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班本课程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8

王莹

导读: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他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育必须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近年来,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积极探索班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以班级生活为原点,选择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有助于提升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力争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在开展班本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反思。

一、主题活动缘起

春天来了,小草冒出了新芽,杨柳长出了嫩嫩的叶子,花儿也竞相开放了……午餐后,幼儿来到种植园散步,三五成群地观察植物们的生长状况。这时,几只小蚂蚁的出现,打破了小道的宁静。“老师,你快来看,有蚂蚁哦!”“哪里有蚂蚁啊?”“它们太小了,看不清楚!”“我家里有一本真的蚂蚁的书,妈妈告诉我蚂蚁有三个部分:头、胸、腹。”“蚂蚁是昆虫吗?”“蚂蚁不是昆虫,它没有翅膀。”“不是所有昆虫都有翅膀,有些昆虫是没有翅膀的。”“我也觉得蚂蚁不是昆虫。”几个人的争执引起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大家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意见。有的同意蚂蚁是昆虫的说法,也有的认为蚂蚁不是昆虫。幼儿对蚂蚁到底是不是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们自然地生成了班本主题课程《昆虫王国》,开展了以“小蚂蚁大秘密”为第一线索的相关活动,接着又以“各种各样的昆虫”为第二线索引领幼儿进入昆虫的世界,主动了解昆虫的特征、习性,努力探索昆虫的奥秘,增进关爱昆虫的情感。

《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中有: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在各种情境中解决问题、作决定、实验、预测、计划并提出问题,探索并了解他们生活中有意义的环境、人和场地。美国《作品取样系统》中的培养目标有:科学思考。此领域强调科学探究,涵盖对物理环境、生活世界与地球科学的探究及探究的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是所有科学教育与内容的基础。科学思考领域的焦点在于如何积极通过观察、记錄、描述、质问形成解释并做出结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包含: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知能力;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昆虫王国”是我们观察到幼儿感兴趣又有需要的内容后,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的主题。该主题课程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从幼儿生活出发,在幼儿生活中进行,在幼儿生活中结束,使生活教育的思想统领整个课程实施过程。

二、主题网络建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班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兼顾五大领域,才能让课程更适应幼儿的发展。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师幼共同计划的方式来建构主题网络,教育活动的安排上着重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以幼儿为中心的倾向,有一定程度的“生成性”,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具有相当的弹性。

三、家长资源利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实施主题活动时,我们努力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开始第一线索“小蚂蚁大秘密”时,幼儿就在家长的支持下搜集到许多蚂蚁的资料。他们陆续带来了有关小蚂蚁的图片、文字信息,还有各类绘本,如《蚂蚁的日记》《蚂蚁的地下王国》《蚂蚁和西瓜》等。部分幼儿还在周末和家长一起捕捉小蚂蚁,装到容器中带到幼儿园供大家观察。与此同时,“你用的什么方法捉到了小蚂蚁?”这个问题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热烈交流。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幼儿的活动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与此同时,家长自己也开始重视走近大自然了解昆虫对幼儿生活的意义。所以,接下来的第二线索“各种各样的昆虫”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幼儿一起搜集昆虫资料。各种昆虫标本俨然成为了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幼儿打卡的网红地!

如何利用好家长这一资源呢?在实施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借助微信平台,将幼儿讨论蚂蚁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以“昆虫王国”为主题,重点介绍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让家长了解配合班级活动给幼儿带来的益处。在群里,一些平时就很关心班级活动、支持幼儿探索的家长表示会全力支持班级活动。期间,我们又充分利用接送时间、班级网站、家长园等形式向家长及时反馈主题开展的进程,沟通主题实施中需要合作完成的内容,吸引更多家长与幼儿一起互动、再学习。在了解幼儿需求之后,家长通过网络、书籍帮助幼儿解决了想要知道的问题,同时增进了亲子互动。我们将幼儿每次的“昆虫”作品拍下来,制作成作品墙发供家长欣赏,让幼儿在家长的表扬中获得成功感,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下一次活动,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有关“昆虫”的主题创设更丰富多彩。我们把如何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放到重要位置上,这是这次班本主题活动成功开展的保证。

四、活动实施感悟

(一)“教学做”合一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基于此,我们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材料,让幼儿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不断摆弄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对心智空间的拓展、天性的激发和生命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教学做”合一的中心体现在“做”字上,在施行教育时,我们把自主、探究、合作这些“做”作为活动中心,鼓励幼儿亲身体验,而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学。

在参与泥贴画蚂蚁搬西瓜制作活动时,幼儿经常需要返工蚂蚁的身体部分。由于油泥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当作品被垂直展览时,油泥就会从底板上掉落下来。在不断尝试之后,幼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自发讨论解决策略,大胆发表和验证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提议使用双面胶,不过油泥是油性的,不能完全跟双面胶黏合在一起,没过多久又掉了。部分幼儿选择用胶水,他们试过固体胶、液体胶、白乳胶、浆糊……白乳胶的效果要比其他几种效果好一些。个别幼儿采用大透明胶,他们用大透明把油泥固定在地板上,虽然影响了美观,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在主题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不是看客,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最后又在互相学习中各自获得了成长。

(二)优化整合教学形式

在“昆虫王国“主题中,我们将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区域活动优化整合,更好地促进幼儿与同伴、环境的互动。集体活动面向的是全体幼儿,主要体现的是师幼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具有指导的直接性。分组活动和区域活动则是对某一个组或区域中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借助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方式对活动产生侧面影响,具有指导的间接性。各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需求,促进了幼儿发展。

例如,我们在表演区投放了许多模仿昆虫动作的背景音乐和歌舞表演视频,还有各种带有丝绸的衣服、具有特征性的头饰等,供幼儿装扮成昆虫,进行情境表演。有了前期的表演经验后,个别幼儿主动将图书角里一些有趣的、感兴趣的绘本拿到表演区进行表演。在熟悉绘本《蚂蚁和西瓜》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幼儿通过商量角色的分配生动形象地进行绘本表演,积极、大方地参与游戏;语言区提供了有关昆虫的图片、图书供幼儿观察、阅读,如《揭秘昆虫》《我的1000位昆虫朋友》《法布尔昆虫记》等,引导幼儿找出其中的昆虫,学习从多种角度分类,如飞的、爬的、有叫声的、没有叫声的,有益的、有害的等;美工区提供了蛋盒、勺子、毛根、卡纸、眼睛贴纸制作蚂蚁,还有与绘画、制作昆虫有关的各种美工材料,同时投放了绘本《昆虫记》。我们发现,幼儿在动手制作之前,他们会有意识地翻看绘本,察看昆虫的外形特点,找出昆虫的典型特征,从而让制作出的各种昆虫作品更形象、逼真;益智区提供了观察昆虫标本的材料、工具,如放大镜,还投放了蚂蚁通道,可以让幼儿观察到蚂蚁在里面爬行的路线;此外,自然角里饲养了蚂蚁、蚕等昆虫,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互相交流、记录观察情况;建构区提供了与建造“蚂蚁之家”“昆虫乐园”有关的各种低结构和高结构的建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了解的昆虫的生活习性大胆想象建构属于昆虫们的快樂天地。

我们将集体活动中生成的新内容进行整理和组织,形成区域活动中新的探索活动,这是对集体活动的延伸,也是对集体活动的升华。幼儿的任何一种经验获得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连续性的,优化整合教学形式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从“坐进来”到“走出去”

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大自然是丰富的、神秘的,我们理应亲近大自然。在如今的城市里,幼儿越来越远离蓝天、阳光、花草,更多的时候被封闭在大门紧锁的高楼里,丧失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但大自然却时刻以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吸引着每位幼儿,激发着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我们把幼儿的兴趣引向户外,带领幼儿“走出去”,接触美丽又复杂的户外环境,体验快乐又神秘的户外学习和探索,这对教学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当个别幼儿在区域里面分享了“我用什么方法捉到了小蚂蚁?”的经验之后,我们带领班级所有幼儿走到户外,选择感兴趣的捉蚁工具,兵分几路去捉蚂蚁。当幼儿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收获时,他们已经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快乐,“走出去”让幼儿在活动中更自由、自主、轻松愉快;当幼儿想要了解蚂蚁是如何运粮食时,我们又带着蚂蚁可能喜欢的食物再次走到户外,在墙缝、沙地等任何一处感兴趣的地方观察蚂蚁运粮。这次户外之行幼儿不仅观察到蚂蚁是怎样一点一滴搬运的,还知道了蚂蚁更喜欢哪种食物,“走出去”让幼儿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欣赏完绘本《昆虫躲猫猫》《昆虫运动会》后,幼儿来到操场进行了“昆虫小侦察”“昆虫大比拼”的游戏比赛,用喜欢的方式分享着精彩片段,“走出去”让幼儿将昆虫的生态知识融入捉迷藏、运动会等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达到获得趣味和增长知识的双赢。

(四)逐步进行表征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与表现方式。”这样的理念还存在于瑞吉欧方案教学体系中。《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指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每一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经验层次、独特的个性和认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引导幼儿以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现同一事物和现象。例如,在开展关于蚂蚁的探索活动中,幼儿收集了大量有关蚂蚁的图片、玩具模型、动画碟片、智力拼图等相关资料。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幼儿确实能更全面地、感性地认识蚂蚁。但如果仅仅如此,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能力的提高则无法实现。我们在幼儿自发、自主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活动“蚂蚁通道”、音乐活动“蚂蚁搬豆”、语言活动“大馅饼”、造型创作“小蚂蚁吃西瓜”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对材料进行加工和提炼,通过各种形式尽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能力。在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幼儿通常以语言表达和描述为主要途径,但随着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的表现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记录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位幼儿的关注点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他们的表征作品都有各自观察的独到之处,笔触生动,富有童趣。

五、结语

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幼儿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点。我们积极倡导班本课程的实施,顺应班级幼儿经验发展方向,梳理课程发展线索,适当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突出幼儿经验获得的持续性。班本课程的选材是随机的,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又利于获得发展的,都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班本课程是建立在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生活、耐心倾听幼儿心声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教师要做的是提供相应的探究策略支持。在开展《昆虫王国》主题课程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又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延伸出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经验。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点,整合所有教育资源,为幼儿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幼儿在不断创新与相互学习中提升能力,真正做到幼儿活动“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这是所有教师的期望,也是指引幼儿教育紧扣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的信念支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