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钟志农
很久以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影响面很广,由于这一社会舆论的误导,使得很多小学生家长早早地陷入了无穷的焦虑之中。于是,他们对自己刚上小学不久的孩子死看死守,甚至把一个一二年级小学生管得好像要参加高考一样。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除了春节之外,不少家长从早到晚给孩子布置“家长作业”,课外练习册做完一本又做一本。这样下去会是个什么结果?那就是把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扼杀殆尽,而到了小学中高段时,孩子就会大概率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
比如有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作业拖拉,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要拖到晚上九、十点钟。家长非常无奈。经过了解,原来这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被妈妈严格管制,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妈妈就给他补充作业,一开始孩子就是哭闹,但后来发现怎么哭闹也是“别”不过妈妈的,于是他就开始说谎、拖拉。可能他想,反正写完后妈妈又给我布置作业,那我不如就慢慢地写好了!
就这样,到了三年级,这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拖拉磨蹭到了妈妈无法容忍的地步,妈妈就开始打骂自己的孩子。到了五年级,亲子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六年级时妈妈对孩子已经束手无策了,就忍不住骂他:“你这样下去,你这一辈子就算完了,你连个老婆也讨不上,谁也看不上你!” 孩子回答说:“人活着干吗?结婚、生孩子,然后让孩子拼命读书,然后像你那样为孩子把自己累得要死?我告诉你吧,我将来不要结婚,结婚了也不要孩子!”
上面这个案例中,孩子被控制欲很强的妈妈剥夺了课外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而没有自主自由就没有主动性,他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其实,很多孩子都是天资聪颖的,学前教育阶段基础也不错,但家长的要求永无止境,所以孩子也就丝毫没有学习成功的体验,他们不得不去完成无尽的额外作业。即使在当前的“双减”形势下,一些家长依然固执己见,唯恐自家“减”了而人家“不减”,自己的孩子会吃亏,却丝毫不考虑孩子完全是在被动和消极的情绪下无奈地应付父母强压的学习任务,这是非常可怕的。
在脑科学领域里负有盛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范斯坦认为:“当学习内容和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关时,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愉快的联系。下一次当我们遇到相似的情境时,杏仁核会记起这种愉快的感觉,开启智慧之门,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杏仁核同时也会记住消极的情绪信息,当类似的信息或概念要再次进入工作记忆时,就会产生不情愿、犹豫的情绪。所以,当感到愉快时我们会学得更多。我们把那些让我们感觉很好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动力,并愿意继续去做,这样又进一步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概念就是在这样不断强化中形成的。”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务必牢记: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精心呵护和培育孩子的上进心,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小学阶段,成绩的高低、名次的前后都是次要的,它只不过是一种适应性差异或者是过渡性的现象。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仅仅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例如分数)来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判断是愚蠢的。我们倒是应该把学校成绩报告视为儿童目前心理状况的反映。这些成绩报告反映的不仅仅是他获得的分数,更是反映了他的智力、兴趣和专注能力等等。”因此,在学习上,作为家长主要应该鼓励孩子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好,绝不草草应付。只要作业基本上能自己独立完成好,余下的时间就应该让孩子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或课外阅读,拓展孩子的智力,重在提升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言语表达能力、感统能力、动作能力的品质,这些对孩子终身的智力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正处于一个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的分水岭上:他们学会了许多新的技能,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逐步开始独自料理,但是在处理日常生活压力和同伴关系时,孩子们仍然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孩子们像成年人一样经常要努力去适应人际环境;某些孩子在某件事上想做到最好,但同時又担心做不到,或不愿意冒失败的风险。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明白:在生活中需要下定决心和付出努力才能取得进步,但他们还是常常需要家长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以帮助自己在面临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所以,作为家长,既要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去扩展人际圈子,结识新朋友、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又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控,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护。拿捏好这两者之间的分寸,对家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是养育孩子过程中,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决定胜负的不是起点的速度,而是体力、耐力、潜力、意志力。人生也不是一种竞技场上的单项比赛,而是天赋智商、知识面、求知欲、创造力、学习兴趣与学习技能、人格健全程度、社会交往能力、道德水平与社会适应性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实力的比赛,更不要说人的发展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国家发展背景、个人机遇等等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所以,那种社会上人云亦云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教理念,完全是出自外行人之口的危险的误导,家长们务必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
编辑/张春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