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敏君
周一升旗仪式上,八年级的一个班主任过来找我,说班上的佳佳(化名),之前一直很开朗,最近两周情绪很低落,有时会无缘无故在班里哭泣,担心出什么问题,想让学生来找我聊聊,学生自己也有这个意向。我望向排在队伍最后的这个女生,高高的个子、短短的头发,但是却耷拉着脑袋,有点儿沮丧的样子,回忆起一年前她在心理课上的表现,那时的她发言积极、自信满满,和这次看到的她很不一样。中午我在咨询室等着她的到来,12点不到,她来到咨询室,小声地和我打招呼,可能是第一次来咨询室,显得有点儿局促。因为上过一年心理课,学生对我还比较熟悉,咨访关系建立顺利,考虑到她是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向她简单说明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和助人自助原则后,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最近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会控制不住地想哭。老师,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这么难过?”
“听了你的困惑之后,知道你很想弄清楚这些情绪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将这个作为今天咨询的一个目标。”我拿出一张白纸两次对折后形成四个格子,继续说道,“为了更清晰地去聊一聊这些情绪,我将会借助情绪四宫格的方式,来开展这次的咨询,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上面有四个格子,等下你可以通过书写或绘画的方式在四个格子里梳理自己的情绪。”
佳佳点点头表示赞同。
“剛才你说最近有很多情绪方面的困扰,现在请你将这些情绪以文字的形式写在第一格子里。”她想了想,随后写下了“生气”“烦”“痛苦”“难受”“压抑”“躁”这几个词。
“在这些情绪里,你体验到最多的是哪个呢?”
“痛苦和难受。”
“如果让你给这些情绪来打分,0分代表毫无影响,10分代表有强烈体验,你会给痛苦和难受打几分呢?”
“8分。”
“嗯,挺高的分数。”
“当出现这些情绪时,你会做些什么呢?”(情绪量化,对情绪做评估,同时了解出现极端情绪时的行为表现,进行危机评估。)
“我一般会很想哭,然后就会控制不住地哭出来,这个时候我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只能趴在那里哭,有时一哭就是半个小时,哭完感觉头晕晕的。
“现在请你回忆一下,想到什么人或事最会让你体验到痛苦、难受的情绪呢?请尝试将关键词写在第二个格子里。”
她想了一会儿,随后写下了“同学、家人的话”“父母”“独自一个人”这几个关键词。
“你能具体谈一谈这些人或事吗?”
“最近一次情绪崩溃是发生在历史课堂上,上个星期二下午的历史课,老师正在上面讲课,我听到了一些声音总在我耳边徘徊。”
“是什么声音呢?”
“你怎么这么没用,你真废物……”回忆起这些时我发现佳佳的表情变得很痛苦,边说边哭了起来。
“听到这些话确实让人很难过,那么说这些话的人是谁呢?”
“老师、同学,还有我的父母。”
“这些声音是你上课的时候真的听到的,还是你想到的?”(为了区分是否是幻听)
“当时老师在上课,同学们都在听课,他们没有话说,我爸妈也都不在教室,是我自己想到的。”
“那么他们曾经有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
“有一次作业做得不好,老师有在全班批评过我,当时同学也都听到了,肯定也觉得我不好。我考差的时候妈妈也说过我没用,像废物一样。”
通过交谈,佳佳还说起最近时常会担心别人说自己没有用,一开始是家人,渐渐地到身边的人,这样想得多了越发觉得自己真的和别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越这样想就越痛苦。有时晚上熄灯后,自己躺在被窝儿里就会觉得很孤独,想着想着也会很痛苦,然后睡不着。
接着她说在家里也会感到痛苦:“我家里是开小店的,父母经常在楼下忙生意,我都是一个人在楼上,从小学时候就这样了,那个时候也很希望父母可以多陪陪我,有些时候会因为父母忙碌没时间陪自己玩儿而伤心,但过一小会儿自己玩儿去了就没事了。从初中开始,在家里越来越觉得孤单了,想要和父母说说话,但是我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有时间宁愿打麻将也不陪我。”
从这些情绪事件中分析发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于各类关系变得敏感、对于自身的评价很容易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引发佳佳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是低自我评价和缺乏亲子交流与陪伴,改变她的低自我评价是这次咨询的一个突破口。
“你刚才讲到,最近经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想到这个就止不住难过,那么,你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呢,自己有没有哪些事是比较擅长的呢?”我问道。
“其实我运动能力还不错,我还喜欢画画,还给同学画过漫画。”佳佳说起这些事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却能看到她脸上洋溢的光彩。
“现在你还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吗?”我问道。
“好像我还是有点儿用的,但是当别人这么说我的时候,我还是很难受。”佳佳说。
“当谁这样说的时候你最难过呢?”
“当妈妈这样说我的时候,我最难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会这样说我,我是她的亲生女儿呀!”
“妈妈一般是在什么场景下说这样的话呢?”
“我作业没写完或者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一般都是生气的时候。”
“当我们在极端情绪下的时候,很容易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这个你怎么看呢?”
“也是,我生气的时候也会说难听的话,事后又会觉得后悔。”
“可能你的妈妈也是这样的。”
“这个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确实妈妈也只有在生气的时候才会这样说我。”
“当你体验到痛苦、难受的情绪时,做些什么你会觉得舒服一些呢?有哪些你曾经做过的或者哪些你可以尝试去做的呢?请尝试将这些事情写在第三个格子里。”
在第三个格子里,她写下了“一个人听歌”“跑步”“画漫画”“多和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多和同学交流”。
“看得出来,你很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自己其实就具备改变的能量,有一些你已经开始做了,还有一些你可以回去尝试去做。当然所有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只要我们朝着一个目标持续努力,不管时间长短,我们总是在积蓄力量改变的。如果让你送一个词或一句话给当下的自己,你最想送给自己什么呢?”
她认真想了想,然后在第四个格子里写下了“找回自信”。
“其实曾经的我是大大咧咧、充满阳光的,我好想念那个时候的自己,那种自信的感觉,最近好像丢失了,这是我本来就有的,我想把它找回来。”佳佳说道。
“嗯,老师也相信你可以找回原来的自信,我对你有信心。”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的咨询马上要结束了,如果你有需要,下次可以继续来找我。”
佳佳点了点头。
这次的咨询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一直在等着她再一次的到来,但是一直都没有等到她。又过了两周,我知道她不会再来了。尽管学校里的个案尤其是班主任介绍过来的,求助的意愿可能不是很强,经常会碰到一次咨询后就不再来的情况,但是这个个案却让我有些“耿耿于怀”,因为和佳佳的整个咨询过程是比较顺畅的,她也很愿意分享,没有出现过阻抗。出于来访者自愿的原则,我又不能主动要求她再过来。
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后来在一次同辈督导的区心理教研会上,教研员要求我做一个个案分享,我就呈现了这个个案,希望自己的困惑能够得到解答,在同辈督导中我似乎发现了佳佳没有继续来的原因。当时有个同行指出我的咨询节奏有点儿快,我才意识到与佳佳的第一次咨询,确实太快、太着急了,第一次咨询其实只要建立好咨访关系,收集来访者信息就足够了,而我着急到想要直接在第一次咨询就帮助她看到问题,然后尝试解决问题,尽管佳佳也都很配合地做完了那次咨询,但像是被我一直推着走,推着改变,而她有可能并没有准备好,无法适应这些改变。佳佳的情绪问题源自低自我评价和亲子关系的疏远,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去改变的,尤其是亲子关系的改善,还需要父母的参与。意识到这些时,我对自己有些懊恼,很希望为这次遗憾做些什么。
于是我去找佳佳的班主任了解佳佳的近况,这已经是距离第一次咨询的三周后了。班主任说佳佳最近情绪还是会低落,但在班上没有再情绪崩溃了,和父母的关系还是老样子。问起是否还需要咨询时,佳佳表示希望自己调节看看,先不用咨询了。听到这个回答时,尽管充满遗憾,我还是尊重佳佳的选择。这次的咨询也让我明白,任何改变都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的,慢下来,才能更好地积淀与成长。
编辑/王语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