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很厉害的人

时间:2024-05-08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老师问同学们将来想做什么,同学们的答案都比较常规,有想做科学家的,有想做解放军的,还有想做老师、医生和运动员的;当时我也被老师问了同样的问题,我就特纠结,站了老半天挠头说:“我也不知道,我将来就想做一个很厉害的人。”

班里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那你说说,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算很厉害的人。”

我到底应该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差不多十年,直到大学毕业时都没能想明白。我本来一度想去写剧本拯救中国电影,但是阴差阳错之间,我竟然去了国家博物馆就职,成了一名讲解员。

文理分科这种粗暴划分知识带来的弊端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理工专家当众乱用成语典故,闹出笑话,文史专家胡乱批评工程建设,贻笑大方。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觉到一点,那就是知识就是知识,不分什么文理,所谓的博物馆就是关于这世间万事万物的,人类掌握的知识都可以在博物馆陈列的实物上得到印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从同样一件文物上可以看出不同的线索。

就拿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来说,国博的讲解员在介绍这件文物时,会介绍这件文物的年代、造型、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而自然博物馆的讲解员则会介绍犀牛的分布、习性、分类依据和进化历程。同样一件文物,不同角度的光照上去,人们所能观察到的细节也是有所不同的,只有将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人们才能排除偏见,接近真理,看清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这便是多学科交叉的价值。

然而,这一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难,在学术研究日渐精细的今天,即使想在某个细分领域学有所得,也需要付出非凡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要说各个学科之间还存在着因截然不同的系统和逻辑而耸立着的一道道高墙,除非一个人深爱着这精彩纷呈的世界,并对自己的智识有着不懈的追求,否则攀登科学的高峰、游历人文的旷野,对他来说都是奢侈且挑战毅力的事。

然而,阅读文学作品以多识于草木鸟兽,这来自孔子的古老教诲,在今天依然有其追随者和实践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然科学和历史人文之间的藩篱打破,并用美妙的词句和细密的逻辑将知识编织串联,于是一篇篇精彩生动的科普文章就跃然纸上了。

一如安迪斯晨風老师的这部作品,从宏大的山川到微观的粒子,从古老的诗歌到今日的论文,从浪漫的类比到严谨的推理,从戏谑的调侃到严肃的论述,这一切一切都成为那引人故事里的精彩元素,它们彼此纠缠相融,中和发酵,最后孕育出这本感情丰沛的知识盛宴。

作为一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我自诩对国博展厅里的文物了解颇深,然而,在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才发现,有些文物背后竟然还有如此之多的故事和传奇,我之前一无所知。

羞愧之余我感到庆幸,如果不是这部书给我带来启迪,我恐怕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现在,我认真地阅读了这部书,我可以把作者的智慧继续传播出去,以分享给更多的观众和朋友,继续履行我作为一个国博讲解员的使命。

在大学毕业后,我把“很厉害的人”的标准修改为:学识渊博且在不同学科之间做到融会贯通的人。以我今天的情况来看,我离这个标准还差得很远,但好在求索之路上我并非孤身一人,还有很多同志和我携手前行,一起努力变为很厉害的人。

“那你说说,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算很厉害的人?”

这是我的老师20年前问我的问题,但自从我看了《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这本书之后,一提起“很厉害的人”,我就总想起安迪斯晨风老师。

作者简介——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作者:安迪斯晨风,本名安晓良,科普作家,其他作品有《八卦心理学》等。《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是一本讲述身边动植物的趣味科普读物,全书用幽默通俗的语言向我们科普了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各种有趣的知识。

推荐序作者:

河森堡,1988年出生,201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国家博物馆讲解员。以自创的故事化讲解模式,让枯燥的知识变得引人入胜。2016年6月起,在知乎上发表科普类文章,成为月入“10万+”的知识型网红,代表作《进击的智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