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游戏让幼儿在“乐”中成长

时间:2024-05-08

洪雪

导读:导读课程游戏化不仅能创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还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课程游戏化基础上,幼儿可以理解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如尊重他人、懂得分享、勇于探索等。在集体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合作平台学会与他人互动、合作与交流,提高社交能力,也能通过安全环境的打造更安心地参与活动,更好地融入集体。所以,课程游戏化是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能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随着幼儿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更注重课程游戏化的创建,积极运用各种游戏优化传统课程形式提供快乐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玩乐中实现健康成长。然而,在整合游戏与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教师重视活动组织方式而轻视教育内涵,课程元素与教育内容不相符,导致课程游戏化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对游戏化的课程进行改良。具体而言,可以创设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成长。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需求的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选择,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一、注重环境安全,科学组织游戏

环境安全是游戏化课程的首要保障。当遭受身体挫伤和心理创伤,幼儿会对游戏和活动产生不良印象,加重精神负担,降低学习意愿,影响健康指标。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活动前对活动场地和所需材料进行安全检验,开展安全指导,帮助幼儿了解危险行为并避免做出危险行为。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可以构建惬意、舒适的游戏氛围,助力幼儿综合成长。

例如,在沙地游戏“魔幻城堡”中,首先,教师要核实场地的安全性能,避免有害化学物质、坚硬器物对幼儿躯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其次,要对饮料瓶、玩具模型、纸片等游戏道具进行详尽核实,观察其有无割伤幼儿的危险。再次,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经验和不足,如肢体碰撞、揉沙入眼、沙地温度太高造成灼伤、器具过于尖锐导致手指出血、活动过于激烈等。最后,引导幼儿将以上注意事项简单记忆成歌谣、口诀等,提升幼儿自我防护意识和本领,整体提高游戏安全指标。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儿童安全教育启蒙绘本》《南瓜汤》《不让消防员伤脑筋》《不让警察伤脑筋》《不让环卫工伤脑筋》《不在教室乱跑》《我懂安全》等绘本在游戏前、后两个阶段开展安全启蒙教育,深化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不具备过硬的安全知识和保护措施,教师的从旁干预和科学引导意义重大,不仅能对幼儿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能创设宜人的运动环境,让幼儿自由快乐地沉浸在合作制作城堡的乐趣中。这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还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整理教育事项,凸显活动意义

在传统游戏进程中,教育目标和游戏元素脱节的状况时有发生。幼儿虽然付出了足够的心力,却没有换来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树立寓教于乐的观念,认识到如果游戏不具备育人内涵,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不能割裂游戏活动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要主动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基于教育事项、基本学情创设课程,让幼儿提升知识学习能力,开发探究水平,全面助力成长。

例如,幼儿园经典游戏“娃娃家”游戏契合幼儿学情,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前设定多个功能区,在不同的功能区中放置不同的活动材料,如在厨房放置香菇、香菜等各种蔬菜,在书房放置沙发、图书等材料等。进入游戏后,幼儿根据兴趣开展表演,在各类区域实现相应能力的发展。走进厨房的幼儿拥有展示厨艺的机会,能有效锻炼动手操作能力;选择书房的幼儿拥有更多阅读和表达契机,在阅读《我妈妈》《我爸爸》《爷爷一定有办法》《大卫,不可以》等和游戏内容息息相关的绘本后能实现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基于游戏经验提高生活质量。

教师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学习思维和兴趣爱好,为幼儿设定有效的游戏活动,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学习,提高活动的实施效果和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游戏与教育内容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应认真分析教育内容,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定有效的游戏,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三、创建合作平台,加快游戏进度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幼儿智力的发展方向不同。在开展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看到,不同幼儿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差别。在绘本《小蓝和小黄》创作游戏中,有些幼儿能高效率掌握三原色美术知识并应用于画作中,有些幼儿不能完全理解颜色之间的重叠、交织、分离、递变关系,学习时间较长、效率较慢。同时,幼儿各方面水平有限,难以独立完成整个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集思广益,提升游戏效率,培养协作能力。例如,在“桥梁建造”游戏中,幼儿动手水平不足,可以结合幼儿能力的高低、性格的差异、空间联想能力的迥異进行协同、均衡、互补式分组,借助《桥梁》《你好,桥梁》《桥梁之旅》《桥梁小百科》等绘本,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讲述桥梁构造知识。幼儿组内交流桥梁构建策略,通过材料的搭建创作作品,展示成果,互相肯定,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更深刻地认识到合作的价值。

教师结合实际学情和绘本案例构建学习小组,能让幼儿沐浴在集体智慧中,提升学习效率和协作水平,自觉与同伴沟通,互助友爱,共同完成游戏目标。

四、丰富游戏内涵,体察幼儿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特定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经验。在游戏设计中,常存在幼儿兴趣指标差异过大的情况。为了尽可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教师可以创设自由的课程形式,使幼儿完全遵照内心参与游戏。

在语言类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兴趣特征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角色扮演区”“朗读区”“范读区”等,为每个区域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和道具,如角色扮演区可以提供各种角色的服装和道具,朗读区可以提供朗诵材料和背景音乐,范读区可以提供经典绘本和范读录音等。在角色扮演区,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角色服装和道具,参与童话剧、故事剧等角色扮演游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现力。例如,针对《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中《过生日》这个故事,可以让幼儿扮演小熊、小猪、小老鼠等角色,体验生日的快乐和友谊的珍贵。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区域和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逐步培养语言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表现不断调整和改进游戏设计,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在游戏前和幼儿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喜好和个性,让幼儿热情洋溢地沉浸在游戏中,提升活动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玛德琳》《光》《喵喵和吱吱》《水果水果捉迷藏》《妈妈学校》《找不同》等各类游戏绘本,每周遴选一次“游戏小老师”,鼓励幼儿自主设计特定的游戏供同伴玩耍,制定游戏评价表格,相互评定、分析、鼓励,实现共同进步。

五、注重德育效果,培养崇高人格

随着素质教育方针和启蒙教育的高效融合,教师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体现。然而,道德品质内涵较为抽象,单纯依靠口述方式很难让幼儿真正理解并形成高尚的品格。教师需要改良活动,渗透德育元素,提升幼儿道德品质,使其完成品格内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德育意义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例如,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通过规则游戏培养幼儿的纪律性和责任感,通过模拟情境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让幼儿体会不同人物的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外,教师要在游戏活动中引入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歌曲、绘画等素材,让幼儿在欣赏和创作中受到高尚品格的熏陶。例如,通过讲述勇敢、诚实、善良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正义感和诚实品质;通过传唱爱国歌曲,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绘制美好和谐的画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游戏活动,适当引入德育元素,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形成高尚的品格。

例如,交通规则的学习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遵守规则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实现教育目标。首先,播放视频《篮球女孩》,提出“这种走路方式具有怎样的困难?”等问题。其次,引入“遵守交通规则”的话题,简单介绍交通标志,询问幼儿在哪里见过這些标志、含义是什么,引导幼儿依靠肢体和口语阐述其内涵。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后,可以通过“过马路”游戏创设相应情境,鼓励幼儿按照规定行走,如红灯停绿灯走、礼让行人、不擦撞、不推搡、留出安全距离、观察来往车辆并及时做出反应、使用文明用语等。

又如,专门开设德育绘本课程,助力幼儿从图文并茂的绘本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道德知识,补充道德内涵,养成道德素养。通过《种子、沙子和小水滴》,幼儿可以养成正直的性格,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通过《学会爱自己》,幼儿可以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学会平衡自身和他人的关系;通过《有你真好》,幼儿可以学会怎样培养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的关爱,明白陪伴的重要意义,提升共情能力;通过《小兔汤姆》,幼儿可以不断审视自己的缺点,进行及时改善和解决,正视不足,发挥优势,做一个既自信又尊重、善待他人的人;通过《我有友谊要出租》,幼儿可以意识到友谊是双方真诚的付出,明白双向的情感传递对人的重要价值,珍惜每一段友情;通过《爷爷一定有办法》,幼儿可以学会用擅长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人,明白乐于助人的意义和亲情的无私与美丽;通过《书本医生》,幼儿可以知晓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间的区别,更好地区分道德类型,遵守每一种道德规则,明白道德对人的生活至关重要的价值;通过《成长第一棒:小公民品德养成绘本》,幼儿可以学习诚信、友善、分享、尊重等不同的道德内涵,在生活中进行效仿,全方位提升道德素养;通过《石头汤》,幼儿可以明白集体对个人的意义,避免冷漠消极的态度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做一个温暖、善良、爱风险、懂礼貌的人。在进行相关德育绘本的阅读后,教师可以结合手工制作、戏剧表演、朗诵活动、辩论游戏、分组竞赛、绘本创作、作品分析、亲子互动、共读比赛、读书交流、音乐舞蹈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开展和不同道德元素和内涵相结合的延伸课程,深化幼儿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知识指导配合情境体验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幼儿对生命的重视、对情感的珍惜、对自我的肯定,让幼儿真正意识到规则、品格、道德对人的良性意义。通过游戏和德育的高度融合,幼儿可以养成崇高的品格,成长为有思想、有素养的人。

六、结语

总之,课程游戏化契合幼儿的探究意愿、认知思维和学习需求,在彰显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综合提升幼儿实践能力、智商、情商和道德素养。通过游戏化的课程设计,幼儿能以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游戏化的课程也能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