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苗嘉琳
“意境”一词常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或是试卷上,“意”为意象,“境”为境界。“意境”是一种让人意味无穷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艺术家常常通过作品抒发自己的思想、意趣、性灵、情操,意境越高,越能显示美的魅力,凡造诣极高的艺术家,无不以意境、神韵為艺术作品的较高目标,达到一种“境界之美”。
比如在你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时,仿佛置身于滚滚怒涛旁,感受到奔腾的生命力。在听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仿佛透过月亮看见了遥远的故乡,皎洁的月光洒进百叶窗,心中流淌着如水一般的静谧。其实这就是“意境之美”,我们从这一境界、氛围中感受到的,朦胧的美感,说不清道不明。
境界美有很多,最直观的是色彩美。油画艺术是以“色彩”为载体,由色彩来塑造形象,烘托氛围,一幅油画作品的氛围就是意境效果,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印象派画家莫奈,经常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画一系列的画,不同的光线效果下,呈现给人的意境也不同。
其次是氛围感带来的朦胧美。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诗词中,诗人常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赋予古典诗词一种含蓄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非平铺直叙。无论是思乡之情,哀叹华年,壮志未酬,都没有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是“欲言又止”,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最重要的,还是“境界美”。王国维的美学论著中, “意境”与“境界”这两个概念经常被交互使用, 并未作严格的划分。在他看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为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他主张将真实、真诚作为意境的内涵和基石,这样,读者就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最真实的情感。
王国维论述文学境界,注重从个人扩大至于人类整体。他认为意境的最高境界在于人生境界,即对生命意识的传达。我们能从王羲之的草书中窥见其个人风骨,他提笔遒劲有力,为人坦荡,对人生有着豁达的态度。我们还会想到为民为国哀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看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他们脱离了个人的生命角度,关心国家、百姓。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意境之美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所以下次再碰上语文试卷上的“意境之美”,我们不仅可以从作品中的意象之美,用词之美之中体会,还可以体会下作者本人的情感和境界之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