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助数学绘本阅读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

时间:2024-05-08

彭宇

导读: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进步与发展,各学科教师在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包括绘本阅读、大单元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其中,数学绘本阅读教学方法对提升小学生数學学习兴趣及教师教学质量效果明显,本文主要探究数学借助绘本阅读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希望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课程改革后,各学科教材设计更注重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材具有局限性,结合课外绘本阅读进行教学的方式应运而生。小学数学绘本阅读不仅能使小学生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获得阅读乐趣,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借助数学绘本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在课堂上引入适宜的绘本资源、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多彩的数学绘本阅读活动等策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利用数学绘本阅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增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是拥有浓厚的数学探究兴趣。当对数学拥有足够的热爱,学生才会孜孜不倦地投入知识探索过程,学好数学。数学绘本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故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绘本故事大多讲述的是与生活相关的事情,学生容易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相对其他学科理论性较强,仅靠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和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数学绘本内容丰富,为多种教学方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绘本故事含有大量思维素材和思维线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自觉地将这些思维元素串起来,有助于增强思维品质。

二、将数学绘本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绘本应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文本和图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数学绘本资源引入和教学方式设计时应遵循生活性原则,选择贴近生活的绘本资源,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活动。

(二)适宜性原则

小学生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在数学绘本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资源,科学筛选适合学生学习的绘本资料,避免选用超出学生认知范围、脱离学生兴趣的绘本,以免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学习压力。

(三)综合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主张跨学科教学,旨在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实现综合能力发展。在数学绘本阅读中,教师也要结合语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绘本,让学生融会贯通,将知识和方法相结合,实现知识联结、迁移和创新,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绘本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引入适宜的绘本资源,强化学生数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绘本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选择合适的绘本与教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教师要选择匹配教科书的系列绘本,充分、广泛地挖掘和搜索与教学进度相适应的资源。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延伸数学绘本内容,如低年龄段学生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可以选择更多视觉敏感色的绘本,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教师选择的绘本角色应该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应利用儿童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找到正面的故事人物,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例如,在学习《表内除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建立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方法,学会反向推理除法公式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选择的绘本是《森林历险记》,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主人公罗恩和弗莱德在森林中误入强盗的山洞,被迫帮强盗分配抢来的珠宝,最后靠自己的智慧逃出山洞。罗恩和弗莱德需要运用表内除法,为强盗们平均分配资源。学生通过阅读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探险类故事,情节的惊险常带给学生新鲜刺激的感觉。主人公用智慧战胜了困难,为学生树立了更多正向的典范,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学生数学知识印象。

(二)结合学生特点创新绘本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富含生活趣味的学科,但由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一些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通过引入绘本吸引学生兴趣后,教师还要有效利用绘本开启学生思维之窗,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探索数学知识。教师不仅要依据教学进度选择绘本,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数学学习情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可以结合绘本内容开展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大多喜欢模仿他人及表现自己,可以运用绘本开展故事演绎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巩固知识点,思考数学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科学思想,根据具体故事情节增设实践操作和角色扮演环节,强化学生对数学绘本的体验。教师选择《巨人的拼布被》这一绘本,故事中的巨人通过拼凑各种形状的细小布块,缝制成巨大的盖被,当人们遇到粮袋破了、雨伞面被风刮飞了、旗子被刮没了等困难时,巨人能毅然剪下自己的巨被布料,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观察后,自主动手剪拼操作或扮演不同角色,独立完成各种不同图形的拼接。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进入角色,进行各种图形的选用与拼接,加深对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的切身感知和操作体验,深化对所学图形特点的认识理解,学习巨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举办多元化的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知识活学活用能力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理论性较强,是因为他们生活经验不足。小学数学教师应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实践中探索新知,使综合能力得到拓展。数学绘本内容十分丰富,为数学实践活动的多维度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应设计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领略生活中的数学魅力。例如,开展绘本阅读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绘本,在讲台上分享喜欢的原因,既能锻炼临场表现能力,又能在资源搜索中涉猎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拓宽数学知识视野。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程知识改编和续写绘本故事,强化数学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认识方向》这一单元后,开展“数学绘本我来讲”“数学绘本我来画”“数学绘本我来演”“数学绘本我来编”等一系列活动。在绘本《寻找回家的路/认识方位——我超喜爱的趣味数学故事书》阅读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小组活动,既能集结学生的智慧,也能减轻学生个体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仿编绘本和创编绘本,前者是指基于“认识方向”这一知识点,根据教师对绘本的讲解编出类似的小故事,后者是指根据数学知识点,自由展开想象,设计和编制一个新的数学故事。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舞台”,充分激发他们的活力和潜力,让他们在完整的实践活动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四)将绘本运用于数学预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效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一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数学内容生涩难懂,不像语文学科能通过文字直观学习,学生没有教师的辅助,单独预习并不容易。绘本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通俗的文字和鲜亮的图画色彩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读懂文字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每一次预习时,翻开绘本就像打开一个宝盒,给学生带来许多新奇感,结合绘本进行预习更容易坚持下去。虽然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但前期充足的准备会为后期教学作铺垫,推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例如,《时、分、秒》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准备绘本《精灵的奇幻旅程》,为“认识钟表,借助活动教学一天时间的认识”作铺垫。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愈加普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优势,让学生进行数学绘本阅读预习。教师可以在班级微信交流群中发布一周2—3次绘本阅读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可以建立互联网绘本阅读学习平台。学生除了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外,还可以自主阅读感兴趣的绘本。特别是对一些热爱阅读、喜欢探究知识的学生来说,数学绘本阅读平台能带给他们更多丰富的资源,满足他们多样化学习需求。为了巩固预习效果,可以在平台上开设评价反馈渠道,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绘本评论,既能提升阅读积极性,也能强化绘本阅读学习效果。

(五)设计多彩的数学绘本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绘本应用于教学前、教学中,还要将绘本阅读有效融入教学后的复习环节。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形成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的绘本阅读更重要的是辅助学生整理课堂内容,运用繪本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思维迁移和进阶。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减少学业压力,设计多彩的绘本阅读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兴致勃勃阅读之余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后绘制一幅图,将自己的思路展现出来,或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不论怎样,阅读环节都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有效运转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分米和毫米》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绘本阅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国王的新衣有多长》这个故事。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末尾布置作业时先将故事悬念抛出去:“《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国王的新衣有多长》你们听过吗?骄傲的‘米测量的国王的头围1米、身高2米、腰围1米。光看这个数据,吓不吓人?还以为这是怪物国王呢!”听到这里,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绘本,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充分激发阅读积极性。教师再设计问题:“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会反复阅读绘本并进行思考,这个过程有利于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绘本阅读融入日常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合理使用数学绘本,充分发挥数学绘本的优势,在资源挖掘和运用过程中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和综合性原则,采用多元化的绘本应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开启数学学习之旅,享受数学旅途中的快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