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晓卿
导读:劳动教育是帮助幼儿热爱劳动的相关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也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有着更注重实践的特殊性。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之一就是本文的主题“劳动教育生活化”。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从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出发,分析教师应如何进行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以帮助教师将劳动教育合理科学地融入幼儿生活,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教育,促使幼儿守住劳动的“沃土”。
劳动教育生活化指的是帮助幼儿形成热爱劳动、端正态度和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相关教育。这项教育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主体地位,积极寻找各类方法和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幼儿通过一日生活和区域活动等方式将劳动教育相关知识融入幼儿实际生活之中,让幼儿初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学会珍惜成果,提高劳动兴趣,培养优秀的劳动习惯。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生活化的认知不足
教师是幼儿劳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教育方式及对劳动教育生活化的认识等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幼儿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自身认知少,容易对教师产生盲目崇拜,对教师输出的教育观念缺少辨识能力,最终会造成教师教什么,幼儿便学习什么。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的主体地位,但如果教师自身有着教育观念陈旧、对劳动教育生活化的认知不足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产生不利于幼儿发展、不利于教师高效教学、不利于幼儿独立思考等后果。
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自己惯用的但不适用于劳动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不与时俱进,教育观念趋于传统,逐日积累就会产生不重视劳动教育生活化的价值的想法,只进行游戏理论教学,不进行实践教学,使实践与理论脱离,最终导致对生活中的劳动教育的认知有限。这不利于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更不利于幼儿理解、熟悉和转化学习知识,将知识融入生活中。
(二)劳动任务布置没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教学对象一般是3—6岁低龄幼儿。此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处于发展阶段,自我意识较弱,容易在教学过程出现教师单方面灌输教学课堂内容的情况。幼儿被动接收内容,以至于不能独立思考学习。有些教师抓住这个特性,单方面地使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想法,没有考虑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实际,轻视幼儿劳动情感教学和结果分享,一味地将劳动任务布置给幼儿,不考虑时间和难易程度,容易导致幼儿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树立不正确的劳动观,也容易让幼儿将劳动看作任务,挫伤劳动积极性,甚至身体或心理受到伤害,留下阴影。
(三)家校联系少导致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不足
幼儿的劳动教育生活化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和相互积极沟通。在幼儿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而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更是重中之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后,没有联系家长或反馈教学内容不及时,不能和家长建立良好联系,容易使本就教育经验不足的家长无法运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有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对幼儿生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对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足,或在日常生活过于溺爱幼儿,不鼓励幼儿劳动,害怕幼儿受累吃苦,最终导致幼儿劳动教育仅停留在课堂上,不能融入生活之中。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相关教育知识
根据上文分析得知,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个原因,笔者倡导教师转变劳动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策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应首先重视幼儿思维的发展,而不是利用所谓教师的权威让幼儿形成“听话、懂事”就是好孩子的错觉。幼儿的发展应建立在教师正确的教育观上,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是幼儿学会独立思考、产生自己思想的关键,也是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及时学习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制订科学合理的相关教育活动,更准确地帮助幼儿。
例如,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除了对幼儿进行劳动观点、志向、感情、习惯、知识、纪律和技能等方面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重视课堂活动上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在理论教学完毕后,应与家长和社区交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从实践出发帮助幼儿了解劳动的真谛。例如,在讲解完劳动方面的理论知识过后,开展“帮助社区清理树叶垃圾”“帮助社区清理健身器材”“给社区退休老人表演节目”“绘画公益绘本”等公益活动,让幼儿从实践中感受一花一草一木,从绘画中发现生活在干净整洁环境中的不易,了解劳动有时不需要特别强的物质目的,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劳动无处不在,只要每一个人积极主动,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随着劳动教育知识的补充,教师应了解除了开展社区公益劳动以外,还可以开展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活动。开展“自我服务”活动时,应让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有哪些。可以这样询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生活中的劳动有哪些是服务于你们自己的吗?”幼儿可能会做出部分回答,也可能回答不全,此时应主动引导:“是的,我们生活的劳动除了A说的穿衣服、洗脸和刷牙这些以外,还有自己洗鞋子和打扫房间卫生等。”教师除了让幼儿知道劳动的服务对象可以是自己,还应正视自身的不足,有意识地丰富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尤其注意不以直接命令的语气和教育方式让幼儿劳动,而应采取引导,及时给予幼儿劳动反馈和夸赞。
(二)劳动任务设置合理,尊重幼儿身心發展规律
有些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关注,在布置劳动任务时没有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是选择较难完成的任务,容易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培养幼儿爱好劳动的习惯。劳动任务设置的合理性能直接体现在幼儿的学习实践效果之中。因此在尊重幼儿客观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劳动任务,能更有效地帮助幼儿萌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情感,学会将劳动教育成果与自己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开展“五一”劳动节“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中,让小班幼儿去幼儿园公共场所捡垃圾、帮助幼儿园擦洗不干净的较高的墙瓷砖,让中班幼儿擦洗窗台等较高处的灰尘等,让大班幼儿拿拖鞋,都是劳动教育中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展现。
小班幼儿年龄最小,自我控制意识弱且自我保护能力低,让小班幼儿去公共场所捡垃圾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更多不可控因素,而让小班幼儿擦洗较高处的墙砖也是没有遵循小班幼儿的身体特性。小班幼儿年龄小、身高不够,较高的瓷砖擦洗不适合他们。上述中班和大班劳动任务同样没有遵循客观情况。一般来说,在布置劳动活动任务时,应将小班活动设置成为自己或父母做一件简单的事,如简单收拾自己的玩具、拿拖鞋、倒垃圾等;中班劳动教育应是帮助班集体做一件事,如整理班级桌椅板凳、浇花、整理班级集体资料等;大班劳动活动可以是帮助学校做一件事,如帮助学校清理校园垃圾、清理草坪、擦洗安全区域的墙壁瓷砖等。此外,也可以采用阅读绘本的形式,让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学习劳动最光荣,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尊重的道理。
除了从不同年龄阶段划分幼儿可以做的劳动任务范畴,还应从幼儿的个性出发,安排适合的劳动任务。例如,给中班幼儿布置为班集体做一件事的任务时,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结合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及幼儿的自我判断,有意识地从幼儿性格出发,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安排整理桌椅板凳和图书玩具时,就应将一些内向胆小、不善于交际的幼儿和活泼但善于交际、喜欢帮助别人的幼儿分配到一起。让后者帮助前者培养交际方式,变得更积极乐观,也让前者帮助后者变得稍微沉着。这样不同个性的幼儿都能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从通过帮助别人寻找快乐,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三)加强家校强强联合,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要加强家校的强强联合,帮助幼儿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积极参与劳动,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同时,促进幼儿获得基本的劳动知识,培养健康卫生的习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起努力。教师与家长是幼儿世界里最亲近也最有权威的一群人,对幼儿劳动的影响是直接性的,更是间接性的,对幼儿的劳动观及后续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管是教师与家长联系还是家长与教师联系,都是对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将劳动理论融入生活,实现自我成长的展现。
例如,在完成“五一劳动节”课堂教学及劳动教育活动后,通过QQ群、微信群或企业微信等社交平台将上课的内容发给家长,让家长大致了解幼儿的学习内容。在群里告知家长锻炼幼儿劳动能力的重要性,和家长商议组织相关比赛或团建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帮助幼儿自觉将劳动融入生活。让家长引导幼儿独自洗脸刷牙、穿衣服、扫地、折叠被子、整理服装、收拾玩具、帮助父母洗脚,劳动后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又如,推荐《我爱做家务》等绘本给家长,让家长在幼儿睡前讲解做家务的意义是帮助自己、提升自己、培养好习惯,要做一个敢于奉献的人。
此外,幼儿的劳动创造不应因为年龄小而被低估,家长应端正育儿方式,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度溺爱,除了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以外,家长也应及时将幼儿的劳动情况反馈给教师,遇到不知如何解决的地方要先自主思考。如果依旧未能得到答案,就应及时请教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帮助教师开展生活劳动教育。
家长应及时响应幼儿园的劳动活动,帮助教师准备活动资料。教师设计幼儿去帮助孤儿院的同龄幼儿学习劳动或系扣子和鞋带时,家长应耐心教导并及时给予帮助。教师组织幼儿在一个社区里进行种植比赛时,家长要陪伴幼儿挖坑、种树、填坑和浇水等,并在活动过程中无意识地询问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劳动观方面的正确引导,帮助幼儿享受劳动,调动劳动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向教师及时反馈看法,与教师一起培养幼儿,让其拥有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拥有基本劳动技能,尊重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养成喜爱劳动、以劳动为光荣的社会优良品质。
三、结语
总之,要想帮助幼儿守住劳动的“沃土”——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等多方面协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陈旧、不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觀念,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努力提高劳动教育技能。认真分析生活活动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寻找能有效实现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促使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培养社会责任和社会适应能力。家长应及时与教师联系,反馈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的想法,摒弃溺爱幼儿、让幼儿远离劳动的想法,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