便于自主性游戏的拓展和延伸。如镇政府的人文馆是幼儿了解镇容镇貌、发展史实的基地;面馆是幼儿了解面条制作过程的基地;国石城是幼儿了解鸡血石的基地;山货店是幼儿了解山核桃等土特产的基地。

(3)因时:使用游戏资源

在资源的梳理与分析中,课题组发现很多本土的资源具有季节性特点,需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利用适时开发,让幼儿对本土资源和文化产生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如在“四季美食坊”中,制作美食幼儿是最喜爱的游戏。春天,利用春笋、雷笋、毛笋等丰富的笋制品资源,幼儿开展洗笋、剥笋、切笋、晒笋等游戏,体验笋的制作过程;夏天,幼儿制作品尝立夏饼,感知节气文化;秋天,幼儿在品、玩、赏山核桃中感知山核桃的美味和有趣;冬天,我们投放番薯干、年糕干、烤番薯、烤年糕等美食,让幼儿在闻一闻、尝一尝中体验“香香甜甜”的味道。

三、结语

“启动环”通过环节递进、策略支持传递了基于幼儿视角的、开放的、自由的游戏组织形式,为更好地开展自主性游戏提供了依据。教师要信任幼儿,鼓励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自由活泼的绘本阅读氛围中,自由选择、自主把握游戏内容,玩喜欢的游戏,为实现游戏愿望做好观察和适宜支持。在“启动环”的进阶设计与实施中,教师确定了游戏组织的重点和要点,厘清了游戏过程中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整理出了灵活多样的游戏组织形式,拓宽了游戏组织的思路和方法,丰富了游戏指导路径的探索经验,真正加强了游戏组织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